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閥芯壓蓋自動組裝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737174閱讀:361來源:國知局
一種閥芯壓蓋自動組裝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裝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閃芯壓蓋自動組裝裝置。



背景技術:

在水暖衛浴行業里,單孔菜盆龍頭中有一些產品的殼體是鋅合金殼體,此種材質殼體的單孔龍頭與傳統其它材質殼體的單孔龍頭的區別在于閥芯是從底部安裝的,安裝后需要用一個帶內外螺紋的壓蓋蓋住。現有壓蓋的安裝方式是將壓蓋放到龍頭殼體的底部后,再用人工手動把壓蓋旋緊螺裝在龍頭殼體內,這種全人工手動旋緊方式具有組裝效率低,組裝操作繁瑣,費時費力,用工成本高,組裝精度低等缺陷,同時,人工長時間作旋轉動作手臂會非常酸疼,久而久之會導致職業病產生。

由此,現市面上出現有用于閥芯壓蓋組裝在龍頭殼體上的組裝機器,如國家知識產權局于2013年04月17日公告的,公告號為CN202877846U的一種龍頭閥芯壓蓋的扭力裝配裝置,工作時,將閥芯壓蓋放置于龍頭本體內,然后將裝好閥芯壓蓋的龍頭本體安裝在夾座上,啟動氣缸,當鎖套與閥芯壓蓋相接觸時步進電機起動,鎖套帶動閥芯壓蓋旋轉,最終實現閥芯壓蓋的自動螺裝;此種扭力裝配裝置,雖解決了傳統手工組裝所帶來的缺陷,但是,在組裝時閥芯壓蓋是直接放置龍頭本體內再進行螺裝,這樣,若人工將閥芯壓蓋放置龍頭本體內時未將閥芯壓蓋放平的話極易造成閥芯壓蓋的安裝無法精準到位,甚至鎖套在旋轉時將閥芯壓蓋扭壞,同時,鎖套的尺寸是固定的,使整個裝置只能對單一規格的閥芯壓蓋進行組裝,適用范圍較窄。

有鑒于此,本發明人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遂由本案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組裝精度高,不會造成閥芯壓蓋損壞,且適于不同規格的閥芯壓蓋組裝的閥芯壓蓋自動組裝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閥芯壓蓋自動組裝裝置,包括有工作機架、龍頭工件靠模和壓蓋工件夾具裝置;其中,

所述的工作機架具有工作平臺和豎立于工作平臺的立機架,龍頭工件靠模安裝在該工作平臺上,且上述龍頭工件靠模上設有其上端呈敞開狀,供龍頭殼體嵌裝于內或移除于外的龍頭放置腔;

所述的壓蓋工件夾具裝置包括上安裝座、下安裝座、夾具和傳動軸,上述上安裝座以上下升降滑動的方式安裝在上述立機架上,上述立機架上安裝有驅動上安裝座上下升降的第一升降驅動裝置,上述下安裝座處于上述上安裝座的下方,上述傳動軸豎立于上述下安裝座的上方,且上述傳動軸的下端端部固定安裝于上述下安裝座內,上述傳動軸的上端轉動安裝于上述上安裝座內,上述上安裝座上安裝有驅動上述傳動軸轉動的轉動驅動裝置;

上述傳動軸內設有沿傳動軸上下移動的連接桿和處于連接桿下方,并能隨連接桿的下移而伸出傳動軸外的撐開頂芯,上述上安裝座上安裝有驅動連接桿上下移動的第二升降驅動裝置,上述連接桿的下端與上述撐開頂芯以相對旋轉的方式連接在一起,且上述連接桿的下端端面與上述撐開頂芯的上端端面之間具有套裝在上述撐開頂芯外的隔離軸承;

上述下安裝座內設有安裝腔室,上述夾具的上部安裝于上述安裝腔室內,并位于上述傳動軸的下方,上述夾具的下部伸出下安裝座外,并處于上述龍頭工件靠模正上方,上述夾具縱向所在的中心軸線與上述龍頭放置腔縱向所在的中心軸線在同一直線上,上述夾具的下部外側壁具有與閥芯壓蓋的內螺紋相吻合的外螺紋,上述夾具下部外徑小于閥芯壓蓋的內徑,且上述夾具內設有供撐開頂芯的下部伸入于內的伸入腔室,上述夾具為受撐開頂芯下端的伸入而被撐大,撐開頂芯下端的拔出而收縮復位的彈性撐開式夾具,且上述彈性撐開式夾具的上部外側壁與上述安裝腔室的腔壁之間具有供彈性撐開式夾具撐開的撐開間距,上述撐開頂芯的下部外徑小于上述伸入腔室的內徑,上述撐開頂芯的上部外徑大于上述伸入腔室的內徑。

上述龍頭工件靠模呈圓柱狀結構,上述龍頭工件靠模豎立在工作平臺上,且上述龍頭工件靠模內開設有沿龍頭工件靠模的縱向方向延伸的圓柱狀縱向腔室和沿龍頭工件靠模的徑向方向延伸的圓柱狀橫向腔室,上述圓柱狀縱向腔室與上述圓柱狀橫向腔室相連通,上述龍頭工件靠模的頂面位于橫向腔室的部位處下凹有連通至圓柱狀橫向腔室的卡入缺槽,上述卡入缺槽與上述圓柱狀縱向腔室完全相連通,上述卡入缺槽、圓柱狀縱向腔室與圓柱狀橫向腔室構成上述龍頭放置腔室。

上述立機架具有支腳、下支撐板、上支撐板及連接導柱,上述上支撐板和上述下支撐板固定在上述支腳上,并共處于支腳的同一側面上,上述上安裝座處于上述上支撐板與上述下支撐板之間,上述下安裝座處于上述下支撐板下方,上述傳動軸的下端穿過上述下支撐板,上述連接導柱的上端端部固定在上述上支撐板上,上述連接導柱的下端緊配合穿過上述上安裝座,與上述下支撐板固定連接,上述第一升降驅動裝置安裝在上述上支撐板上。

上述第一升降驅動裝置為第一氣缸,上述第一氣缸的缸體固定豎立安裝在上述上支撐板的頂面上,且上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自由端端部向下穿過上述上支撐板,上述上支撐板下方設有其第一臂與第一氣缸活塞桿的自由端端部鎖固連接,第二臂與上安裝座的底面鎖固在一起的連接托板。

上述上安裝座包括上蓋體和處于上蓋體下方的下蓋體,上述上蓋體與上述下蓋體鎖固在一起,上述上蓋體的下底面向上凹設有上腔室,上述下蓋體的上表面向下凹設有與上腔室相連通的下腔室,上述上腔室與上述下腔室構成齒輪腔室,上述傳動軸的上端端部伸入上述齒輪腔室內,且上述傳動軸的上端端部外套設有與傳動軸螺裝固定的輪軸套,上述輪軸套的上端處于上述上腔室內,上述輪軸套的下端處于上述下腔室內,且上述輪軸套的上端端部通過上安裝軸承活動安裝于上述上蓋體內,上述輪軸套的下端端部通過下安裝軸承活動安裝于上述下蓋體內,上述輪軸套外套裝有處于上安裝軸承和下安裝軸承之間的從動齒輪,上述輪軸套的外側壁上凸設有疊放于從動齒輪上的安裝環,上述安裝環與上述從動齒輪鎖固在一起,上述轉動驅動裝置為驅動電機,上述驅動電機固定豎立安裝于上述上安裝座的頂面上,且上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向下伸入至上述齒輪腔室內,并處于上述從動齒輪旁,上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外套固有與上述從動齒輪相嚙合的主動齒輪。

上述連接桿的上端端部活動伸出上述傳動軸外至上述輪軸套內,上述第二升降驅動裝置為第二氣缸,上述第二氣缸的缸體固定豎立安裝在上蓋體上方,上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自由端端部活動伸入上述輪軸套內,并處于上述連接桿的上端端部上方,且上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自由端端部與上述連接桿的上端端部螺裝連接,上述連接桿的下端端面向上凹設有上銷軸腔室,上述撐開頂芯的中心部位處開設有貫通撐開頂芯上下兩端的下銷軸腔室,上述下銷軸腔室內嵌裝有連接銷,上述連接銷的上端端部緊配合伸入上述上銷軸腔室內。

上述撐開頂芯呈柱狀結構,且上述撐開頂芯的下端端部呈由上而下漸縮的圓臺結構,上述伸入腔室的上部相應呈由上而下漸擴的圓臺結構。

上述下安裝座包括上平臺、限位板和封板,上述上平臺、限位板與封板由上而下依次疊放在一起,并通過螺栓鎖合連接在一起,上述上平臺、限位板和封板均呈具有內圈的圓形片體,上述傳動軸的下端端部伸入上述上平臺的內圈內并與上平臺螺合在一起,上述限位板的內徑大于上述封板的內徑,上述彈性撐開式夾具處于封板的內圈內,且上述彈性撐開式夾具的上端端部延伸至上述限位板的內圈內,上述彈性撐開式夾具的下端端部延伸出上述封板外,上述彈性撐開式夾具的上端端部外側壁凸設有支撐環,上述支撐環疊放于上述封板的頂面上,上述支撐環與上述限位板的內側壁之間具有間距,上述彈性撐開式夾具的外側壁與上述封板的內側壁之間具有間距,上述彈性撐開式夾具的下端端部外側壁設有上述外螺紋。

上述彈性撐開式夾具包括柱狀夾具和彈性套圈,上述彈性套圈套緊在上述柱狀夾具外,上述柱狀夾具具有第一半圓柱夾具和與第一半圓柱半夾具相對貼合的第二半圓柱夾具,上述第一半圓柱夾具的下端端部外側壁和上述第二半圓柱夾具的下端端部外側壁均設有螺紋結構,兩上述螺紋結構構成上述外螺紋,以第一半圓柱夾具與第二半圓柱夾具相貼的一面為貼合面,上述第一半圓柱夾具的貼合面和第二半圓柱夾具的貼合面上均凹設有貫通夾具上下兩端端面的缺槽,兩個缺槽構成所述的伸入腔室。

上述彈性套圈為張緊彈簧,上述第一半圓柱夾具的外側壁和第二半圓柱夾具的外側壁均凹設有供張緊彈簧卡入安裝的安裝凹槽,兩個安裝凹槽構成圓形槽。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閥芯壓蓋自動組裝裝置,組裝時,將龍頭本體放入龍頭放置腔內,龍頭本體固定安裝設置,待組裝的閥芯壓蓋套設在夾具的下部外,之后啟動第二升降驅動裝置,連接桿向下移動,連接桿的下移推動撐開頂芯下移,撐開頂芯的下移使撐開頂芯伸入彈性撐開式夾具內,利用撐開頂芯與彈性撐開式夾具內徑的限制使彈性撐開式夾具受撐開頂芯的下移而被慢慢撐開,彈性撐開式夾具的撐開能將待組裝的閥芯壓蓋夾緊,并通過內外螺紋的配合使彈性撐開式夾具與閥芯壓蓋呈緊配合,之后,啟動轉動驅動裝置和第一升降驅動裝置,傳動軸轉動,下安裝座、彈性撐開式夾具及待組裝閥芯壓蓋一同轉動,同時,上安裝座下移,上安裝座的下移使轉動的待組裝閥芯壓蓋一同下移,進而下移至龍頭本體內,最終實現閥芯壓蓋在龍頭本體上的組裝;組裝后,關閉轉動驅動裝置,啟動第二升降驅動裝置,第二升降驅動裝置帶動連接桿上移,連接桿的上移使撐開頂芯下移撥出彈性撐開式夾具中,彈性撐開式夾具受彈性復位的作用恢復回初始狀態以便供下一閥芯壓蓋套裝,彈性撐開式夾具的收縮使彈性撐開式夾具與閥芯壓蓋之間呈活動配合;之后啟動第一升降驅動裝置,上安裝座上移,彈性撐開式夾具即可快速地從組裝后的閥芯壓蓋中脫離出來,這樣即可完成閥芯壓蓋的自動組裝。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組裝裝置,其可實現閥芯壓蓋的自動組裝,無需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人工作量低下,且組裝時利用閥芯壓蓋的內螺紋與彈性撐開式夾具的外螺紋的配合可對閥芯壓蓋的平直放置起到對位作用,從而使閥芯壓蓋的組裝較為精準,避免傳統閥芯壓蓋的放置無法保證完全平直而造成閥芯壓蓋組裝不精準,甚至被扭壞的問題,同時,利用彈性撐開式夾具的撐開及收縮特性使彈性撐開式夾具可對不同規格的閥芯壓蓋進行夾緊,從而實現對不同規格的閥芯壓蓋進行組裝,組裝范圍較大,另,利用隔離軸承使閥芯壓蓋在旋轉過程中第二升降驅動裝置不會一同旋轉,有效保護了第二升降驅動裝置,使第二升降驅動裝置的使用壽命較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剖示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剖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閥芯壓蓋自動組裝裝置,如圖1-4所示,包括有工作機架1、龍頭工件靠模2和壓蓋工件夾具裝置;其中,

所述的工作機架1具有工作平臺11和豎立于工作平臺11的立機架,龍頭工件靠模2呈圓柱狀結構,龍頭工件靠模2豎立安裝在該工作平臺11上,且龍頭工件靠模2上設有其上端呈敞開狀,供龍頭殼體嵌裝于內或移除于外的龍頭放置腔21;具體的是:龍頭工件靠模2的頂面向下凹設有有圓柱狀縱向腔室,龍頭工件靠模2的前側壁上向后凹設有由前至向沿龍頭工件靠模2的徑向方向延伸的圓柱狀橫向腔室,圓柱狀縱向腔室與圓柱狀橫向腔室相連通,龍頭工件靠模2的前側壁頂面位于圓柱狀橫向腔室的部位處下凹有連通至圓柱狀橫向腔室的卡入缺槽,此卡入缺槽與圓柱狀縱向腔室完全相連通,卡入缺槽、圓柱狀縱向腔室與圓柱狀橫向腔室的寬度與龍頭本體的尺寸相匹配,該卡入缺槽、圓柱狀縱向腔室與圓柱狀橫向腔室構成所述的龍頭放置腔室;使用時,龍頭本體利用卡入缺槽使龍頭本體向下安裝時能夠放置在橫向腔室和縱向腔室內。

所述的立機架具有支腳12、下支撐板13、上支撐板14及連接導柱15,支撐12豎立在工作平臺11上,并處于龍頭工件靠模2的后方,上支撐板13和下支撐板14均平放設置于支腳12的前方,且下支撐板14處于上支撐板13的下方,并呈一定間隔設置,上支撐板13鎖固在支腳12上,上支撐板14與支腳12的頂面一體成型連接,連接導柱15設置有二根,二根連接導柱15分別豎立于下支撐板13的左右兩側上,且連接導柱15的上下兩端對應與上支撐板14和下支撐板14鎖固連接。

所述的壓蓋工件夾具裝置包括上安裝座3、下安裝座4、夾具5和傳動軸6,其中:上安裝座3以上下升降滑動的方式安裝在立機架上,立機架上安裝有驅動上安裝座上下升降的第一升降驅動裝置,具體的是:上安裝座3處于上支撐板14和下支撐板13之間,二根連接導柱15對應緊配合穿過上安裝座3的左右兩側,即上安裝座3與連接導柱15滑動配合,所述的第一升降驅動裝置安裝在上支撐板14上,此第一升降驅動裝置為第一氣缸7,第一氣缸7的缸體固定豎立安裝在上支撐板14的頂面后側上,且第一氣缸7的活塞桿自由端端部向下穿過上支撐板14,上支撐板14下方設有連接托板16,該連接托板16由前橫臂、后橫臂和豎臂構成,前橫臂與豎臂垂直設置,并處于豎臂的下端前方,后橫臂與豎臂垂直設直,并處于豎臂的上端后方,前橫臂與后橫臂相互平行設置,后橫臂處于上安裝座3的下方,且第一氣缸7的活塞桿自由端端部與后橫臂鎖固連接,前橫臂疊設于上安裝座3的底面下方,并通過螺栓鎖固。第一氣缸7啟動,第一氣缸7的活塞桿伸出,活塞桿的伸出經連接托板16可帶動上安裝座3上下移動。

所述的下安裝座4處于下支撐板13的下方,傳動軸6豎立于下安裝座4的上方,且傳動軸6的下端端部固定安裝于下安裝座4內,傳動軸6的上端轉動安裝于上安裝座3內,上安裝座3上安裝有驅動傳動軸6轉動的轉動驅動裝置;優選的是:該上安裝座3內設有齒輪腔室100,傳動軸6的上端端部伸入齒輪腔室100內,且傳動軸6的上端端部外套設有與傳動軸6螺裝固定的輪軸套61,輪軸套61的上端端部通過上安裝軸承200轉動安裝在上安裝座3的齒輪腔室100內,輪軸套61的下端端部通過下安裝軸承300轉動安裝在上安裝座3的齒輪腔室100內,輪軸套61外套裝有處于上安裝軸承200和下安裝軸承300之間的從動齒輪62,輪軸套61的外側壁上凸設有疊放于從動齒輪62上的安裝環611,安裝環611與從動齒輪62鎖固在一起;所述的轉動驅動裝置為驅動電機8,驅動電機8固定豎立安裝于上安裝座3的頂面上,且驅動電機8的輸出軸向下伸入至齒輪腔室100內,并處于從動齒輪62旁,驅動電機8的輸出軸外套固有主動齒輪81,主動齒輪81與從動齒輪62相嚙合。旋轉時,驅動電機8啟動,主動齒輪81由驅動電機8帶動旋轉,從動齒輪62由主動齒輪81帶動旋轉,從動齒輪62經輪軸套61帶動傳動軸6作旋轉動作。

所述的傳動軸6的下端穿過下支撐板13并伸入下安裝座4內與下安裝座4固定連接,所述的傳動軸6呈兩端為開口狀的空心軸,所述的傳動軸6內設有沿傳動軸6上下移動的連接桿91和處于連接桿91下方,并能隨連接桿91的下移而伸出傳動軸6外的撐開頂芯92,該連接桿91為圓柱桿體,此連接桿91的外徑小于傳動軸6的內徑,所述的上安裝座3上安裝有驅動連接桿91上下移動的第二升降驅動裝置,連接桿91的下端與撐開頂芯92以相對旋轉的方式連接在一起,且連接桿91的下端端面與撐開頂芯92的上端端面之間具有套裝在撐開頂芯92外的隔離軸承93;優選的是:第二升降驅動裝置為第二氣缸94,所述的連接桿91的上端端部活動伸出傳動軸6外至輪軸套61內,連接桿91的外徑與輪軸套61的內徑之間具有間距,所述的第二氣缸94的缸體固定豎立安裝在上安裝座3的頂面上方,第二氣缸94的活塞桿自由端端部活動伸入輪軸套61內,并處于連接桿91的上端端部上方,且第二氣缸94的活塞桿自由端端部與連接桿94的上端端部螺裝連接,即連接桿91的上端端部向上延伸有伸入第二氣缸94的活塞桿自由端端部內的縮徑桿,此縮徑桿與第二氣缸94的活塞桿通過內外螺紋的方式螺合在一起,所述的連接桿91的下端端面向上凹設有上銷軸腔室(圖中未示出),撐開頂芯92的中心部位處開設有貫通撐開頂芯92上下兩端的下銷軸腔室,下銷軸腔室內嵌裝有連接銷95,連接銷95的上端端部緊配合伸入上銷軸腔室內,通過連接銷95實現了撐開頂芯92與連接桿91的相對旋轉配合連接;第二氣缸94通氣時,第二氣缸94的活塞桿向下移動,活塞桿的下移可帶動連接桿91連同撐開頂芯92沿傳動軸6作上下移動;非工作時,第二氣缸94反向通氣時活塞桿向上移動復位,連接桿91及撐開頂芯92相應上移復位。

所述的下安裝座4內設有安裝腔室,夾具5的上部安裝于安裝腔室內,并位于傳動軸6的下方,夾具5的下部伸出下安裝座4外,并處于龍頭工件靠模2正上方,夾具5縱向所在的中心軸線與龍頭放置腔縱向所在的中心軸線在同一直線上,夾具5的下部外側壁具有與閥芯壓蓋400的內螺紋相吻合的外螺紋51,夾具5的下部外徑小于閥芯壓蓋400的內徑,且夾具5內設有供撐開頂芯92的下部伸入于內的伸入腔室500,夾具5為受撐開頂芯92下端的伸入而被撐大,撐開頂芯下端的拔出而收縮復位的彈性撐開式夾具,且彈性撐開式夾具的上部外側壁與安裝腔室的腔壁之間具有供彈性撐開式夾具撐開的撐開間距,撐開頂芯92的下部外徑小于伸入腔室的內徑,撐開頂芯的上部外徑大于上述伸入腔室的內徑;即撐開頂芯92的下部能夠伸入伸入腔室,之后隨撐開頂芯92的下移使撐開頂芯的上部能將撐開頂芯92向外撐開。

優選方案是:所述的下安裝座4包括上平臺41、限位板42和封板43,上平臺41、限位板42與封板43由上而下依次疊放在一起,并通過螺栓鎖合連接在一起,上平臺41、限位板42和封板43均呈具有內圈的圓形片體,傳動軸6的下端端部伸入上平臺41的內圈內并與上平臺41通過內外螺紋的結構螺合在一起,限位板42的內徑大于封板43的內徑,所述的彈性撐開式夾具處于封板43的內圈內,且彈性撐開式夾具的上端端部延伸至限位板42的內圈內,彈性撐開式夾具的下端端部延伸出封板43外,彈性撐開式夾具的上端端部外側壁凸設有支撐環50,支撐環50疊放于封板43的頂面位于限位板42的內徑與封板43的內徑之間的部位上,支撐環50與限位板42的內側壁之間具有第一間距,彈性撐開式夾具的外側壁與封板43的內側壁之間具有第二間距,此第一間距和第二間距即構所述的撐開間距,彈性撐開式夾具的下端端部外側壁設有所述的外螺紋51。

所述的彈性撐開式夾具包括柱狀夾具51和彈性套圈52,彈性套圈52套緊在柱狀夾具51外,柱狀夾具51具有第一半圓柱夾具511和與第一半圓柱半夾具511相對貼合的第二半圓柱夾具512,第一半圓柱夾具511與第二半圓柱夾具512呈左右或前后相對設置,以第一半圓柱夾具511與第二半圓柱夾具512相貼合的一面為貼合面,該第一半圓柱夾具511的貼合面和第二半圓柱夾具512的貼合面上均凹設有貫穿夾具上下兩端端面的弧形缺槽(圖中未示出),兩個弧形凹槽構成所述的伸入腔室,所述的第一半圓柱夾具511的下端端部外側壁和第二半圓柱夾具512的下端端部外側壁均設有螺紋結構,此螺紋結構為外螺紋51的一半,兩螺紋結構構成所述的外螺紋51,所述的彈性套圈52為張緊彈簧,第一半圓柱夾具511的外側壁和第二半圓柱夾具512的外側壁均凹設有供張緊彈簧52卡入安裝的安裝凹槽,兩個安裝凹槽構成圓形槽,利用張緊彈簧的彈性可將第一半圓柱夾具511與第二半圓柱夾具512夾貼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閥芯壓蓋自動組裝裝置,初始狀態時第一半圓柱夾具511與第二半圓柱夾具512相貼配合,組裝時,將龍頭本體600放入龍頭放置腔21內,龍頭本體600固定安裝設置,待組裝的閥芯壓蓋400套設在夾具5位于下安裝座4下方的部位外,之后給第二氣缸94通氣,第二氣缸94推動撐開頂芯92向下移動,因撐開頂芯92下部外徑小于伸入腔室的內徑,即撐開頂芯92可下移伸入至伸入腔室內,當撐開頂芯92的上部也伸入至伸入腔室內時,因伸入腔室的內徑小于撐開頂芯92的下部外徑,且夾具5的上部外側壁與安裝腔室的腔壁之間具有間距,即第一半圓柱夾具511與第二半圓柱夾具512會被撐開頂芯92的上部撐開,第一半圓柱夾具511與第二半圓柱夾具512相背分離,夾具5的外徑變大,張緊彈簧伸展,隨著夾具5外徑的變大,夾具5的外側壁會與閥芯壓蓋400的內側壁相接觸,且夾具5的外螺紋與閥芯壓蓋400的內螺紋相吻合,夾具5受撐開頂芯92的影響而將待組裝的閥芯壓蓋400撐著夾緊,并使閥芯壓蓋400呈平直夾緊,之后,啟動驅動電機8,驅動電機8帶動傳動軸6轉動,與傳動軸6連接的下安裝座4一同轉動,下安裝座4的轉動使下安裝座4內的夾具5,及夾具5夾緊的閥芯壓蓋400一同轉動,同時,第一氣缸7通氣,第一氣缸7帶動上安裝座3下移,上安裝座3的下移使閥芯壓蓋400能放入至龍頭本體600內,此時,閥芯壓蓋400的旋轉能安裝在龍頭本體600上;當閥芯壓蓋400螺緊后達到設定的扭矩時驅動電機8停機,第二氣缸94反向通氣,撐開頂芯92向上移,撐開頂芯92的上移使撐開頂芯92從夾具5中脫離出來,此時張緊彈簧復位,第一半圓柱夾具511和第二半圓柱夾具512受張緊彈簧的復位會相對移動而再次相貼在一起,此時夾具5的外徑小于閥芯壓蓋400的內徑,最后,第一氣缸7反向通氣,上安裝座3上移,撐開頂芯92一同上移,撐開頂芯92與組裝后的閥芯壓蓋400相分離,這樣即可完成閥芯壓蓋的自動組裝。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自動組裝裝置,其能夠實現閥芯壓蓋的自動組裝,無需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人工作量低下,且利用夾具的特定結構可保證閥芯壓蓋呈平直固定夾固,使閥芯壓蓋的組裝較為精準,避免傳統閥芯壓蓋的放置無法保證完全平直而造成閥芯壓蓋組裝不精準,甚至被扭壞的問題,具有結構簡易,組裝方便,易維護,操作方便等優點,同時,利用彈性撐開式夾具的撐開及收縮特性使彈性撐開式夾具可對不同規格的閥芯壓蓋進行夾緊,從而實現對不同規格的閥芯壓蓋進行組裝,組裝范圍較大,另,利用隔離軸承93使閥芯壓蓋在旋轉過程中連接桿91和第二氣缸94不會受撐開頂芯92的旋轉而一同旋轉,有效保護了第二氣缸94,使第二氣缸94的使用壽命較長。

本新型中,所述的上安裝座3包括上蓋體31和處于上蓋體31下方的下蓋體32,上蓋體31與下蓋體32鎖固在一起,上蓋體31的下底面向上凹設有上腔室,下蓋體32的上表面向下凹設有與上腔室相連通的下腔室,上腔室與下腔室構成齒輪腔室100,該輪軸套61的上端處于上腔室內,輪軸套61的下端處于下腔室內;這樣,通過上、下蓋體的設置可方便傳動軸6的組裝及用于驅動傳動軸6旋轉的各部件的組裝和維護。

本新型中,所述的撐開頂芯92呈柱狀結構,且撐開頂芯92的下端端部呈由上而下漸縮的圓臺結構,伸入腔室500的上部相應呈由上而下漸擴的圓臺結構,伸入腔室500的下部呈圓柱形;這樣,利用撐開頂芯92下部的錐度設計和伸入腔室500上部的相應錐度設計可方便撐開頂芯92伸入彈性可撐式夾具內。

本新型的自動組裝裝置,在支腳12上還安裝有將上、下安裝座安裝于內的控制盒700,該控制盒700內設有控制驅動電機8、第一氣缸7和第二氣缸94工作的控制器,且控制盒700的外表面上安裝有用于設定控制器的操作界面。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現有技術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變形,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津县| 平顶山市| 鄢陵县| 鄂伦春自治旗| 永安市| 梅河口市| 临湘市| 康平县| 龙里县| 安吉县| 财经| 邵东县| 榕江县| 青州市| 墨玉县| 昭通市| 开鲁县| 万盛区| 平乡县| 江永县| 和静县| 松阳县| 东方市| 宁海县| 吴川市| 尖扎县| 呼和浩特市| 册亨县| 读书| 大丰市| 临沭县| 政和县| 临澧县| 新田县| 米泉市| 嘉峪关市| 博乐市| 余干县| 萝北县| 嘉善县| 靖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