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拋光機出料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帶自動計數功能的拋光機出料機構。
背景技術:
在鋼管生產中,鋼管坯料需要通過拋光機的拋光處理,改善外觀的同時,提高鋼管的表面質量,但是目前的拋光機在拋光處理完成并出料后,鋼管有幾十公分的距離出不來,需要工作人員手動操作,才能完成鋼管出料,勞動強度較大,工作效率低且增加了工作人員的數量,人工成本提高,此外,在拋光處理完成之后,需要通過人工計件的方式進行鋼管數量的統計,不僅費時費力,還容易計數不精準而導致需要重復計數,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有必要提出一種帶自動計數功能的拋光機出料機構,提高鋼管拋光效率和拋光質量的同時達到精確計數的目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帶自動計數功能的拋光機出料機構,其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鋼管拋光出料需要手動輔助出料及人工計數,勞動強度較高,且生產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帶自動計數功能的拋光機出料機構,包括若干個出料支架、連接若干個出料支架的前加強連接桿和后加強連接桿、固定連接于若干個出料支架上端的滾輪支撐桿、移動定位桿、移動支架、側向推動氣缸、靠板、壓力傳感器和控制裝置,所述的若干個出料支架在同一水平面沿著同一方向等間距均勻分布,所述的前加強連接桿和后加強連接桿分別連接若干個出料支架的底部前、后側,形成一體框架結構,所述若干個出料支架的后立柱最上端連接有滾輪支撐桿,左右兩端相鄰的出料支架的后立柱之間均固連有移動定位桿,每個移動定位桿上均可移動安裝有移動支架,其中一個移動定位桿上固定安裝有側向推動氣缸和壓力傳感器,下方安裝一控制裝置,每個移動支架上可轉動安裝有滾輪,所述的滾輪與滾輪支撐桿的上表面滾動式接觸,所述的靠板與移動支架的頂端固連。
作為優選,所述的出料支架的數量為5~9個,結構相同,均由后立柱、中立柱、前立柱、底柱和斜桿組成,所述的后立柱、中立柱和前立柱分別豎直連接于底柱的后端、中部、前端,所述的斜桿兩端分別與后立柱、中立柱的頂端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的后立柱、中立柱、前立柱三者平行,所述的中立柱的高度均小于后立柱與前立柱的高度,前立柱的高度小于后立柱的高度,所述的中立柱、前立柱的底部連接有加強桿,所述的中立柱、前立柱與加強桿三者形成落料槽。
作為優選,與側向推動氣缸安裝在同一移動定位桿上的移動支架上固連有推板,所述的側向推動氣缸的推桿前端與推板固連,所述的壓力傳感器位于推板的另一側,所述的壓力傳感器與控制裝置通信連接,所述的控制裝置內設置有計數程序。
作為優選,所述靠板的橫截面為“L”型,開口朝向出料支架的前方,所述的靠板的兩個內側面上均設置有軟PVC防護板,所述的靠板的后側固連有若干個鋼管推動氣缸,所述的靠板后壁上開設有若干推桿穿孔。
作為優選,所述的鋼管推動氣缸與推桿穿孔的數量相同,均為2~4個,沿著靠板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所述的推桿穿孔與鋼管推動氣缸的推桿位置相對應,所述的鋼管推動氣缸與控制裝置控制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的控制裝置上設置有顯示屏和若干控制按鈕,所述的控制裝置內設置有控制程序,所述的側向推動氣缸與控制裝置控制鏈接。
作為優選,所述的滾輪支撐桿上還設置有若干個滾動裝置,所述的滾動裝置在滾輪支撐桿的上表面可滾動,所述的滾動裝置的頂端與移動支架的頂端平齊,并與靠板的底面固連。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帶自動計數功能的拋光機出料機構,結構合理,采用側向推動氣缸、靠板及鋼管推動氣缸的聯動,完成鋼管拋光后的自動出料,自動化程度高,解決了目前需要工作人員輔助出料的現狀,降低了勞動強度;采用推板、壓力傳感器和控制裝置,實現在出料的過程中能夠自動計數,不需要生產完成后在進行人工計數,且計數精度高,降低了人工計數存在的誤差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成本。
本發明的特征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帶自動計數功能的拋光機出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帶自動計數功能的拋光機出料機構的后視圖。
圖中:1-出料支架、11-后立柱、12-中立柱、13-前立柱、14-底柱、15-斜桿、16-加強桿、2-前加強連接桿、3-后加強連接桿、4-滾輪支撐桿、41-滾動裝置、5-移動定位桿、6-移動支架、61-推板、62-滾輪、7-側向推動氣缸、8-靠板、81-軟PVC防護板、82-鋼管推動氣缸、83-推桿穿孔、9-壓力傳感器、10-控制裝置、101-顯示屏、102-控制按鈕。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過附圖中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是應該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在以下說明中,省略了對公知結構和技術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發明的概念。
參閱圖1和圖2,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帶自動計數功能的拋光機出料機構,包括若干個出料支架1、連接若干個出料支架1的前加強連接桿2和后加強連接桿3、固定連接于若干個出料支架1上端的滾輪支撐桿4、移動定位桿5、移動支架6、側向推動氣缸7、靠板8、壓力傳感器9和控制裝置10,所述的若干個出料支架1在同一水平面沿著同一方向等間距均勻分布,所述的前加強連接桿2和后加強連接桿3分別連接若干個出料支架1的底部前、后側,形成一體框架結構,所述若干個出料支架1的后立柱11最上端連接有滾輪支撐桿4,左右兩端相鄰的出料支架1的后立柱11之間均固連有移動定位桿5,每個移動定位桿5上均可移動安裝有移動支架6,其中一個移動定位桿5上固定安裝有側向推動氣缸7和壓力傳感器9,下方安裝一控制裝置10,每個移動支架6上可轉動安裝有滾輪62,所述的滾輪62與滾輪支撐桿4的上表面滾動式接觸,所述的靠板8與移動支架6的頂端固連。
其中,所述的出料支架1的數量為5~9個,結構相同,均由后立柱11、中立柱12、前立柱13、底柱14和斜桿15組成,所述的后立柱11、中立柱12和前立柱13分別豎直連接于底柱14的后端、中部、前端,所述的斜桿15兩端分別與后立柱11、中立柱12的頂端連接,所述的后立柱11、中立柱12、前立柱13三者平行,所述的中立柱12的高度均小于后立柱11與前立柱13的高度,前立柱13的高度小于后立柱11的高度,所述的中立柱12、前立柱13的底部連接有加強桿16,所述的中立柱12、前立柱13與加強桿16三者形成落料槽。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出料支架1的數量為7個。
進一步地,與側向推動氣缸7安裝在同一移動定位桿5上的移動支架6上固連有推板61,所述的側向推動氣缸7的推桿前端與推板61固連,所述的壓力傳感器9位于推板61的另一側,所述的壓力傳感器9與控制裝置10通信連接,所述的控制裝置10內設置有計數程序。
進一步地,所述靠板8的橫截面為“L”型,開口朝向出料支架1的前方,所述的靠板8的兩個內側面上均設置有軟PVC防護板81,所述的靠板8的后側固連有若干個鋼管推動氣缸82,所述的靠板8后壁上開設有若干推桿穿孔83,所述的鋼管推動氣缸82與推桿穿孔83的數量相同,均為2~4個,沿著靠板8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所述的推桿穿孔83與鋼管推動氣缸82的推桿位置相對應,所述的鋼管推動氣缸82與控制裝置10控制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的控制裝置10上設置有顯示屏101和若干控制按鈕102,所述的控制裝置10內設置有控制程序,所述的側向推動氣缸7與控制裝置10控制鏈接。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滾輪支撐桿4上還設置有若干個滾動裝置41,所述的滾動裝置41在滾輪支撐桿4的上表面可滾動,所述的滾動裝置41的頂端與移動支架6的頂端平齊,并與靠板8的底面固連。通過滾動裝置41提高了靠板8的強度,起支撐滾動的作用,防止靠板8變形。
本發明工作過程:
本發明一種帶自動計數功能的拋光機出料機構在工作過程中,鋼管經拋光機拋光后輸出,進入靠板8的軟PVC防護板81上,但是鋼管末端仍有幾十公分未與拋光機完全脫離,此時,鋼管推動氣缸82動作,推動鋼管向前,使其與拋光機脫離后停止動作,鋼管仍然位于靠板8上,然后側向推動氣缸7動作,通過推板61推動移動支架6沿著移動定位桿5移動,當推板61與壓力傳感器9觸碰時,側向推動氣缸7停止動作,壓力傳感器9將信號發送至控制裝置10,控制裝置10完成一次計數,同時,鋼管推動氣缸82繼續動作,將靠板8上的鋼管推下靠板8,并沿著斜桿15滾至落料槽中,鋼管推動氣缸82與側向推動氣缸7退回至原位,進入下一個鋼管的出料,且控制裝置10將鋼管的出料數量顯示至顯示屏101上,方便工作人員進行查看,當到達一定數量時,即可進行捆綁。本發明一種帶自動計數功能的拋光機出料機構,自動化程度高,完成鋼管自動出料的同時,進行鋼管自動計數,精確度高,提高了鋼管的生產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