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生產連體砂芯的芯盒及其方法,尤其適用于有多個不連通內腔結構的機床鑄件的鑄造生產。
背景技術:
對于很多機床鑄件,例如,底座、滑鞍等,其內腔結構有多個互不連通的空腔,鑄造過程中,在制芯工序分別生產多個對應鑄件空腔結構的砂芯,在合箱工序依次將這些砂芯與鑄型進行裝配,裝配時需要在每個單獨的砂芯側面釘芯撐,起到固定砂芯的作用,澆注后芯撐與鑄件融合,單獨砂芯間的間距即是鑄件內腔壁厚。但釘芯撐的過程很容易將砂芯上的型砂掉落到鑄型中,導致鑄件產生夾砂缺陷,同時也存在砂芯固定不牢,引起漂芯和發生嗆火等問題。除此以外,該生產方法,在制芯工序需要生產多個砂芯,在合箱工序需要多次裝配砂芯,嚴重制約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減少鑄件夾砂、漂芯和發生嗆火的質量問題并提高鑄件的生產效率的用于生產連體砂芯的芯盒。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生產連體砂芯的芯盒,包括:底板;與底板垂直連接的至少一個中間板;圍繞中間板與底板的周邊可拆卸連接的開合芯板;依次穿過至少一個中間板并與至少一個中間板可拆卸連接的芯骨。
根據本發明,至少一個中間板在底板上等間隔或不等間隔設置。
根據本發明,開合芯板通過卡緊裝置相互鎖定在底板的周圍。
根據本發明,卡緊裝置包括螺桿、對應設置在相對的兩塊開合芯板上的供螺桿穿過的通孔、以及螺紋連接在螺桿上的螺母。
根據本發明,至少一個中間板中的每個包括與底板連接的中間板下部,以及與中間板下部可拆卸連接的中間板上部。
根據本發明,中間板下部與中間板上部的連接處設置有供芯骨穿過的通孔,通孔的一部分位于中間板下部上,另一部分位于中間板上部上。
根據本發明,芯盒還包括蓋板,蓋板可拆卸地蓋合于由開合芯板圍成的開口上。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生產連體砂芯的方法,包括:提供與鑄件的材質相同的芯骨;將芯骨依次穿過至少一個中間板;將開合芯板圍繞底板的周邊固定連接;向由開合芯板和底板圍成的腔體填充型砂;待型砂固化后拆卸開合芯板和中間板,得到帶有芯骨的連體砂芯。
根據本發明,還包括清理暴露在連體砂芯外部的芯骨的表面上的浮砂和涂料。
根據本發明,拆卸中間板的步驟包括,先拆下中間板的中間板上部,以暴露芯骨,再將帶有芯骨的連體砂芯從中間板的中間板下部拆下。
根據本發明,生產連體砂芯的方法用于如上述的芯盒。
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在于:
本發明的用于生產連體砂芯的芯盒在合箱過程中芯子整體固定,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砂芯在澆注時晃動造成的嗆火問題;同時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用于生產連體砂芯的芯盒在合箱過程中減少了型腔內部芯撐的使用,避免了由于芯子側面釘芯撐造成的夾砂問題。因此,鑄件缺陷大幅度減少。
此外,本發明的用于生產連體砂芯的芯盒及其方法使制芯整體效率大幅度提高,每連接一個芯子效率提升一倍;而且,合箱過程中,使用連體砂芯一次可以下多個芯子,合箱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因此,效率倍增。
總之,通過本發明的用于生產連體砂芯的芯盒及其方法,合箱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生產的鑄件嗆火、夾砂問題明顯改進。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芯盒的一個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芯盒的另一個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連體砂芯的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連體砂芯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附圖公開示出的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所公開的實施例僅為可以以各種和替代形式顯示的實施例。附圖未必按比例繪制,并且可能放大或縮小一些特征來顯示特定部件的細節。所公開的具體結構和功能性細節不應解釋為限制,而是作為用于教導本領域技術人員如何實踐本公開的代表性基礎。
參照圖1至圖2,本發明提供的用于生產連體砂芯的芯盒,包括:底板1;與底板1垂直連接的至少一個中間板20;圍繞中間板20與底板1的周邊可拆卸連接的開合芯板3;依次穿過至少一個中間板20并與至少一個中間板20可拆卸連接的芯骨5。至少一個中間板20在底板上等間隔或不等間隔設置。開合芯板3可以為兩種結構,一種為直接形成砂芯結構(見圖3),另一種包括上部和下部結構,下部形成砂芯結構,上部形成砂芯芯頭結構(如圖4所示)。本發明的用于生產連體砂芯的芯盒在合箱過程中連體砂芯的芯子整體由芯骨固定,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砂芯在澆注時晃動造成的嗆火問題;同時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用于生產連體砂芯的芯盒在合箱過程中減少了型腔內部芯撐的使用,減少了由于芯子側面釘芯撐造成的夾砂問題。因此,鑄件缺陷大幅度減少。
此外,本發明的用于生產連體砂芯的芯盒及其方法使制芯整體效率大幅度提高,每連接一個芯子效率提升一倍;而且,合箱過程中,使用連體砂芯一次可以下多個芯子,合箱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因此,效率倍增。
總之,通過本發明的用于生產連體砂芯的芯盒及其方法,合箱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生產的鑄件嗆火、夾砂及漂芯問題明顯改進。
參照圖1至圖2,開合芯板3通過卡緊裝置4相互鎖定在底板1的周圍。卡緊裝置4包括螺桿、對應設置在相對的兩塊開合芯板3上的供螺桿穿過的通孔、以及螺紋連接在螺桿上的螺母。具體而言,卡緊裝置4由螺桿和螺母組成,螺桿穿過相對一組開合芯板3并用螺母連接,將芯盒緊固。
參照圖1,至少一個中間板20中的每個包括與底板1連接的中間板下部21,以及與中間板下部21可拆卸連接的中間板上部22。中間板下部21與中間板上部22的連接處設置有供芯骨5穿過的通孔,通孔的一部分211位于中間板下部21上,另一部分222位于中間板上部22上。在圖1示出的實施例中,中間連接板下部21的頂部設置有上半圓形開口(即通孔的一部分211),芯骨5可以放置在該上半圓形開口處,半圓形開口的數量和間距可以根據所要生產的砂芯重量而定,如果砂芯重量較大,則需要多根芯骨支撐,故在中間連接板下部21的頂部要開多個上半圓形開口。中間連接板上部22的底部設置有下半圓形開口(即通孔的另一部分222),當中間連接板上部22與中間連接板下部21相連時,它們的半圓形開口可以對接形成通孔。應當理解,通孔的形狀可以為其他形狀,例如方形、三角形、橢圓形等,只要通孔的形狀能夠配合芯骨5的形狀即可。
參照圖1,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芯盒還包括蓋板6,蓋板6可拆卸地蓋合于由開合芯板3圍成的開口上。蓋板6可根據砂芯結構的特點,設置在芯盒頂部。
參照圖1-4,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生產連體砂芯的方法,包括:提供與鑄件的材質相同的芯骨5;將芯骨5依次穿過至少一個中間板20;將開合芯板3圍繞底板1的周邊固定連接;向由開合芯板3和底板1圍成的腔體填充型砂;待型砂固化后拆卸開合芯板3和中間板20,得到帶有芯骨5的連體砂芯10。拆卸中間板20的步驟包括,先拆下中間板20的中間板上部22,以暴露芯骨5,再將帶有芯骨5的連體砂芯10從中間板20的中間板下部21拆下。具體而言,制芯先準備與鑄件相同材質的芯骨5,制芯時將開合芯板3打開,隨后將準備好的芯骨5穿過中間連接板中部的通孔,然后將四周的開合芯板3使用卡緊裝置進行固定,然后向由開合芯板3和底板1圍成的腔體填充型砂,待型砂硬化后拆開卡緊裝置4,拆開四周的開合芯板3,先取出中間連接板上部22,再取出連體砂芯10。
本發明的用于生產連體砂芯的方法還包括清理暴露在連體砂芯10外部的芯骨5的表面上的浮砂和涂料。具體而言,砂芯在清理砂劈、施涂過程中注意裸露的芯骨5表面不能有浮砂、涂料,防止澆注后與鑄件融合不良。
此后,進行合箱過程,合箱組裝過程中直接將連體砂芯與鑄型型腔裝配。
根據本發明,生產連體砂芯的方法用于如上述用于生產連體砂芯的芯盒。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