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熔煉鑄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除氣轉子。
背景技術:
由于金屬鋁的表面有致密的氫氧化鋁氧化膜,因此金屬鋁在坩堝中熔煉時,在金屬鋁會和水反應產生氫氣,氫氣溶解在金屬鋁液中,在鑄造成型冷卻后,金屬鋁液中的氫氣會析出,在鑄件中形成氣孔,導致鑄件的密度不高,性能不佳,降低了成品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除氣轉子,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除氣轉子,包括轉桿、設置在所述轉桿底端的轉盤及嵌設在所述轉盤內的蜂窩陶瓷片,其中,所述轉桿設置有貫穿所述轉桿的頂端與所述轉桿的底端的氣流通道,所述轉盤設有貫穿所述轉盤的頂端與所述轉盤的底端出氣口,并且所述出氣口與所述氣流通道連通,所述蜂窩陶瓷片嵌設在所述出氣口內,所述蜂窩陶瓷片設置有多個出氣孔,所述多個出氣孔呈蜂窩狀排布。
進一步地,所述蜂窩陶瓷片上的每個出氣孔的直徑在0.1mm~2mm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蜂窩陶瓷片的形狀和尺寸與所述轉盤的出氣口的形狀和尺 寸匹配。
進一步地,所述轉桿與所述轉盤均由石墨碳化硅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除氣轉子在高速旋轉的情況下通過轉盤內嵌設的蜂窩陶瓷片把惰性氣體大氣泡打散成非常細微且均勻尺寸的小氣泡并噴射出去,并使其均勻地分散在金屬鋁液中,即通過將惰性氣體大氣泡,打散成多個均勻尺寸的小氣泡,使得小氣泡總的比表面積極劇增大,吸附能力更強,這就使得更多的惰性氣泡表面和金屬液中的氫氣和雜質接觸從而把這些有害物質帶到液體表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除氣轉子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描述。
請參考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除氣轉子,用于在坩堝100熔煉金屬鋁時,除去金屬鋁液中的氫氣,該除氣轉子包括轉桿1、設置在轉桿1底端的轉盤2及嵌設在轉盤2內的蜂窩陶瓷片3。其中,轉桿1設置有貫穿轉桿1的頂端與轉桿1的底端的氣流通道11,轉盤2設有貫穿轉盤2的頂端與轉盤2的底端出氣口21,并且出氣口21與氣流通道11連通。蜂窩陶瓷片3嵌設在出氣口 21內,蜂窩陶瓷片3設置有多個出氣孔31,該多個出氣孔31呈蜂窩狀排布。
本實用新型的除氣轉子在使用時,除氣轉子的轉盤2插入坩堝100內的金屬鋁液中,除氣轉子的頂端與電機連接,以便于在帶電機的帶動下高速轉動。除氣轉子的氣流通道11與外接惰性氣體源(例如氮氣或者氬氣)連接,外接惰性氣體源內的氣體通過氣流通道11進入轉盤2的出氣口21內,然后通過蜂窩陶瓷片3上的多個出氣孔31排進金屬鋁液內。換句話說,也就是本實用新型的除氣轉子在高速旋轉的情況下通過轉盤2內嵌設的蜂窩陶瓷片3把惰性氣體大氣泡打散成非常細微的小氣泡并噴射出去,并使其均勻地分散在金屬鋁液中,即通過將惰性氣體大氣泡,打散成多個均勻小氣泡,使得小氣泡總的比表表面積極劇增大,這就使得更多的惰性氣泡表面和金屬液中的氫氣和雜質接觸從而把這些有害物質帶到液體表面。從理論上說,直徑為10微米大小的夾雜和一個惰性氣體小氣泡接觸后,即吸附在惰性氣體小氣泡上并上浮至液體表面。
在本實施例中,蜂窩陶瓷片3的形狀和尺寸與轉盤2的出氣口21的形狀和尺寸匹配,以便于蜂窩陶瓷片3嵌設在轉盤2的出氣口21內。
在本實施例中,蜂窩陶瓷片3上的每個出氣孔31的直徑在0.1mm~2mm之間,如此使得惰性氣體大氣泡經蜂窩陶瓷片3打散后所形成的惰性氣體小氣泡的直徑小,而惰性氣體氣泡越小,越分散,越均勻,其達到的除氫氣和除雜效果越好。
在本實施例中,轉桿1與轉盤2均由石墨碳化硅制成。
在本實施例中,蜂窩陶瓷片3與轉盤2通過高溫燒結工藝固接在一起。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高溫燒結工藝的加熱溫度為1200-1350℃。
本實施例的高溫燒結工藝的加熱溫度為1300℃。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除氣轉子在高速旋轉的情況下通過轉盤2內嵌設的蜂窩陶瓷片3把惰性氣體大氣泡打散成非常細微且均勻尺寸的小氣泡并噴射出去,并使其均勻地分散在金屬鋁液中,即通過將惰性氣體大氣泡,打散成多個均勻尺寸的小氣泡,使得小氣泡總的比表面積極劇增大,吸附能力更強,這就使得更多的惰性氣泡表面和金屬液中的氫氣和雜質接觸從而把這些有害物質帶到液體表面。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