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電池,特別是涉及一種電池焊接壓塊及電池焊接設備。
背景技術:
1、對電池模組的導電排與電芯極柱之間焊接時,通常需要采用壓塊將導電排與電芯極柱壓緊,焊接后導電排與電芯極柱緊密連接,保證過流能力。隨著電芯容量越來越大,過電流需求大幅增加,導電排也越做越厚,對導電排與電芯極柱之間焊接時,需要輸入更大的焊接能量,增大了導電排對壓塊的熱擴散。
2、現有的壓塊通常采用自然散熱或風冷散熱,散熱能力較差,連續使用時,容易積累高溫,導致燒壞壓塊,且積累的高溫也會對接觸的電芯造成短路等損害。
技術實現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現有的電池壓塊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能夠提高散熱能力,延長使用壽命,對電芯焊接起到保護作用的電池焊接壓塊及電池焊接設備。
2、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電池焊接壓塊,包括:
3、壓緊部,壓緊部用于抵接導電排,以使導電排壓緊在電芯極柱上;
4、散熱部,散熱部設置在壓緊部,散熱部設置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用于傳輸冷卻液,以對壓緊部冷卻散熱。
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散熱部設置有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
6、第一接頭連通第一通道的第一端,第二接頭連通第一通道的第二端。
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通道包括若干條第一子通道;
8、各第一子通道的第一端連通第一接頭,各第一子通道的第二端連通第二接頭。
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子通道包括若干段支路通道;
10、同一第一子通道中的各支路通道依次連通。
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相鄰2段支路通道之間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與相應的相鄰2段支路通道連通;第一通孔內設置有密封件。
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散熱部環繞設置在壓緊部的外圍,第一通道環繞壓緊部的外圍設置。
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壓緊部設置有第一壓緊端和第二壓緊端,第一壓緊端用于抵接相應的導電排,第二壓緊端用于抵接相應的導電排。
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壓緊端的尺寸小于第二壓緊端的尺寸;第一壓緊端與第二壓緊端之間連通。
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散熱部設置有安裝區,安裝區用于連接焊接裝置。
16、第二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電池焊接設備,包括焊接裝置及如上述任意一項的電池焊接壓塊;
17、電池焊接壓塊設置在焊接裝置上。
18、上述技術方案中的一個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19、上述的電池焊接壓塊中,包括壓緊部和散熱部,壓緊部用于抵接導電排,以使導電排壓緊在電芯極柱上;散熱部設置在壓緊部,散熱部設置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用于傳輸冷卻液,以對壓緊部冷卻散熱,從而實現在電池模組的導電排與電芯極柱之間焊接時,對導電排與電芯極柱壓緊,使得焊接后導電排與電芯極柱緊密連接。本申請通過壓緊部抵接在電池模組的導電排,能夠實現導電排與電芯極柱之間的壓緊,通過在壓緊部上設置散熱部,并對散熱部設置用于冷卻液傳輸的第一通道,進而冷卻液能夠順暢流通,實現對壓緊部冷卻散熱,降低了壓緊部的溫度,能夠有效的防止焊渣粘連,提高了散熱能力,延長了使用壽命,對電池模組的導電排焊接起到了保護作用。
1.一種電池焊接壓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焊接壓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部設置有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焊接壓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若干條第一子通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池焊接壓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通道包括若干段支路通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池焊接壓塊,其特征在于,相鄰2段支路通道之間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與相應的所述相鄰2段支路通道連通;所述第一通孔內設置有密封件。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焊接壓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部環繞設置在壓緊部的外圍,所述第一通道環繞所述壓緊部的外圍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池焊接壓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緊部設置有第一壓緊端和第二壓緊端,所述第一壓緊端用于抵接相應的導電排,所述第二壓緊端用于抵接相應的導電排。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池焊接壓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壓緊端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壓緊端的尺寸;所述第一壓緊端與所述第二壓緊端之間連通。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意一項所述的電池焊接壓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部設置有安裝區,所述安裝區用于連接焊接裝置。
10.一種電池焊接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焊接裝置及如權利要求1至9任意一項所述的電池焊接壓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