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彈簧機部件裝備類技術領域,尤其是套筒磨削組合芯軸。
背景技術:
如圖5所示:彈簧機套筒1001兩端各設軸承孔1002,軸承孔1002與外圓1003的同軸度的技術要求較高,否則無法裝配,或者硬性安裝后容易引起套筒選擇干涉和卡死現象,導致傳動阻礙大,傳動不靈活,常規加工方法為兩端軸承孔1002內加塞頭后,雙頂尖車加工外圓1003,但是,同軸度往往超差比例較多,并且外圓1003的粗糙度技術要求為磨削的等級,但車加工只能達到車加工的要求,技術進度不夠,達不到技術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套筒磨削組合芯軸,包括芯軸本體、定位鎖緊套、鎖緊螺母,芯軸本體設中間軸,中間軸兩端各設中心孔,左端設錐度軸一,右端設定位軸,所述錐度軸一左端設傳動端,定位軸右端設外螺紋,定位鎖緊套內設通孔,外圓左為小端一,右為大端,通孔套在所述定位軸上,鎖緊螺母與所述外螺紋螺接,錐度軸一左側為大端,右側為小端,本實用新型能把套筒以兩端的軸承孔漲住,以中心孔兩端頂住磨削,避免套筒兩端軸承孔一外圓的同軸度超差的現象,外圓的粗糙度也大大提高,達到技術要求,延長使用進度和壽命。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套筒磨削組合芯軸,包括芯軸本體、定位鎖緊套、鎖緊螺母,所述芯軸本體設中間軸,所述中間軸兩端各設中心孔,左端設錐度軸一,右端設定位軸,所述錐度軸一左端設傳動端,所述定位軸右端設外螺紋,所述定位鎖緊套內設通孔,外圓左為小端一,右為大端,所述通孔套在所述定位軸上,所述鎖緊螺母設內螺孔,所述內螺孔與所述外螺紋螺接。
進一步設置,所述錐度軸一左側為大端,右側為小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能把套筒以兩端的軸承孔漲住,以中心孔兩端頂住磨削,避免套筒兩端軸承孔一外圓的同軸度超差的現象,外圓的粗糙度也大大提高,達到技術要求,延長使用進度和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圖2為圖1中芯軸本體的示意圖;
圖3為定位鎖緊套的示意圖;
圖4為圖1中鎖緊螺母的示意圖;
圖5為套筒的示意圖。
圖中:芯軸本體1、傳動端101、中間軸102、外螺紋103、中心孔104錐度軸一105、大端1051、小端1052、定位軸106、定位鎖緊套2、通孔201、小端一202、大端203、外圓204、鎖緊螺母3、內螺孔301、套筒1001、軸承孔1002、外圓1003。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4所示: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套筒磨削組合芯軸,包括芯軸本體1、定位鎖緊套2、鎖緊螺母3,所述芯軸本體1設中間軸102,所述中間軸102兩端各設中心孔104,左端設錐度軸一105,右端設定位軸106,所述錐度軸一105左端設傳動端101,所述定位軸106右端設外螺紋103,所述定位鎖緊套2內設通孔201,外圓204左為小端一202,右為大端203,所述通孔201套在所述定位軸106上,所述鎖緊螺母3設內螺孔301,所述內螺孔301與所述外螺紋103螺接,本實用新型能把套筒以兩端的軸承孔漲住,以中心孔兩端頂住磨削,避免套筒兩端軸承孔一外圓的同軸度超差的現 象,外圓的粗糙度也大大提高,達到技術要求,延長使用進度和壽命。
所述錐度軸一105左側為大端1051,右側為小端1052。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