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金屬材料表面熱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滲納米鉆石烯的新型金屬表面熱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磨損是金屬材料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有接觸和相對運動的地方就會有磨損,長時間的磨損會造成零部件的失效,輕則需要更換零件,重則造成設備損壞甚至人員傷亡,如何減磨是一個永恒的研究課題。因為磨損一般發(fā)生在材料表面,所以如何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是減磨的一個重要途徑。
現(xiàn)階段材料表面處理方法有:涂覆、鍍覆和熱處理等,其中熱處理是提高金屬材料耐磨性的一個主要方法,其原理是通過改變材料的組織結構以改善性能。化學熱處理是機械制造業(yè)較為成熟、運用較多的處理方法,包括滲碳、滲氮、滲稀土元素以及多種元素共滲等,這些普通化學熱處理都是通過化學反應析出活性原子,活性原子再通過溶解或化學反應擴散到金屬內(nèi)部,最終形成滲透層,達到表面強化的目的。
這些處理方法存在一些缺點,比如處理工藝復雜,設備要求較高,有些還有毒有害;滲透速度慢,滲透層淺,一般只有幾十到幾百微米;并且滲層界面結合力小,容易脫落,不便進行機加工等。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滲納米鉆石烯的新型金屬表面熱處理方法。
基于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滲納米鉆石烯的新型金屬表面熱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使待熱處理的金屬部件的外表面均包裹一層3~5mm厚的納米鉆石烯;
2)對體系抽真空,導入還原性保護氣體,重復2~3次,目的是以盡量減少氧化性氣體的存在;
3)升溫至奧氏體轉變溫度以上0~150℃,并保溫1~20h,然后隨爐冷卻至室溫;
4)取出金屬部件經(jīng)淬火和低溫回火即可。步驟1)中為保證熱處理的金屬部件的外表面均包裹一層3~5mm厚的納米鉆石烯,同時又能保證處理多個金屬部件,本發(fā)明優(yōu)選采用的方法為:首先,需要一個能夠密閉的干凈的容器,在容器底部鋪上3~5mm厚的納米鉆石烯,然后放入金屬部件,接著再鋪一層納米鉆石烯再放金屬部件,直到裝滿整個容器為止。
所述納米鉆石烯須經(jīng)以下處理:將粒度分別為50nm、100nm和200nm的納米鉆石烯按重量比(1~2):(2~3):(4~5)混合,對得到的依次進行超聲波堿洗、超聲波清洗、酸洗活化及超聲波水洗及烘干處理,具體步驟為:
a)超聲波堿洗:將混合料放入裝有堿液的超聲波清洗機中,超聲波頻率控制在28~32KHz左右,堿液為質量分數(shù)為10%~12%的NaOH溶液,堿液溫度為50℃~60℃,攪拌速度為25~30rpm,清洗時間為25~30min;
b)超聲波清洗:超聲波頻率均為30KHz,清洗液為去離子水,攪拌速度為25~30rpm,攪拌時間為25~30min,取上層清液測量pH值,反復清洗直至pH=7;
c)酸洗活化:酸洗液為濃度為25%~30%的硫酸溶液,酸洗溫度為50~60℃,攪拌速度以20~25rpm,攪拌時間控制在20~30min,以達到將原料表面活化的目的;
d)超聲波水洗:將步驟c)的混合料加入去離子水中超聲并攪拌,超聲波頻率為30~45KHz,攪拌速度為20~25rpm,攪拌時間在8~10min,取上層清液測量pH值,反復清洗直至pH=7;超聲波水洗為常溫;
e)烘干:以2~3℃/min的速率逐步升溫到180~200℃,保溫3~5h后隨爐溫冷卻,之后密封備用,烘干的目的是去除原料中的水分以便儲存和后續(xù)工序的進行。
熱處理前,金屬部件須依次經(jīng)噴砂處理和化學清洗處理,噴砂處理的步驟為:利用噴砂機對金屬部件的表面進行清理至露出光潔的表面;化學清洗的步驟為:采用無水乙醇或丙酮清洗金屬部件的表面3~5次,除去金屬表面的油污和粉塵,自然晾干。
淬火溫度為奧氏體轉變溫度以上0~50℃,低溫回火溫度為150~250℃。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本發(fā)明獲得的滲納米磚石烯的金屬材料淬硬性高,比普通滲碳處理要高出10%左右,耐磨性可達普通滲碳件的5倍以上;
2、滲透層深,厚度可達40mm以上,滲透速度快,平均可達1.5mm/h左右;
3、滲透層呈梯度變化,無明顯界面,結合力高,不易脫落,方便后續(xù)精加工;
4、工藝簡單可行、應用范圍廣、環(huán)保無污染。
附圖說明
圖1是滲層深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
圖2是材料硬度隨滲層深度的變化關系;
圖3是摩察系數(shù)隨磨損時間的變化關系;
圖4是磨痕寬度隨磨損時間的變化關系。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通過實施例具體說明本發(fā)明,但這些具體實施方案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
一種滲納米鉆石烯的新型金屬表面熱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使待熱處理的金屬部件的外表面均包裹一層4mm厚的納米鉆石烯;首先,需要一個能夠密閉的干凈的容器,在容器底部鋪上4mm厚的納米鉆石烯,然后放入金屬零部件,接著再鋪一層納米鉆石烯再放零件,直到裝滿整個容器為止。
2)對體系抽真空,導入還原性保護氣體,重復3次,目的是以盡量減少氧化性氣體的存在;
3)升溫至奧氏體轉變溫度以上100℃,并保溫10h,然后隨爐冷卻至室溫;
4)取出金屬部件經(jīng)淬火和低溫回火即可,淬火溫度為奧氏體轉變溫度,低溫回火溫度為150℃。
所述納米鉆石烯須經(jīng)以下處理:將粒度分別為50nm、100nm和200nm的納米鉆石烯按重量比1:2:4混合,對得到的依次進行超聲波堿洗、超聲波清洗、酸洗活化及超聲波水洗及烘干處理,具體步驟為:
a)超聲波堿洗:將混合料放入裝有堿液的超聲波清洗機中,超聲波頻率控制在28KHz,堿液為10%的NaOH溶液,堿液溫度為50℃,攪拌速度為25rpm,清洗時間為30min;
b)超聲波清洗:超聲波頻率均為30KHz,清洗液為去離子水,攪拌速度為25rpm,攪拌時間為30min,取上層清液測量pH值,反復清洗直至pH=7;
c)酸洗活化:酸洗液為濃度為25%的硫酸溶液,酸洗溫度為50℃,攪拌速度以20rpm,攪拌時間控制在20min,以達到將原料表面活化的目的;
d)超聲波水洗:常溫清洗,將步驟c)的混合料加入去離子水中超聲并攪拌,超聲波頻率為30KHz,攪拌速度為20rpm,攪拌時間在8min,取上層清液測量pH值,反復清洗直至pH=7;
e)烘干:以3℃/min的速率逐步升溫到180℃,保溫3h后隨爐溫冷卻,之后密封備用,烘干的目的是去除原料中的水分以便儲存和后續(xù)工序的進行。
熱處理前,金屬部件須依次經(jīng)噴砂處理和化學清洗處理,噴砂處理的步驟為:利用噴砂機對金屬部件的表面進行清理至露出光潔的表面;化學清洗的步驟為:采用無水乙醇或丙酮清洗金屬部件的表面3次,除去金屬表面的油污和粉塵,自然晾干。
實施例2
一種滲納米鉆石烯的新型金屬表面熱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使待熱處理的金屬部件的外表面均包裹一層5mm厚的納米鉆石烯;首先,需要一個能夠密閉的干凈的容器,在容器底部鋪上5mm厚的納米鉆石烯,然后放入金屬零部件,接著再鋪一層納米鉆石烯再放零件,直到裝滿整個容器為止。
2)對體系抽真空,導入還原性保護氣體,重復3次,目的是以盡量減少氧化性氣體的存在;
3)升溫至奧氏體轉變溫度以上150℃,并保溫1~20h,然后隨爐冷卻至室溫;
4)取出金屬部件經(jīng)淬火和低溫回火即可,淬火溫度為奧氏體轉變溫度以上50℃,低溫回火溫度為250℃。
所述納米鉆石烯須經(jīng)以下處理:將粒度分別為50nm、100nm和200nm的納米鉆石烯按重量比2:3:5混合,對得到的依次進行超聲波堿洗、超聲波清洗、酸洗活化及超聲波水洗及烘干處理,具體步驟為:
a)超聲波堿洗:將混合料放入裝有堿液的超聲波清洗機中,超聲波頻率控制在32KHz,堿液為12%的NaOH溶液,堿液溫度為60℃,攪拌速度為30rpm,清洗時間為25min;
b)超聲波清洗:超聲波頻率均為30KHz,清洗液為去離子水,攪拌速度為30rpm,攪拌時間為30min,取上層清液測量pH值,反復清洗直至pH=7;
c)酸洗活化:酸洗液為濃度為30%的硫酸溶液,酸洗溫度為60℃,攪拌速度以25rpm,攪拌時間控制在30min,以達到將原料表面活化的目的;
d)超聲波水洗:常溫清洗,將步驟c)的混合料加入去離子水中超聲并攪拌,超聲波頻率為45KHz,攪拌速度為25rpm,攪拌時間在10min,取上層清液測量pH值,反復清洗直至pH=7;
e)烘干:以2℃/min的速率逐步升溫到200℃,保溫5h后隨爐溫冷卻,之后密封備用,烘干的目的是去除原料中的水分以便儲存和后續(xù)工序的進行。
熱處理前,金屬部件須依次經(jīng)噴砂處理和化學清洗處理,噴砂處理的步驟為:利用噴砂機對金屬部件的表面進行清理至露出光潔的表面;化學清洗的步驟為:采用無水乙醇或丙酮清洗金屬部件的表面5次,除去金屬表面的油污和粉塵,自然晾干。
實施例3
一種滲納米鉆石烯的新型金屬表面熱處理方法,不同之處在于,步驟1)中使待熱處理的金屬部件的外表面均包裹一層4mm厚的納米鉆石烯;步驟3)中升溫至奧氏體轉變溫度,其余同實施例1。
1、實驗與性能檢測
選用合金工具鋼Cr12MoV為試驗對象,分別按本發(fā)明進行滲納米鉆石烯處理和按普通滲碳工藝滲碳處理,然后檢驗它們的主要性能指標,結果如下:
1.1滲層深度隨時間的變化
將兩種試樣分別滲透1h、3h、5h、10h、20h和50h,然后檢測滲層深度,得出滲層深度與滲透時間的關系如下圖1所示,其中A曲線表示納米鉆石烯滲層深度隨滲透時間的變化關系,B曲線表示碳滲層深度隨滲透時間的變化關系。
從圖1中可以看出,滲納米鉆石烯的平均速度能達到1.5mm/h左右,明顯快于普通滲碳的速度,并且滲透層的深度能夠到達40mm以上,遠遠高于滲碳層的厚度。從圖1中還能看出時間越長滲透的速度越慢,效率越低。
1.2硬度隨滲透深度的變化關系
將兩種試樣分別滲透10h,然后按GB/T230.1-2009的規(guī)定,分別檢測滲層不同深度處的洛氏硬度值(HRC),如圖2所示,其中A曲線表示納米鉆石烯滲層硬度隨滲層深度的變化關系,B曲線表示碳滲層硬度隨滲透深度的變化關系。
從圖2中可以看出,滲納米鉆石烯的材料表面硬度達到了70HRC以上,比滲碳的材料表面硬度高出8HRC左右。而且與滲碳相比,滲納米鉆石烯的滲層較深,隨著滲層深度的增加,硬度呈明顯的梯度變化,無明顯的界面,過渡區(qū)較寬,不易出現(xiàn)應力集中的現(xiàn)象,所以滲層附著力強,不易脫落,為后續(xù)機加工提供可能性。
1.3 摩察系數(shù)隨磨損時間的變化關系
將兩種試樣分別滲透10h,然后按GB/T12444-2006的要求,在MRH-3型高速環(huán)塊磨損試驗機上進行磨損試驗,磨盤轉速控制在400r/min,試驗載荷控制在50N,分別檢測摩察系數(shù)和磨痕寬度隨磨損時間的變化關系如下圖3、4所示。
從圖3中可以看出,滲納米鉆石烯的試樣穩(wěn)定后的摩察系數(shù)穩(wěn)定在0.1左右,比滲碳試樣的摩察系數(shù)0.6低很多。
從圖4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滲納米鉆石烯的磨痕寬度比滲碳的磨痕寬度要小很多,這說明滲納米鉆石烯的試樣耐磨性要比滲碳試樣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