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活動砂箱結構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的砂箱為一體制成,裝砂時需要往砂箱中倒入型砂并振搗,成型后,重新利用砂箱時的型砂時,需要工作人員用很大的力將砂箱中搗實的型砂破碎,才能夠從上而下脫離傳統的砂箱,耗時耗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活動砂箱結構及其工作方法,不僅結構設計合理,而且高效便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活動砂箱結構,包括拼接成口字形框體的第一L體與第二L體,所述第一L體的始端與第二L體的始端相鉸接,所述第一L體的末端具有凸部,所述第二L體的末端設置有U形槽,所述凸部的末端鉸接有在凸部與U形槽配合后鎖緊的轉動銷。
優選的,所述第一L體與第二L體的內側壁均沿各自輪廓方向開設有L形凹槽。
優選的,所述第一L體與第二L體的上側面均開設有導向孔。
優選的,所述第一L體與第二L體的下側面均設置有導柱。
優選的,所述第一L體與第二L體均包含兩個相互榫接的支撐板。
優選的,所述第一L體與第二L體均為一體制成。
優選的,所述第一L體與第二L體均由木材制成。
優選的,所述第一L體與第二L體的外側面設置有提耳。
一種活動砂箱結構的工作方法,包括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種活動砂箱結構,包含以下步驟:
(1)選取兩個口字形框體,其中一個作為上模,其中另一個作為下模,作為上模的口字形框體上設置有導柱,作為下模的口字形框體上設置有導向孔,所述導柱與導向孔滑動配合;
(2)轉動轉動銷,所述轉動銷與凸部相重合,凸部滑出U形槽,將所述第一L體與第二L體打開,取放型砂;
(3)凸部滑入U形槽,轉動轉動銷,所述轉動銷與凸部相垂直,將所述第一L體與第二L體合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結構設計簡單、合理,成本低廉,裝砂時,打開第一L體與第二L體后合并第一L體與第二L體,即可將需要的型砂圈入所圍成的空間完成裝砂,成型后,需要重新利用砂箱時的型砂時,再次打開述第一L體與第二L體,將完整的型砂直接推出,高效便捷,省時省力,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
圖中:1-第一L體,2-第二L體,3-凸部,4-U形槽,5-轉動銷,6-L形凹槽,7-導向孔,8-導柱,9-提耳。
具體實施方式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如圖1所示,一種活動砂箱結構,包括拼接成口字形框體的第一L體1與第二L體2,所述第一L體1的始端與第二L體2的始端相鉸接,優選的,鉸接處采用合頁,所述第一L體1的末端具有凸部3,所述第二L體2的末端設置有U形槽4,所述凸部3的末端鉸接有在凸部3與U形槽4配合后鎖緊的轉動銷5。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L體1與第二L體2的內側壁均沿各自輪廓方向開設有L形凹槽6,L形凹槽6有效避免口字形框體中搗實的型砂在翻箱的過程中掉落,增加了型砂的成型力。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L體1與第二L體2的上側面均開設有導向孔7。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L體1與第二L體2的下側面均設置有導柱8,所述導向孔7與導柱8的配合,便于作為上模的口字形框體與作為下模的口字形框體的對準。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L體1與第二L體2均包含兩個相互榫接的支撐板。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L體1與第二L體2均為一體制成。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L體1與第二L體2均由木材制成。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L體1與第二L體2的外側面設置有提耳9。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活動砂箱結構的工作方法,包括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種活動砂箱結構,包含以下步驟:
(1)選取兩個口字形框體,其中一個作為上模,其中另一個作為下模,作為上模的口字形框體上設置有導柱8,作為下模的口字形框體上設置有導向孔7,所述導柱8與導向孔7滑動配合;
(2)轉動轉動銷5,所述轉動銷5與凸部3相重合,凸部3滑出U形槽4,將所述第一L體1與第二L體2打開,取放型砂;
(3)凸部3滑入U形槽4,轉動轉動銷5,所述轉動銷5與凸部3相垂直,將所述第一L體1與第二L體2合并。
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發明的啟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活動砂箱結構及其工作方法。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