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低成本接插件用銅合金及其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低成本接插件用銅合金及其加工方法,該銅合金適應于制造航空航天、電力電子、信息通訊、儀器儀表、醫療器械、日用品等領域的接插件用零件,屬于有色金屬加工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高強度高彈性高導電性的銅合金材料應用范圍日益廣泛,需求量持續增加。尤其是在制造航空航天、電力電子、信息通訊、儀器儀表、醫療器械、日用品等領域的接插件用彈性銅合金材料,需求日益增加。高強度高彈性銅合金材料具有強度高、彈性好、耐疲勞、彈性滯后小、耐腐蝕等優良特性。目前,對于高端器件上,一般都采用鈹青銅合金。但鈹青銅具有天然的缺點,即鈹對人體有害。所以廣泛被應用的還是錫磷青銅,錫磷青銅具有優良的加工性能、延展性、耐蝕性、耐疲勞性等綜合性能,且其彈性性能較一般銅合金好,被廣泛用于制造國民生產各相關領域的彈性元件、精密儀器等。但一般錫磷青銅如具有好的彈性性能,需對其添加高的Sn含量,國內常規生產的錫磷青銅如QSnlO-0.3、QSn9-0.3、QSn8_0.3、QSn6.5-0.1中,含Sn量最少的也有4%的Sn含量,目前金屬Sn的價格昂貴,Sn含量的增加使得材料整體成本上漲,且由于銅合金中Sn含量較高的時候,由于Sn在銅中極易形成偏析,生產中一般只能采用水平連鑄+均勻化退火的方式生產,生產效率及整體成材率均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低成本接插件用銅合金的制備及其加工方法。本發明采用降低銅合金中Sn含量以及添加P、Fe、N1、Mn等微量元素的方法,對合金成分進行了較大改進,不僅保持了良好的綜合性能,而且大大降低了合金材料的成本,最高可降低材料成本約10%。通過對銅合金中Sn含量的降低,減少了鑄錠的偏析,利用半連續鑄造+熱軋技術對合金進行了加工,提高了生產效率。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低成本接插件用銅合金,按照重量百分比,其包括:Sn 0.01% 2.5%,P0.01% 0.3%, Fe 0.01 0.5%, Ni 0.01 0.5%, Mn 0.01 0.1%,Mg、Cr、Ti 和 Zr 中的至少一種,Mg、Cr、Ti和/或Zr的總量為0.01% 1%,即總量應滿足0.01%彡Mg+Cr+Ti+Zr彡1%,其余為Cu,所述銅合金制品中的成分需要滿足:(a)0.1% ( Fe+Ni ( 1% ; (b)0.25 ( Fe/
Ni ( 5。 所述銅合金中,按照重量百分比,優選為Fe 0.05 0.3%,Ni 0.1 0.5%,Mn0.05、.1%。所述銅合金中包含選自Mg、Cr、Ti和Zr中的至少一種微合金化附帶元素,其重量百分比含量分別為 Mg 0.01% 1%, Cr 0.01% 0.11%, Ti 0.05% 0.3%, Zr0.01 0.1% ;優選為 Mg 0.1% 0.5%, Cr 0.05% 0.11%, Ti 0.05% 0.2% 或 Ti 0.1% 0.2%, Zr0.05
0.1%。Mg、Cr、Ti和/或Zr的重量百分比總量優選滿足0.01% ( Mg+Cr+Ti+Zr ( 0.5% ;所述低成本接插件用銅合金中雜質含量(重量)(0.1%。所添加元素的作用:錫:添加錫元素能提高合金的鑄造質量,增加合金的流動性,提高合金的加工性倉泛。磷:添加磷元素可以細化合金的晶粒,可以增加合金的流動性,并且可以改善銅的焊接性能和機械性能。鐵:鐵能細化銅的晶粒,延緩銅的再結晶過程,提高銅的強度、硬度,改善銅的機械性能。錳:錳元素大量溶于銅,可作為銅的脫氧劑,但少量的錳可以有效的提高銅的軟化溫度,改善機械性能及加工成型性能。鎳、(鐵+鎳)及(鐵/鎳)比:在銅中添加鎳元素能顯著提高合金強度、耐蝕性、硬度、電阻和熱電性,并降低合金電阻率溫度系數。但鎳屬于稀缺的戰略物資,價格比較昂貴。本發明中,鎳的控制在0.5%以下。(鐵+鎳)總量應控制在0.1% ( Fe+Ni ( 1%,過多的(鐵+鎳)總量不僅增加成本,而且會導致電導率的下降。(鐵/鎳)比對合金的強度及電導率影響較大,當(鐵/鎳)比大于5時,電導率明顯下降,合金強度也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鐵/鎳鈷)比小于0.25時,電導率處于平衡,但合金的強度會呈緩慢下降的趨勢。而(鎳/鈷)比處于0.25 < Fe/Ni <5之間時,合金`具有較好的電導率和強度。鎂、鉻、鈦、鋯:本發明的特點之一是添加一些微量元素(總量不高于1%)來提高合金的性能。添加銀能提高合金的抗應力松弛能力。添加鉻、鋯元素能提高合金的強度和電導率。各微量元素的添加優選方案為:Mg 0.01% 1%,Cr 0.01% 0.11%, Ti 0.1% 0.3%,Zr 0.01 0.1%,總量應滿足 0.01% ( Mg+Cr+Ti+Zr ( 1%。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低成本接插件用銅合金的加工方法,其加工方法為采用半連續鑄造工藝進行拉鑄。包括以下工藝流程:a.按照質量百分比進行配料、投料、熔煉及拉鑄,b.熱軋,c.銑面,d.冷初軋,e.第一次中間退火,f.切邊,g.冷中軋,h.第二次中間退火,1.冷精軋,j.成品退火,k.分條、包裝入庫。步驟a中,所述投料的具體順序為:先加入銅(Cu),熔化后,加入鎳(Ni)及錳(Mn),然后加入鐵(Fe)及磷(P),其次加入CuMg中間合金、CuCr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和/或CuZr中間合金,最后出爐前加入錫(Sn)元素,攪拌,靜置8_15min,鑄造。步驟a中,所述熔煉的溫度為1120 1280°C,所述拉鑄的溫度控制在1100 1150°C,帶材出口溫度控制在400 450°C。步驟b中,所述合金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鑄錠之間間隔不允許小于250mm,力口熱溫度采用895°C,時間為I 10h,熱軋開始溫度不允許小于850°C,熱軋終軋溫度不允許小于680°C。步驟c中,所述統面為合金(帶材)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面各統1mm。步驟d中,所述合金冷初軋的總加工率為60 90%。步驟e中,所述的第一次中間退火的溫度為600 850°C,時間為I 5h,冷卻方式為隨爐冷卻。步驟f中,所述切邊為合金帶材兩邊分別切邊I 5mm。步驟g中,所述冷中軋的總加工率為60 80%。
步驟h中,所述的第二次中間退火的溫度為600 850°C,時間為I 5h。步驟i中,所述冷精軋的總加工率為60 80%。步驟j中,所述成品退火的溫度為300 450°C,時間為I 5h,冷卻方式為隨爐冷卻。本發明的優點在于:與接插件行業應用的傳統錫磷青銅合金相比,本發明的低成本接插件用銅合金在材料上最高可降低成本約10%,最低也可降低5% (根據不同含錫量合金的比較),即每噸銅合金可節約成本約300(T6000元人民幣,另外,該合金無論在強度、導電性還是彈性、加工成型性能方面都是非常優良的,完全能夠滿足傳統的錫磷青銅合金,從而進行替代。并且,該合金材料采用的半連續鑄造的方法,與傳統錫磷青銅帶采用的水平連鑄方法相比,生產效率及成材率均較高,工藝流程短,制備過程較簡單,解決了傳統水平連鑄方法生產錫磷青銅帶時,鑄造組織偏析嚴重,產品重熔、回爐率高,熔體吸氣嚴重,成材率低的問題。本發明的低成本接插件用銅合金的抗拉強度O b可達到580 820MPa,塑性延伸率S為16 22%,電導率為10 16%IACS,彈性好,耐腐蝕性好。該銅合金具有成本低、高彈性、高強度、高疲勞性,同時兼備了較好的導電性的優點。可以廣泛的應用于制造航空航天、電力電子、信息通訊、儀器儀表、醫療器械、日用品等領域的接插件用零器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中所述的低成本接插件用銅合金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工藝流程:a.按照質量百分比進行配料、投料,投料的具體順序為:先加入銅(Cu),熔化后,加入鎳(Ni)及錳(Mn),然后加入鐵(Fe)及磷(P),其次加入CuMg中間合金、CuCr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和/或CuZr中間合金,最后出爐前加入錫(Sn)元素,攪拌,靜置8_15min,鑄造;然后熔煉及拉鑄,熔煉的溫度為1120 1280°C拉鑄的溫度控制在1100 1150°C,帶材出口溫度控制在400 450°C ;b.熱軋,熱軋加熱溫度895°C,熱軋開始溫度不允許小于850°C,熱軋終軋溫度不允許小于680°C;c.銑面,d.冷初軋,冷初軋的總加工率控制在60 90% ;e.第一次中間退火,f.切邊,g.冷中軋,冷中軋的總加工率控制在60 80% ;h.第二次中間退火,第一次和第二次中間退火的溫度為600 850°C,時間為I 5h ;1.冷精軋,冷精軋的總加工率控制在60 80% ;j.成品退火,成品退火的溫度為300 450°C,時間為I 5h ;k.分條、包裝入庫。實施例1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Mg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1。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Mg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入Sn,熔煉的溫度為1230°C,保溫8min后靜置5 IO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50°C,帶材出口溫度為450。。。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900°C,熱軋終軋溫度720°C。3.銑面:對合金進行銑面(上下表面各銑0.5mm,左右各銑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5%。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750°C,保溫時間為3.5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0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65%。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40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1。實施例2 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Ti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2。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Ti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入Sn,熔煉的溫度為1250°C,保溫IOmin后靜置5 IO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40°C,帶材出口溫度為450。。。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920°C,熱軋終軋溫度720°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5%。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730°C,保溫時間為3.5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4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62%。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42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2。
實施例3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Zr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3。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Zr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入Sn,熔煉的溫度為1200°C,保溫5min后靜置5 8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20°C,帶材出口溫度為430。。。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900°C,熱軋終軋溫度700°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720°C,保溫時間為3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2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75%。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45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3。實施例4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Cr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4。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Cr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入Sn,熔煉的溫度為1240°C,保溫8min后靜置5 IO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50°C,帶材出口溫度為450。。。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890°C,熱軋終軋溫度700°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90%。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800°C,保溫時間為
1.5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
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8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70%。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40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4。實施例5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Cr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5。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Cr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A Sn,熔煉的溫度 為1210°C,保溫3min后靜置5 8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30°C,帶材出口溫度為430°C。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880°C,熱軋終軋溫度700°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750°C,保溫時間為3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0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75%。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420°C,保溫時間為
2.5h,隨爐冷卻。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5。實施例6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Ti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6。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Ti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入Sn,熔煉的溫度為1260°C,保溫8min后靜置5 IO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20°C,帶材出口溫度為435°C。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920°C,熱軋終軋溫度735 °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760°C,保溫時間為3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70%。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700°C,保溫時間為
1.5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60%。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42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 、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6。實施例7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Mg中間合金、CuCr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7。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Mg中間合金、CuCr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入Sn,熔煉的溫度為1230°C,保溫8min后靜置5 IO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00°C,帶材出口溫度為400°C。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880°C,熱軋終軋溫度700°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90°C,保溫時間為3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0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60%。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38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
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7。實施例8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Mg中間合金、CuCr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8。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Mg中間合金、CuCr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入Sn,熔煉的溫度為1150°C,保溫5min后靜置5 8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00°C,帶材出口溫度為400°C。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850°C,熱軋終軋溫度680°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80°C,保溫時間為I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0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75%。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350°C,保溫時間為Ih,隨爐冷卻。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8。實施例9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Mg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9。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Mg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入Sn,熔煉的溫度為1220°C,保溫8min后靜置5 IO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40°C,帶材出口溫度為450° C。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900°C,熱軋終軋溫度750°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
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800°C,保溫時間為4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5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60%。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40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9。實施例10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Cr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10。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 。后加入CuCr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入Sn,熔煉的溫度為1230°C,保溫8min后靜置5 IO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50°C,帶材出口溫度為450°C。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900°C,熱軋終軋溫度700°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750°C,保溫時間為3.5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5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65%。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40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10。實施例11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Mg中間合金、CuCr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11。
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Mg中間合金、CuCr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入Sn,熔煉的溫度為1200°C,保溫8min后靜置5 IO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10°C,帶材出口溫度為410°C。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880°C,熱軋終軋溫度700°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5%。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700°C,保溫時間為3.5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0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65%。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38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11。實施例12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Mg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12。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Mg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入Sn,熔煉的溫度為1280°C,保溫8min后靜置5 IO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50°C,帶材出口溫度為450°C。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920°C,熱軋終軋溫度750°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5%。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750°C,保溫時間為3.5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80°C,保溫時間為
2.5h,隨爐冷卻。
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75%。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45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12。實施例13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Mg中間合金、CuCr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13。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Mg中間合金、CuCr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入Sn,熔煉的溫度為1230°C,保溫8min后靜置5 IO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50°C,帶材出口溫度為450°C。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900°C,熱軋終軋溫度700°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5%。5.第一次中間退火: 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750°C,保溫時間為3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2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41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13。實施例14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Mg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14。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Mg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入Sn,熔煉的溫度為1200°C,保溫8min后靜置5 IO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50°C,帶材出口溫度為450°C。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920°C,熱軋終軋溫度720°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700°C,保溫時間為3.5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75%。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0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65%。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40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14。實施例15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Mg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15。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Mg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入Sn,熔煉的溫度為1250°C,保溫8min后靜置5 IO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50°C,帶材出口溫度為450°C。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880°C,熱軋終軋溫度700°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750°C,保溫時間為
3.5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 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0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65%。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45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15。
實施例16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Mg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16。
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Mg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A Sn,熔煉的溫度為1150°C,保溫5min后靜置5 8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00°C,帶材出口溫度為450°C。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900°C,熱軋終軋溫度720°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5%。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750°C,保溫時間為
3.5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5%。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5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65%。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38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16。實施例17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Mg中間合金、CuCr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17。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Mg中間合金、CuCr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入Sn,熔煉的溫度為1150°C,保溫8min后靜置5 IO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00°C,帶材出口溫度為450°C。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900°C,熱軋終軋溫度700°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5%。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700°C,保溫時間為3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
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0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60%。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400°C,保溫時間為Ih,隨爐冷卻。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17。實施例18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Mg中間合金、CuCr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18。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Mg中間合金、CuCr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CuZr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入Sn,熔煉的溫度為1200°C,保溫8min后靜置5 IO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50°C,帶材出口溫度為450°C。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890°C,熱軋終軋溫度700°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5%。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700°C,保溫時間為
3.5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0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70%。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420°C,保溫時間為
1.5h,隨爐冷卻。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18。實施例19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Mg中間合金、CuCr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19。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Mg中間合金、CuCr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入Sn,熔煉的溫度為1230°C,保溫8min后靜置5 IO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50°C,帶材出口溫度為450°C。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900°C,熱軋終軋溫度700°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90%。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700°C,保溫時間為5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0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38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
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19。實施例20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Mg中間合金、CuCr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20。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Mg中間合金、CuCr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入Sn,熔煉的溫度為1280°C,保溫8min后靜置5 IO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50°C,帶材出口溫度為450°C。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920°C,熱軋終軋溫度720°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5%。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700°C,保溫時間為5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5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65%。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450°C,保溫時間為3h,隨爐冷卻。
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20。實施例21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Mg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21。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Mg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入Sn,熔煉的溫度為1220°C,保溫8min后靜置5 IO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20°C,帶材出口溫度為450°C。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900°C,熱軋終軋溫度720°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750°C,保溫時間為3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7.冷中軋:將退火 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80%。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5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65%。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40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21。實施例22本發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煉:電解銅、純鎳、純錳、純鐵、磷、CuMg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和純錫。合金的成分見表I的實施例22。1.熔煉:采用非真空感應電爐進行熔煉。合金的加入順序為:先加入Cu,熔化后,再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加覆蓋劑(木炭)保溫5 lOmin,經充分除氣、除雜后,再覆蓋IOmm左右厚的灼燒木炭。后加入CuMg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倒入保溫爐時加入Sn,熔煉的溫度為1200°C,保溫8min后靜置5 IOmin后出爐拉鑄,拉鑄溫度為1100°C,帶材出口溫度為450°C。2.熱軋:采用步進式加熱爐,加熱溫度895°C,保溫時間8h,熱軋開始溫度900°C,熱軋終軋溫度720°C。3.統面:對合金進行統面(上下表面各統0.5mm,左右各統1mm)。4.冷初軋:對合金進行冷初軋,軋制的加工率為75%。
5.第一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750°C,保溫時間為
3.5h,隨爐冷卻。6.切邊: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切邊處理,兩邊各切5mm。7.冷中軋:將退火切邊后的帶材進行冷中軋,軋制的加工率為70%。8.第二次中間退火:鑄錠在加熱爐中進行退火處理,溫度為60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9.冷精軋:將退火后的帶材進行冷精軋,軋制的加工率為70%。10.成品退火:將軋到規定厚度的帶材進行成品退火,溫度為400°C,保溫時間為2h,隨爐冷卻。11.分條、包裝入庫:將成品按照客戶要求尺寸進行分條,包裝入庫。經過以上熔煉、熱軋、銑面、冷初軋、中間退火、切邊、冷中軋、中間退火、冷精軋、成品退火等加工處理后,其性能見表2中的實施例22。表I實施例1-22的合金成分配比(wt%)注“一”標記為未 添加合金量
權利要求
1.一種低成本接插件用銅合金,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其包括:Sn0.01% 2.5%, P 0.01% 0.3%, Fe 0.01 0.5%, Ni 0.0f 0.5%,Mn 0.01 0.l%,Mg、Cr、Ti 和 Zr 中的至少一種,Mg、Cr、Ti和/或Zr的總量為0.01% 1%,其余為Cu,其中,(a)0.1%彡Fe+Ni ( 1% ;(b)0.25 ( Fe/Ni ( 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接插件用銅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g、Cr、Ti和Zr 的重量百分比分別為 Mg 0.01% 1%,Cr 0.01% 0.11%, Ti 0.05% 0.3%, Zr0.01 0.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接插件用銅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g、Cr、Ti和/或Zr的總量為0.01% ( Mg+Cr+Ti+Zr ( 0.5%,所述銅合金中雜質重量含量< 0.1%。
4.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低成本接插件用銅合金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工藝步驟:a.按照質量百分比進行配料、投料、熔煉及拉鑄,b.熱軋,c.銑面,d.冷初軋,e.第一次中間退火,f.切邊,g.冷中軋,h.第二次中間退火,1.冷精軋,j.成品退火,k.分條、包裝入庫。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低成本接插件用銅合金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投料為:先加入Cu,熔化后,加入Ni及Mn,然后加入Fe及P,其次加入CuMg中間合金、CuCr中間合金、CuTi中間合金和/或CuZr中間合金,出爐前加入Sn。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低成本接插件用銅合金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煉的溫度為1120 1280°C,所述拉鑄的溫度為1100 1150°C,帶材出口溫度為400 450°C。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低成本接插件用銅合金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軋為采用步進式加熱爐,鑄錠之間 間隔不小于250mm,加熱溫度為895°C,時間為I 10h,熱軋開始溫度不小于850°C,熱軋終軋溫度不小于680°C。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低成本接插件用銅合金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初軋的總加工率為60 90%,所述冷中軋的總加工率為60 80%,所述冷精軋的總加工率為60 80%。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低成本接插件用銅合金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次中間退火和第二次中間退火的溫度均為600 850°C,時間為I 5h。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低成本接插件用銅合金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退火的溫度為300 450°C,時間為I 5h,冷卻方式為隨爐冷卻。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低成本接插件用銅合金及其加工方法,屬于有色金屬加工領域。該合金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Sn0.01%~2.5%,P0.01%~0.3%,Fe0.01~0.5%,Ni0.01~0.5%,Mn0.01~0.1%,Mg、Cr、Ti和Zr中的至少一種,Mg、Cr、Ti和/或Zr的總量為0.01%~1%,其余為Cu,其中,(a)0.1%≤Fe+Ni≤1%;(b)0.25≤Fe/Ni≤5。該合金采用半連續鑄造工藝進行拉鑄加工。本發明銅合金的抗拉強度σb為580~820MPa,塑性延伸率δ為16~22%,電導率為10~16%IACS,彈性好,可以廣泛的應用于制造航空航天、電力電子、信息通訊、儀器儀表、醫療器械、日用品等領域的接插件用零件等場合。
文檔編號B22D11/045GK103088229SQ20121043998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6日
發明者黃國杰, 王建立, 程磊, 馬吉苗, 謝水生, 馬萬軍, 彭麗軍, 解浩峰, 趙洋, 肖翔鵬 申請人: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寧波興業盛泰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