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壓鑄模具的密封裝置及壓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壓鑄模具的密封裝置及應用所述密封裝置的壓鑄模具。
背景技術:
壓鑄是先進的金屬成型方法之一,在現代金屬成型エ藝領域,是實現金屬少、無切削的ー種有效路徑、加之壓鑄出的金屬零件接近最后的形狀尺寸要求,在大批量生產結構復雜的精密鑄件方面具有其他エ藝方法無可比擬的、獨特的優越性。在エ藝方面,壓鑄與其他制造方法一祥,也存在一些缺點壓鑄成型時,金屬液以高速噴射狀態充填型腔,流態不穩定,型腔中的大部分氣體來不及排除進而不可避免的會卷入到金屬液中最終以氣孔形式殘留于鑄件內,還有ー些氧化夾雜物,導致壓鑄件的力學性能不好等缺陷。目前,國內外針對壓鑄件的氣孔等問題,已經發展出幾種特殊的壓鑄エ藝,而我們熟知的真空壓鑄就是其中之一。真空壓鑄法是在普通壓鑄法優點的基礎上,利用真空設備將型腔中的氣體抽出,減少壓射充型和保壓過程中的卷氣以及型腔中的氣體含量,從而減少產品氣孔缺陷,提高鑄件質量。在已知的真空壓鑄應用中,一般都會在壓鑄模具上設置密封裝置,已知ー種壓鑄模具的密封裝置,其包括設在壓鑄模具上的密封槽,以及設于所述密封槽內與所述密封槽配合的密封圈,所述密封槽一般為矩形溝槽,密封圈的周圍還設置有用于壓緊密封圈的壓塊,在壓鑄成型中,密封圈要ー邊承受200°C左右的高溫,一邊隨壓鑄機臺做周期性合模擠壓、開模松開運動,因密封槽形狀為矩形槽,密封圈在受熱膨脹時會部分擠出,雖然有壓塊進行壓緊,但是因壓塊間隔排列在密封圈的周圍,因密封圈受カ不平衡,對于沒有設置壓塊的部位,密封圈會受高溫而翹起,在受擠壓的情況下密封圈容易壓壞,從而影響到密封裝置的密封效果,進而影響到壓鑄產品的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ー種密封效果更好的壓鑄模具的密封裝置。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另ー個技術問題在于提供ー種密封效果更好的壓鑄模具。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壓鑄模具的密封裝置,用于壓鑄模具的密封,所述密封裝置包括設在壓鑄模具上的密封槽,以及設于所述密封槽內與所述密封槽配合的密封圈,所述密封槽為上槽ロ寬度小于底面寬度的燕尾槽。進ー步地,所述密封槽的橫截面為等腰梯形。更進ー步地,所述密封槽的側面與底面之間的角度為75度。進ー步地,所述密封槽的深度為6mm,所述密封槽的上槽ロ寬度為6mm,所述密封圈的直徑為7mm。進ー步地,所述密封圈為具有彈性的環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橫截面為圓形,其直徑大于所述密封槽的上槽ロ寬度,小于所述密封槽的底面寬度。、[0011]更進ー步地,所述密封圈的直徑比所述密封槽的深度大1-2_。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ー種壓鑄模具,其安裝在機臺上,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有上固定板、母模板、公模板、公模支撐板以及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與機臺之間、上固定板與母模板之間、母模板與公模板之間、公模板與公模支撐板之間以及公模支撐板與下固定板之間設有上述密封裝置。進ー步地,所述壓鑄模具還包括設置在所述上固定板與所述母模板之間的脫料板,所述脫料板與上固定板之間、脫料板與母模板之間設有密封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密封槽上槽ロ寬度小于底面寬度的燕尾槽,因此,密封圈在受熱膨脹時,可以往密封槽的底部移動,避免在合模過程中密封圈被壓壞的風險,使密封裝置在使用的過程中密封效果較好。且本實用新型的密封裝置不需要使用壓塊,也進ー步降低了成本。本實用新型的壓鑄模具,應用了上述密封裝置,具有密封效果好的優點。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壓鑄模具的密封裝置的斷面示意圖。圖2為圖I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壓鑄模具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歩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下面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說明。本文中,相同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組成部分。如圖I和圖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壓鑄模具的密封裝置10,其用于壓鑄模具的密封,所述密封裝置10包括設在壓鑄模具100上的密封槽101,以及設于所述密封槽101內與所述密封槽101配合的密封圈102,所述密封槽101為上槽ロ寬度小于底面寬度的燕尾槽。為了使密封圈102在擠壓過程中受カ更均勻,所述密封槽101的橫截面為等腰梯形。優選地,所述密封槽101的側面與底面之間的角度0為75度。如圖2所示,所述密封圈102為具有彈性的環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102的橫截面為圓形,其直徑大于所述密封槽101的上槽ロ寬度,小于所述密封槽101的底面寬度。所述密封圈102的直徑比所述密封槽101的深度大l_2mm,以保證壓鑄模具合模時更好地密封且密封圈102不易被壓壞。作為優選方式,所述密封槽101的深度為6mm,所述密封槽101的上槽ロ寬度為6mm,與其配合的密封圈102的直徑為7mm。因為在壓鑄成型過程中,密封圈102要承受大約200度的高溫,所以,密封圈102 —般選用耐高溫的橡膠密封圏。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密封裝置的加工和安裝過程如下首先在CNC機臺上,用常規的T型刀刀具在壓鑄模具需要設置密封裝置的部位的表面上加工出來ー圈與密封槽101,密封槽101深度為6臟,上槽ロ寬度為6臟,密封槽101的側邊與底面的角度為75度,然后把密封圈102嵌入密封槽101中,密封圈102的直徑大于密封槽101的深度l-2mm左右,用來保證壓鑄模具合模時更好地密封。本實施例提供的密封裝置10在成型過程當中,密封圈102嵌在密封槽101中,密封圈102受熱膨脹,膨脹部分向密封槽101的底部空間轉移,當模具開模時密封圈102恢復原狀。其與現有技術采用的密封裝置相比,因密封槽101為上槽ロ窄、底面寬的燕尾槽,其側面與底面之間形成ー個斜度,其可以把密封圈102限制在密封槽內,不需要在密封圈的周圍增加壓塊來強制性的把密封圈壓在密封槽內,且密封圈在密封槽內可以均勻的膨脹和收縮,降低了密封圈被壓壞的風險,因此密封效果更好。因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密封裝置具有密封效果更好,而且因為在安裝后不需要壓塊進行壓緊,也進ー步降低了成本。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ー種壓鑄模具100,其安裝在機臺上,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有上固定板11、脫料板12、母模板13、公模板14、公模支撐板15以及下固定板16,所述上固定板11與機臺之間、脫料板12與上固定板11之間、脫料板12與母模板13之間、母模板13與公模板14之間、公模板14與公模支撐板15之間以及公模支撐板15與下固定板之間16都設有上述密封裝置10,母模板13和公模板14之間配合形成用于成型產品的模具型腔。本實施例是以三板模具的壓鑄模具進行說明,可以理解,若壓鑄模具為兩板模具,則所述壓鑄模具上相比本實施例提供的三板模具少了脫料板,其結構應該為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有上固定板、母模板、公模板、公模支撐板以及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與機臺之間、上固定板與母模板之間、母模板與公模板之間、公模板與公模支撐板之間以及公模支撐板與下固定板之間設有上述密封裝置。壓鑄模具100的母模板13上設置有真空吸嘴20,以便于抽真空時對模具型腔進行抽氣,當然真空吸嘴20也可以設置公模板14上,其可以根據模具的具體結構進行選擇。在成型過程中,模具型腔在真空馬達的作用下,分別通過真空吸嘴20和吸氣閥被抽成真空狀態,待其真空度達到真空傳感器所設定好的目標真空值時,控制真空吸嘴20和吸氣閥的閥門會自動關閉,等金屬材料融化成熔融半固態之后,倒料,然后機臺錘頭跟迸,隨之進入壓射狀態,壓射完成后機臺模具開模,取出產品,等待下一次周期循環。在整個產品的成型過程中,因壓鑄模具上的密封裝置的密封作用,使模具型腔在成型過程中處于真空狀態,防止金屬原材在熔煉過程中被空氣中的氣體氧化,避免氣體在壓射充型和保壓過程中卷入成型產品中,從而減少產品氣孔缺陷,進ー步提高了壓鑄產品的成型質量。 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知道,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由權利要求書確定。
權利要求1.一種壓鑄模具的密封裝置,用于壓鑄模具的密封,所述密封裝置包括設在壓鑄模具上的密封槽,以及設于所述密封槽內與所述密封槽配合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為上槽ロ寬度小于底面寬度的燕尾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壓鑄模具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的橫截面為等腰梯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鑄模具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的側面與底面之間的角度為75度。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壓鑄模具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的深度為6mm,所述密封槽的上槽ロ寬度為6mm,所述密封圈的直徑為7mm。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壓鑄模具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為具有弾性的環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橫截面為圓形,其直徑大于所述密封槽的上槽ロ寬度,小于所 述密封槽的底面寬度。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壓鑄模具的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直徑比所述密封槽的深度大l_2mm。
7.ー種壓鑄模具,其安裝在機臺上,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有上固定板、母模板、公模板、公模支撐板以及下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板與機臺之間、上固定板與母模板之間、母模板與公模板之間、公模板與公模支撐板之間以及公模支撐板與下固定板之間設有如權利要求1_6任意一項所述的密封裝置。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壓鑄模具,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上固定板與所述母模板之間的脫料板,所述脫料板與上固定板之間、脫料板與母模板之間設有密封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壓鑄模具的密封裝置,用于壓鑄模具的密封,所述密封裝置包括設在壓鑄模具上的密封槽,以及設于所述密封槽內與所述密封槽配合的密封圈,所述密封槽為上槽口寬度小于底面寬度的燕尾槽。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密封裝置具有密封效果更好且成本低的優點。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應用了該密封裝置的壓鑄模具。
文檔編號B22D17/22GK202387937SQ20112047146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4日
發明者李金陽, 段黎, 肖光偉, 蔡名望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