本發(fā)明涉及金屬矯直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金屬管矯直機。
背景技術:
金屬管在使用、運輸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彎曲變形,導致金屬管在受力時產(chǎn)生不同軸情況,帶來安全隱患,同時會大大降低金屬管的周轉率。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現(xiàn)需要將彎曲變形的金屬管矯正。
現(xiàn)有技術例如cn201871579u中公布了一種鋼管矯正機,包括支架和連接在支架上的千斤頂,所述支架包括底架、焊接于底架中部的底座、對稱焊接于底架左右兩側的兩個門形立架、以及焊接連接在門形立架兩側與底架之間的穩(wěn)定斜撐桿;所述千斤頂放置在底座上,千斤頂?shù)捻敳空龑σ粋€導向鋼管,導向鋼管的頂部焊接有一個高度不超過門形立架的u形鋼托,u形鋼托的旁邊有一個導向架,導向架上套有滑動鋼套并且滑動鋼套與u形鋼托的外側面焊接連接。本裝置是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需要,利用施工現(xiàn)場的廢料自制而成,用于矯正鋼管在使用、運輸過程中造成的彎曲變形,具有使用方便,制作、操作簡單的優(yōu)點。
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鋼管矯正機針對施工現(xiàn)場狀況比較適用,當出現(xiàn)大批量金屬管需要矯正的時候,此裝置需要人工手動操作,工作效率低,會造成成本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設計了一種金屬管矯直機。
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金屬管矯直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有輸送機構和矯直機構,所述底座下表面上設有高度調節(jié)裝置,所述矯直機構是由設置在底座上表面的工作臺、開在工作臺上表面上的放置槽、開在工作臺內且位于放置槽正下方的空腔、設置在空腔內的加熱電阻片、分別開在空腔相對兩側表面上的多個通風孔、設置在底座上表面且位于工作臺一側的支撐架、設置在支撐架橫向部分下表面上的伸縮電機一、開在支撐架橫向部分下表面上的移動槽、設置在伸縮電機一伸縮端且一端設置在移動槽內的滑動板、設置在滑動板下表面上的伸縮電機二、設置在伸縮電機二伸縮端的安裝板、安裝在安裝板上的矯直板、設置在工作臺上表面且位于放置槽相對兩側邊上的導向槽和設置在安裝板下表面上且一端插裝在導向槽內的導向桿共同構成的,所述底座側表面上設有plc控制系統(tǒng),所述plc控制系統(tǒng)分別與輸送機構和矯直機構電性連接。
所述輸送機構是由設置在底座上表面的多個輔助架、設置在底座上表面且位于多個輔助架一端的牽引裝置共同構成的。
所述牽引裝置是由設置在底座上的支撐臺、設置在支撐臺上表面的伺服驅動電機、設置在伺服驅動電機旋轉端的主動齒輪、設置在底座上表面上一組立柱、分別開在一組立柱相對兩側表面上的通槽、設置在通槽內的滾動軸承、插裝在滾動軸承內且兩端均伸出立柱外的轉桿、開在轉桿側表面上的通孔、設置通孔內的內螺紋一、套裝在轉桿外側且與主動齒輪相互嚙合的從動齒輪、插裝在通孔內的拉桿、設置在拉桿外側表面且與內螺紋一相互嚙合的外螺紋一、設置在拉桿一端的安裝塊、開在安裝塊前表面上的安裝槽、安裝在安裝槽內的機械手共同構成的。
所述高度調節(jié)裝置是由開在底座下表面四角處的t字形槽、設置在t字形槽內且與其相匹配的支撐旋轉桿、設在支撐旋轉桿外側下端的外螺紋二、設置底座四角處下方的矩形板、開在矩形板上表面且支撐旋轉桿插入其內的豎直槽和設置豎直槽內且與外螺紋二相匹配的內螺紋二共同構成的。
所述plc控制系統(tǒng)分別與伺服驅動電機、加熱電阻片、伸縮電機一和伸縮電機二電性連接。
所述plc控制系統(tǒng)的型號為siemenss7-300。
所述輔助架的豎截面為y字形,所述輔助架上表面上設有保護墊。
所述輔助架的個數(shù)不少于三個。
所述安裝槽的豎截面為t字形。
所述放置槽的豎截面為v字形,所述支撐架的豎截面為倒置l字形。
利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制作的一種金屬管矯直機,采用輸送機構、矯直機構和高度調節(jié)裝置,解決了上述背景技術中所提出的問題,輸送機構使得輸送平穩(wěn),且更加自動化,矯直機構使得矯直工作更加簡單,便攜方便,采用高度調節(jié)裝置,能夠根據(jù)地面的情況隨時調節(jié)四角處的高度,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所述一種金屬管矯直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所述一種金屬管矯直機的輸送機構放大圖;
圖3是本發(fā)明所述一種金屬管矯直機的機械手部分左視放大圖;
圖4是本發(fā)明所述一種金屬管矯直機的輔助架左視放大圖;
圖5是本發(fā)明所述一種金屬管矯直機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1、底座;2、工作臺;3、放置槽;4、空腔;5、加熱電阻片;6、通風孔;7、支撐架;8、伸縮電機一;9、移動槽;10、滑動板;11、伸縮電機二;12、安裝板;13、矯直板;14、導向槽;15、導向桿;16、plc控制系統(tǒng);17、輔助架;18、支撐臺;19、伺服驅動電機;20、主動齒輪;21、立柱;22、通槽;23、滾動軸承;24、轉桿;25、通孔;26、內螺紋一;27、從動齒輪;28、拉桿;29、外螺紋一;30、安裝塊;31、安裝槽;32、機械手;33、t字形槽;34、支撐旋轉桿;35、外螺紋二;36、矩形板;37、豎直槽;38、內螺紋二;39、保護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具體描述,如圖1-5所示,一種金屬管矯直機,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設有輸送機構和矯直機構,所述底座1下表面上設有高度調節(jié)裝置,所述矯直機構是由設置在底座1上表面的工作臺2、開在工作臺2上表面上的放置槽3、開在工作臺2內且位于放置槽3正下方的空腔4、設置在空腔4內的加熱電阻片5、分別開在空腔4相對兩側表面上的多個通風孔6、設置在底座1上表面且位于工作臺2一側的支撐架7、設置在支撐架7橫向部分下表面上的伸縮電機一8、開在支撐架7橫向部分下表面上的移動槽9、設置在伸縮電機一8伸縮端且一端設置在移動槽9內的滑動板10、設置在滑動板10下表面上的伸縮電機二11、設置在伸縮電機二11伸縮端的安裝板12、安裝在安裝板12上的矯直板13、設置在工作臺2上表面且位于放置槽3相對兩側邊上的導向槽14和設置在安裝板12下表面上且一端插裝在導向槽14內的導向桿15共同構成的,所述底座1側表面上設有plc控制系統(tǒng)16,所述plc控制系統(tǒng)16分別與輸送機構和矯直機構電性連接;所述輸送機構是由設置在底座1上表面的多個輔助架17、設置在底座1上表面且位于多個輔助架17一端的牽引裝置共同構成的;所述牽引裝置是由設置在底座1上的支撐臺18、設置在支撐臺18上表面的伺服驅動電機19、設置在伺服驅動電機19旋轉端的主動齒輪20、設置在底座1上表面上一組立柱21、分別開在一組立柱21相對兩側表面上的通槽22、設置在通槽22內的滾動軸承23、插裝在滾動軸承23內且兩端均伸出立柱21外的轉桿24、開在轉桿24側表面上的通孔25、設置通孔25內的內螺紋一26、套裝在轉桿24外側且與主動齒輪20相互嚙合的從動齒輪27、插裝在通孔25內的拉桿28、設置在拉桿28外側表面且與內螺紋一26相互嚙合的外螺紋一29、設置在拉桿28一端的安裝塊30、開在安裝塊30前表面上的安裝槽31、安裝在安裝槽31內的機械手32共同構成的;所述高度調節(jié)裝置是由開在底座1下表面四角處的t字形槽33、設置在t字形槽33內且與其相匹配的支撐旋轉桿34、設在支撐旋轉桿34外側下端的外螺紋二35、設置底座1四角處下方的矩形板36、開在矩形板36上表面且支撐旋轉桿34插入其內的豎直槽37和設置豎直槽37內且與外螺紋二35相匹配的內螺紋二38共同構成的;所述plc控制系統(tǒng)16分別與伺服驅動電機19、加熱電阻片5、伸縮電機一8和伸縮電機二11電性連接;所述plc控制系統(tǒng)16的型號為siemenss7-300;所述輔助架17的豎截面為y字形,所述輔助架17上表面上設有保護墊39;所述輔助架17的個數(shù)不少于三個;所述安裝槽31的豎截面為t字形;所述放置槽3的豎截面為v字形,所述支撐架7的豎截面為倒置l字形。
本實施方案的特點為,底座1上設有輸送機構和矯直機構,底座1下表面上設有高度調節(jié)裝置,矯直機構是由設置在底座1上表面的工作臺2、開在工作臺2上表面上的放置槽3、開在工作臺2內且位于放置槽3正下方的空腔4、設置在空腔4內的加熱電阻片5、分別開在空腔4相對兩側表面上的多個通風孔6、設置在底座1上表面且位于工作臺2一側的支撐架7、設置在支撐架7橫向部分下表面上的伸縮電機一8、開在支撐架7橫向部分下表面上的移動槽9、設置在伸縮電機一8伸縮端且一端設置在移動槽9內的滑動板10、設置在滑動板10下表面上的伸縮電機二11、設置在伸縮電機二11伸縮端的安裝板12、安裝在安裝板12上的矯直板13、設置在工作臺2上表面且位于放置槽3相對兩側邊上的導向槽14和設置在安裝板12下表面上且一端插裝在導向槽14內的導向桿15共同構成的,底座1側表面上設有plc控制系統(tǒng)16,plc控制系統(tǒng)16分別與輸送機構和矯直機構電性連接,采用輸送機構、矯直機構和高度調節(jié)裝置,輸送機構使得輸送平穩(wěn),且更加自動化,矯直機構使得矯直工作更加簡單,便攜方便,采用高度調節(jié)裝置,能夠根據(jù)地面的情況隨時調節(jié)四角處的高度,實用性強。
在本實施方案中,工作人員在初次啟動該裝置時,將整個裝置進行通電,啟動該裝置,由于是初次啟動該裝置,plc控制系統(tǒng)16為原始數(shù)據(jù)系統(tǒng),所以需要技術員或是工作人員將所需的數(shù)據(jù)輸入到plc控制系統(tǒng)16中,同時將plc控制系統(tǒng)16與該裝置中的所有電器元件電性連接,這時,再進行及時的調整,達到更加便捷準確的操作,降低工作失誤率。首先通過矩形板36將底座1固定在地面上,并根據(jù)地面的實際情況,通過支撐旋轉桿34外側表面上的外螺紋二35與豎直槽37內的內螺紋二38調節(jié)底座1四角處的高度,由于支撐旋轉桿34設置在t字形槽33內,故旋轉過程中,底座1不會發(fā)生水平方向上的轉動,將金屬管放置在多個輔助架17上表面上,并由安裝在安裝槽31內的機械手32將金屬管的一端夾住,且此時金屬管正好處于工作臺2的正上方,plc控制系統(tǒng)16控制支撐臺18的伺服驅動電機19工作,伺服驅動電機19的旋轉端旋轉帶動主動齒輪20轉動,主動齒輪20帶動從動齒輪27及其插裝在滾動軸承23內的轉桿24轉動,轉桿24旋轉,從而轉桿24的內螺紋一26與拉桿28的外螺紋一29相互嚙合,從而使得轉桿24帶動拉桿28,帶動機械手32一端的金屬管在多個輔助架17上緩慢移動,同時plc控制系統(tǒng)16控制伸縮電機二11工作,伸縮電機二11的伸縮端伸長,使得矯直板13扣住金屬管,然后控制支撐架7上的伸縮電機一8工作,伸縮電機一8的伸縮端伸長,從而進行矯直作業(yè),拉直一段時間之后,然后機械手32松開金屬管,伺服驅動電機19停止工作,之后伺服驅動電機19的旋轉端反向轉動,將拉桿28恢復到原位置處,之后機械手32夾住金屬管另一端,繼續(xù)工作。
在本實施方案中,plc控制系統(tǒng)16的型號為siemenss7-300。其中,輔助架17上表面上設有保護墊39,可以保護放置在輔助架17上的金屬管不受到損害;機械手32通過安裝塊30的安裝槽31與拉桿28相互連接,且安裝槽31的豎截面為t字形,從而使得在拉桿28旋轉的過程中,機械手32不會隨著拉桿28旋轉,從而保證了金屬管的緩慢移動。
上述技術方案僅體現(xiàn)了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變動均體現(xiàn)了本發(fā)明的原理,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