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倒角砂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空心圓柱的倒角砂輪。
背景技術:
目前,大部分廠家都是采用倒角砂輪對空心圓柱進行倒角,而現(xiàn)有技術中的倒角砂輪的外基體和內基體之間為固定連接,導致了外金層和內金層二者之間的位置關系是固定的;當空心圓柱的外徑或壁厚發(fā)生變化時,也要求倒角砂輪的內金層和外金層兩斜面間的距離作出相應的改變,而現(xiàn)有的倒角砂輪中的內金層和外金層之間的位置是固定不變的,這就需要更換合適的倒角砂輪,這樣不僅加大了更換裝卸倒角砂輪的頻率,降低了生產(chǎn)效率,加重了勞動強度,并且還需要大量不同規(guī)格的倒角砂輪,增大了倒角砂輪選擇的難度,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提高了生產(chǎn)成本。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因為倒角砂輪的內金層和外金層的位置固定不變,這樣不僅加大了更換裝卸倒角砂輪的頻率,降低了生產(chǎn)效率,加重了勞動強度,而且還需要大量不同規(guī)格的倒角砂輪,增大了倒角砂輪選擇的難度,造成了資源浪費,進而導致生產(chǎn)成本居高不下等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外金層和內金層二者相對位置可調、適用于所有規(guī)格相近的空心圓柱、能大為降低所需倒角砂輪的數(shù)量和倒角砂輪更換裝卸的頻率、提高生產(chǎn)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和生產(chǎn)成本的倒角砂輪。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倒角砂輪,包括外基體和內基體;外基體包括下基體和置于下基體頂端的上基體,其中,上基體上設有倒角凹槽,且倒角凹槽上設有外金層;下基體中設有與倒角凹槽相通的下基體中空;內基體頂端設有倒角凸起,且倒角凸起上設有內金層;內基體穿過下基體中空與外基體滑動連接;倒角凹槽與倒角凸起的倒角度數(shù)一致,且倒角凹槽的最小內徑大于倒角凸起的最大外徑;下基體中空的內徑大于內基體的最大外徑。在本實用新型所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倒角砂輪包括外基體和內基體;外基體包括上基體和下基體,其中,上基體上加工有碗狀倒角凹槽,該倒角凹槽上還設有外金層;下基體中設有下基體中空,該下基體中空與倒角凹槽相通;內基體頂端設有倒角凸起,倒角凸起上設有內金層,故由此可知,本實用新型所述技術方案將倒角砂輪的外基體和內基體為獨立的兩部分,且內基體穿過下基體中空與外基體形成滑動連接,即內基體和外基體之間的位置可調,故當遭遇不同外徑或不同壁厚的空心圓柱時,就可通過調整外基體和內基體的相對位置來達到調整外金層和內金層二者相對位置的目的,從而能滿足不同外徑或壁厚的空心圓柱的要求,這樣一方面避免了人工頻繁更換不同規(guī)格的倒角砂輪,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生產(chǎn)成本;另一方面,因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倒角砂輪的外金層和內金層二者之間的位置可以調整,故所述倒角砂輪適用于對所有相近規(guī)格的空心圓柱進行倒角,這樣減少了所需倒角砂輪的數(shù)量,也降低了倒角砂輪選擇的難度。在本實用新型所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倒角凹槽與倒角凸起的倒角度數(shù)一致,這樣便于對空心圓柱進行倒角操作,可有效提高被加工產(chǎn)品的表面效果。在本實用新型所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倒角凹槽的最小內徑大于倒角凸起的最大外徑,且下基體中空的內徑大于內基體的最大外徑,這樣保證了內基體能穿過下基體中空,且能順利進行倒角。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述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下基體上設有通孔,外基體通過通孔中的緊固螺絲與內基體固定。下基體上的通孔中設有緊固螺絲,該緊固螺栓穿過下基體上的通孔并抵住內基體,這樣就達到了將外基體與內基體固定的目的。使用時,當空心圓柱規(guī)格改變時,只需取下緊固螺絲或松動緊固螺絲,然后根據(jù)空心圓柱的規(guī)格,將置于下基體中空中的內基體向上或向下移動,當外金層與內金層之間的距離達到要求后,擰緊緊固螺絲,使之抵緊內基體的外壁,外基體與內基體重新固定,再對空心圓柱進行倒角。故通過緊固螺絲使得外金層和內金層二者之間的位置調整更為方便。在本實用新型所述技術方案中,凡未作特別說明的,均可采用本技術領域中的常規(guī)手段來實現(xiàn)本技術方案。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種倒角砂輪,該倒角砂輪的外金層和內金層二者的相對位置可調,適用于所有相近規(guī)格的空心圓柱,大大降低了更換裝卸倒角砂輪的頻率,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生產(chǎn)成本,且減少了所需倒角砂輪的數(shù)量,也降低了選擇倒角砂輪的難度。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倒角砂輪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立體圖;圖3是外基體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內基體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倒角砂輪的使用狀態(tài)圖;現(xiàn)將附圖中的標號說明如下:1為上基體,2為下基體,3為外金層,4為倒角凸起,5為內金層,6為緊固螺絲,7為空心圓柱。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如下:如圖1所示,所述倒角砂輪包括外基體和內基體;如圖3所示,外基體由上基體I和下基體2連接構成;其中,上基體I上設有倒角凹槽,在倒角凹槽上設有外金層3,下基體2中設有與倒角凹槽相連通的下基體中空;[0026]如圖4所示,內基體頂端設有倒角凸起4,在倒角凸起4上設有內金層5 ;內基體穿過下基體中空與外基體形成滑動連接;其中,倒角凹槽與倒角凸起4的倒角度數(shù)一致,且倒角凹槽的最小內徑要大于倒角凸起4的最大外徑,下基體中空的內徑大于內基體的最大外徑。使用時,如圖5所示,當遭遇不同規(guī)格的空心圓柱7時,就需要調整內金層5和外金層3之間的距離,先取下或松動緊固螺絲6,將置于下基體中空中的內基體向上或向下移動直至外金層3和內金層5之間的距離達到要求后,再擰緊緊固螺絲6,并使之抵緊內基體的外壁,此時外基體與內基體重新固定,再對空心圓柱7進行倒角。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jù)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倒角砂輪,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基體和內基體;所述外基體包括下基體(2)和置于下基體(2)頂端的上基體(I ),其中,所述上基體(I)上設有倒角凹槽,且所述倒角凹槽上設有外金層(3);所述下基體(2)中設有與倒角凹槽相通的下基體中空; 所述內基體頂端設有倒角凸起(4 ),且倒角凸起(4 )上設有內金層(5 ); 所述內基體穿過下基體中空與外基體滑動連接; 所述倒角凹槽與倒角凸起(4)的倒角度數(shù)一致,且倒角凹槽的最小內徑大于倒角凸起(4)的最大外徑; 所述下基體中空的內徑大于內基體的最大外徑。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倒角砂輪,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體(2)上設有通孔,所述外基體通過通孔中的緊固螺絲(6)與內基體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倒角砂輪,包括外基體和內基體;外基體包括下基體和置于下基體頂端的上基體,上基體上設有倒角凹槽,倒角凹槽上設有外金層;下基體中設有與倒角凹槽相通的下基體中空;內基體頂端設有倒角凸起,倒角凸起上設有內金層;內基體與外基體滑動連接;倒角凹槽與倒角凸起的倒角度數(shù)一致,且倒角凹槽的最小內徑大于倒角凸起的最大外徑;下基體中空的內徑大于內基體的最大外徑。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倒角砂輪,其外金層和內金層的相對位置可調,適用于所有相近規(guī)格的空心圓柱,大大降低了更換裝卸倒角砂輪的頻率,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生產(chǎn)成本,且減少了所需倒角砂輪的數(shù)量,也降低了選擇倒角砂輪的難度。
文檔編號B24D5/00GK203077114SQ20132002196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16日
發(fā)明者鄒余耀 申請人:南京三超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