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機加工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電機轉子軸入軸裝置。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在電機的生產過程中,轉子軸的裝配是必不可少的工序。目前,現有的電機轉子軸入軸裝置大多采用壓頭直接將轉子軸壓入轉子的中心孔內,轉子軸與轉子是緊配連接。這種入軸裝置因是轉子軸直接受力,轉子軸易發生彎曲變形,影響電機的生產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機轉子軸入軸裝置,其具有結構簡單和加工質量穩定可靠的特點,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電機轉子軸入軸裝置存在的轉子軸易受力彎曲的問題。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機轉子軸入軸裝置,其包括支撐底座,轉子軸、轉子、壓頭和收口套筒,其中,所述轉子軸上沿其軸向加工有螺紋段并沿其圓周方向加工有凹槽,所述轉子設置于所述支撐底座上,所述支撐底座的中心處開設有用于容置轉子軸的中心孔,所述壓頭設置于所述支撐底座的正上方,所述壓頭連接驅動裝置,所述轉子軸插入所述轉子內,所述收口套筒套于伸出所述轉子外的轉子軸上,且所述收口套筒包括筒體和設置于所述筒體一端的刃口,所述刃口的直徑大于所述轉子內孔的孔徑。
特別地,所述凹槽開設于所述螺紋段的外側處。
特別地,所述刃口內側為45°斜面,外側為20°斜面。
特別地,所述支撐底座上設置有用于對轉子進行定位的定位凸塊。
特別地,所述驅動裝置采用油缸或氣缸的任一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與現有技術相比所述電機轉子軸入軸裝置通過收口套筒將轉子內孔開口處的料向內擠壓入螺紋和凹槽內實現轉子軸的固定裝配,整個裝配過程轉子軸不直接受力,保證了尺寸。不僅結構簡單,便于操作;而且保證了轉子軸的裝配質量,提高了電機的整體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1提供的電機轉子軸入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1提供的電機轉子軸入軸裝置的轉子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1提供的電機轉子軸入軸裝置的收口套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支撐底座;2、轉子軸;3、轉子;4、壓頭;5、收口套筒;50、筒體;51、刃口;6、螺紋段;7、凹槽;8、中心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一種電機轉子軸入軸裝置包括支撐底座1,轉子軸2、轉子3、壓頭4和收口套筒5,所述轉子軸2上沿其軸向加工有螺紋段6并沿其圓周方向加工有凹槽7,所述凹槽7的開設位置對應轉子內孔的兩端開口處設置,且所述凹槽7位于所述螺紋段6的外側。
所述轉子3設置于所述支撐底座1上,所述支撐底座1的中心處開設有用于容置轉子軸2的中心孔8,所述壓頭4設置于所述支撐底座1的正上方,所述壓頭4連接驅動氣缸,所述轉子軸2插入所述轉子3內,所述收口套筒5套于伸出所述轉子3外的轉子軸2上,且所述收口套筒5包括筒體50和設置于所述筒體50一端的刃口51,所述刃口51的直徑大于所述轉子3內孔的孔徑,所述刃口51內側斜面的角度A=45°,外側斜面的角度B=20°。
為了便于轉子3的放置,所述支撐底座1上設置有用于對轉子進行定位的定位凸塊。
工作時,先將轉子3放置于支撐底座1上,并把轉子軸2插入所述轉子內孔中,在轉子軸2外套設收口套筒5,啟動壓力機,壓頭4向下壓收口套筒5,收口套筒5通過刃口51將轉子內孔開口處的料向內擠壓,最終將該部分料壓入螺紋段6的螺紋內進行徑向防轉限位,同時將該部分料壓入凹槽7內進行軸向限位,即完成對轉子軸該端的裝配。
以上實施例只是闡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事例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有各種變化和改變,這些變化和改變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