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鑄造零件加工設備,具體涉及一種鑄造零件切割裝置。
背景技術:
鑄造零件完成時,零件上通常會存在鑄造時殘留的多余部分,需要通過切割裝置將多余部分進行切除。如圖2所示,現有的切割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通過電機驅動有豎直鋸條,在機架上設有與豎直鋸條垂直的水平導軌,水平導軌上滑動連接有移動座,移動座通過氣缸進行驅動,在移動座上固定有垂直的夾持座,夾持座上安裝有對零件進行夾持的夾持機構,切割時將零件水平安裝在夾持機構上,驅動移動座在導軌上滑動,利用豎直鋸條對零件進行切割。
然而該切割裝置中由于切割機處于豎直狀態,切割機的刀盤相對移動座垂直,因此切割機只能豎直地對零件進行切割,無法在零件上切割成斜面,無法調節切割時的角度和位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鑄造零件切割設備,其優點是可以調節夾持機構相對豎直鋸條的位置以及角度,在需要切割成斜面時可以對零件進行傾斜切割。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鑄造零件切割設備,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電機控制的豎直鋸條,所述機架上滑動連接有移動座,所述移動座上設有夾持座,所述夾持座包括固定在夾持座上的固定桿和與所述固定桿一端鉸接的水平桿,所述水平桿遠離鉸接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夾持零件的夾持機構,所述水平桿下端連接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遠離所述水平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夾持座上。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可以通過伸縮桿的伸縮來帶動水平桿進行旋轉,從而帶動水平桿一端的夾持機構轉動,來調節夾持機構相對于豎直鋸條的角度,進而在夾持機構所夾持的零件上相對豎直鋸條進行傾斜切割。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水平桿包括內外套設的外套管和內套管,所述內套管上固定所述夾持機構,所述外套管與所述內套管上設有若干對應的螺紋孔,所述外套管與所述內套管之間通過螺栓固定。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可以通過選擇外套管與內套管之間相對位置螺紋孔進行固定,來調節內套管伸出外套管的長度,進而控制水平桿的長度,控制內套管一端的夾持機構在相對豎直鋸條垂直方向的位置,控制零件切割時的寬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移動座上設有朝上設置的驅動氣缸,所述驅動氣缸連接所述夾持座。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驅動氣缸控制夾持座進行升降,來調節夾持座在與豎直鋸條平行方向的高度,進而控制零件切割的高度。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夾持機構可以相對豎直鋸條傾斜,方便在零件上傾斜地切割;
2、在相對豎直鋸條寬度和高度方向上均可以調節,方便控制零件選擇不同的切割位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背景技術中的附圖;
圖3是圖1中A處的放大圖;
圖4是本實施例中體現水平桿結構的示意圖。
圖中,1、機架;2、豎直鋸條;3、水平導軌;31、氣缸;4、移動座;5、驅動氣缸;6、夾持座;61、固定桿;62、水平桿;621、外套管;622、內套管;63、螺紋孔;64、螺栓;7、夾持機構;8、伸縮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種鑄造零件切割設備,如圖1和圖3所示,包括機架1,機架1上設有電機控制的豎直鋸條2,機架1上設有與豎直鋸條2垂直設置的水平導軌3,水平導軌3上滑動連接有移動座4,移動座4通過氣缸31進行驅動。
移動座4固定有朝上設置的驅動氣缸5,驅動氣缸5連接有水平的夾持座6,夾持座6上固定有固定桿61,在固定桿61遠離夾持座6的一端鉸接有水平桿62,如圖1、3和4所示,水平桿62包括內外套設的外套管621和內套管622,外套管621一端與固定桿61鉸接,外套管621與內套管622上設有若干對應的螺紋孔63,外套管621與內套管622之間通過螺栓64進行固定。在內套管622遠離鉸接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夾持零件的夾持機構7。
外套管621下端連接有伸縮桿8,伸縮桿8遠離水平桿62的一端固定在夾持座6上,伸縮桿8的結構可選為與水平桿62一樣。
工作過程:首先氣缸31的活塞桿收縮,移動座4遠離豎直鋸條2,操作人員將零件夾持在夾持機構7上,然后根據零件需要切割的位置進行調節,通過驅動氣缸5來控制升降板的升降,對零件夾持的高度進行調節,若一次夾持多個零件,則需要將夾持機構7升高一些,使得豎直方向能夠容納多個零件,使豎直鋸條2同時切割多個零件;通過內套管622在外套管621內的伸縮來調節零件夾持時在與豎直鋸條2垂直方向上的寬度,從而控制切割的寬度;通過伸縮桿8的伸縮,帶動水平桿62轉動,來轉動夾持機構7,從而控制零件傾斜地通過豎直鋸條2,進行傾斜切割。零件安裝調節好后,氣缸31的活塞桿伸出,驅動移動座4滑向豎直鋸條2,對零件進行切割。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