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精密鑄鈦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精密鑄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精密鑄鈦機。
背景技術:
目前,在鑄鈦生產過程中,熔鈦機普遍采用熔煉室與鑄造室分離的結構;旋轉體采用的 是立式結構,但對于熔煉純鈦來說,氣密性的要求很高。如果,在熔煉時真空泄漏,會使熔 煉的鈦產生氧化,不能達到純鈦的品質要求。在鑄造過程中如果產生漏氣,則會使鑄件內部 產生氣泡和裂紋,影響鑄造的成品率和鈦件的鑄全率。而傳統的熔煉室與鑄造室分離的結構 不僅需要用到冷卻水系統,消耗一定量的氬氣,而且不易保證氣密性,會產生鈦的氧化,造 成損失;而對于旋轉體采用立式結構的鑄鈦機,主要缺點是旋轉體重心高,因而造成設備 整體的體積大,旋轉體的重心與旋轉主軸支撐方向垂直,運轉的平穩性不好,不適于擴展 設備的容量,因為加大旋轉體會加大其轉動慣量,出現較大的振動,導致設備無法正常工作, 分離的熔煉室和鑄造室之間,用連接部件相連,兩個連接面之間存在漏氣的可能,氣密性較 差,會直接導致鑄件的品質成色變差,鑄全率降低;連接部件之間的磨損和泄露,導致設備 故障率增大,維修時間增多。
實用新型的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的熔煉室與鑄造室呈分離結構以及旋轉體采用立式結構的熔鈦機 的缺陷,提供了其熔煉室和鑄造室呈整體結構,并且是臥式結構的一種精密鑄鈦機;其具體 技術方案是由熔鑄室、旋轉主軸、小飛輪、大飛輪、電機、軸承座;熔鑄室水平放置,與 旋轉主軸通過螺栓相互垂直連接,熔鑄室可在水平面內轉動;小飛輪與大飛輪之間通過皮帶 傳動,大飛輪設置在旋轉主軸的中部,大飛輪與旋轉主軸之間鍵銷配合,小飛輪設置在電機 的上面,小飛輪與電機鍵銷配合,軸承座設置在旋轉主軸的下部,軸承座與旋轉主軸之間軸 承配合;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精密鑄鈦機。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將熔煉室和鑄造室由分離結構改為整體結構,消除
了熔煉室與鑄造室之間的連接盤,這樣可以降低設備的高度,減小設備體積,使運轉更加平穩,設備造價更低,并有利于擴展設備的容量,通過增加熔煉室的外殼厚度,來提高散熱面 積,可以將熔煉容量提高一倍以上(由40克提高到IIO克)而不需要增加冷卻水系統;將鑄 鈦機的旋轉體由立式改為臥式結構其旋轉重心下降了,并且旋轉體重心沿轉軸中心線垂直 于地面,可以使旋轉體轉動更加平穩,即使增大旋轉體的體積,也不會產生過強的振動。本 實用新型提高了鑄造機的成品率,零件的鑄全率;減少了氬氣的泄露和消耗量,節約了生產 成本;增加了設備運轉的穩定性,減少設備維修時間;有利于設備的增容,擴大設備容量, 減少擴容投資;擴展了設備的應用范圍和使用效率。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總裝結構示意圖。
圖中,熔鑄室l、旋轉主軸2、小飛輪3、大飛輪4、電機5、軸承座6。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熔鑄室l水平放置,與旋轉主軸2通過螺栓相互垂直連接,熔鑄室l可在 水平面內轉動;小飛輪3與大飛輪4之間通過皮帶傳動,大飛輪4設置在旋轉主軸2的中部, 大飛輪4與旋轉主軸2之間鍵銷配合,小飛輪3設置在電機5的上面,小飛輪3與電機5鍵 銷配合,軸承座6設置在旋轉主軸2的下部,軸承座6與旋轉主軸2之間軸承配合;構成本 實用新型的一種精密鑄鈦機。
權利要求1、一種精密鑄鈦機,主要由熔鑄室(1)、旋轉主軸(2)、小飛輪(3)、大飛輪(4)、電機(5)、軸承座(6)組成;其特征在于熔鑄室(1)與旋轉主軸(2)通過螺栓相互垂直連接;小飛輪(3)與大飛輪(4)之間通過皮帶傳動,大飛輪(4)設置在旋轉主軸(2)的中部,大飛輪(4)與旋轉主軸(2)之間鍵銷配合,小飛輪(3)設置在電機(5)的上面,小飛輪(3)與電機(5)鍵銷配合,軸承座(6)設置在旋轉主軸(2)的下部,軸承座(6)與旋轉主軸(2)之間軸承配合;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精密鑄鈦機。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精密鑄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體結構熔鑄室(1) 是由熔煉室與鑄造室構成的整體結構。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精密鑄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體結構熔鑄室(1)是水平放置,并在水平面內轉動。
專利摘要一種精密鑄鈦機,是由熔鑄室水平放置,與旋轉主軸通過螺栓相互垂直連接,熔鑄室可在水平面內轉動;小飛輪與大飛輪之間通過皮帶傳動,大飛輪設置在旋轉主軸的中部,大飛輪與旋轉主軸之間鍵銷配合,小飛輪設置在電機的上面,小飛輪與電機鍵銷配合,軸承座設置在旋轉主軸的下部,軸承座與旋轉主軸之間軸承配合其熔煉室和鑄造室呈整體結構,并且采用臥式結構的鑄鈦機,本實用新型提高了鑄造機的成品率,零件的鑄全率;減少了氬氣的泄漏和消耗量,節約了生產成本;增加了設備運轉的穩定性,減少設備維修時間;有利于設備的增容,擴大設備容量,減少擴容投資;擴展了設備的應用范圍和使用效率。
文檔編號B22D21/00GK201353640SQ20082022125
公開日2009年12月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25日
發明者清 蘭, 鵬 王, 趙建勛 申請人:洛陽恒展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