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鋁棒生產用熱頂鑄造系統,特別是一種能耗低的鋁棒生產用熱頂鑄造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將鋁材、廢鋁熔煉后通過鑄造生產鋁棒的使用越來越多。為了將鋁液鑄造成鋁棒,現在一般采用熱頂鑄造裝置來進行鑄造;通過分流導引盤將鋁液導引至各個鑄造模腔,繞后通過冷卻裝置在鑄造模腔外對鋁液進行冷卻,從而實現鋁棒的鑄造。但是,這種熱頂鑄造裝置的能耗較高,導致生產成本較高;而且,冷卻時的冷卻效率較低。因此,現有的鋁棒生產用的熱頂鑄造裝置存在著能耗較高、生產成本較高和冷卻效率較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耗低的鋁棒生產用熱頂鑄造系統。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降低能耗,還具有生產成本低和冷卻效率高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耗低的鋁棒生產用熱頂鑄造系統,包括分流導引盤,分流導引盤下方設置有圓柱狀的鑄造模腔,鑄造模腔的外側設置有冷卻腔;冷卻腔底端部通過水泵連接有冷卻池,冷卻池側面的頂端和底端分別連接有進水管和出水管;進水管和出水管均與冷卻腔連接,且進水管與冷卻腔側面的底端部連接,出水管與冷卻腔連接位置的高度低于出水管與冷卻池連接位置;所述水泵與進水管連接。
前述的能耗低的鋁棒生產用熱頂鑄造系統中,所述分流導引盤的 兩端分別連接有導流槽和溢流口,導流槽一端與分流導引盤連接,導流槽的另一端連接有封堵裝置。
前述的能耗低的鋁棒生產用熱頂鑄造系統中,所述封堵裝置包括圓臺狀的封堵頭,封堵頭一端連接有拉桿。
前述的能耗低的鋁棒生產用熱頂鑄造系統中,所述導流槽中部設有過濾槽,過濾槽的中部通過止口連接有水平設置的過濾板。
前述的能耗低的鋁棒生產用熱頂鑄造系統中,所述分流導引盤中部設有多個并列排列的隔板,隔板的兩側均設有多個導流孔,導流孔與鑄造模腔的位置相對應。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改進了現有的鋁棒生產用熱頂鑄造裝置,通過設置進水管、出水管和水泵,將冷卻池和冷卻腔連接,從而將冷卻水在冷卻池和冷卻腔之間循環使用,通過流體的運動加速散熱,從而提高了冷卻效率,還能夠循環使用冷卻水,降低能耗和生產成本;同時,進水管連接冷卻池的頂端部和冷卻腔的底端部,能夠從冷卻腔的底端部將升溫后的冷卻水抽送至冷卻池中,再將冷卻池中降溫后的冷卻水通過水壓自然地從冷卻池底端部連接的出水管流入冷卻腔的中部,使冷卻模腔內的冷卻水產生對流,從而加速冷卻水的循環,并能夠充分利用冷卻水對鑄造模腔進行冷卻,提高冷卻效果和冷卻效率。此外,本實用新型還設置了封堵裝置來控制導流槽內鋁液的流量,通過設置過濾槽將鋁液中的雜質過濾去除,通過隔板和導流孔將過濾后的鋁液準確地導入鑄造模腔中,方便使用。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降低能耗和生產成本,還具有冷卻效率高、冷卻效果好和方便使用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分流導引盤,2-鑄造模腔,3-冷卻腔,4- 水泵,5-冷卻池,6-進水管,7-出水管,8-導流槽,9-溢流口,10-封堵裝置,11-封堵頭,12-拉桿,13-過濾槽,14-隔板,15-導流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限制的依據。
實施例。能耗低的鋁棒生產用熱頂鑄造系統,構成如圖1、2所示,包括分流導引盤1,分流導引盤1下方設置有圓柱狀的鑄造模腔2,鑄造模腔2的外側設置有冷卻腔3;冷卻腔3底端部通過水泵4連接有冷卻池5,冷卻池5側面的頂端和底端分別連接有進水管6和出水管7;進水管6和出水管7均與冷卻腔3連接,且進水管6與冷卻腔3側面的底端部連接,出水管7與冷卻腔3連接位置的高度低于出水管6與冷卻池5連接位置;所述水泵4與進水管6連接。
所述分流導引盤1的兩端分別連接有導流槽8和溢流口9,導流槽8一端與分流導引盤1連接,導流槽8的另一端連接有封堵裝置10;所述封堵裝置10包括圓臺狀的封堵頭11,封堵頭11一端連接有拉桿12;所述導流槽8中部設有過濾槽13,過濾槽13的中部通過止口連接有水平設置的過濾板;所述分流導引盤1中部設有多個并列排列的隔板14,隔板14的兩側均設有多個導流孔15,導流孔15與鑄造模腔2的位置相對應。
工作原理:使用時將導流槽8接在熔煉鋁材的設備上,將鋁液導出,通過封堵裝置10的封堵頭11能夠控制鋁液是否流通及控制鋁液的流量,通過過濾槽13內設置的水平的過濾板對鋁液進行過濾,對過濾后的導流槽8對鋁液繼續進行導流;然后流入分流導引盤1內,鋁液在隔板14之間流動,再通過導流孔15向下流入鑄造模腔2內;當鋁液過多時,還能夠通過溢流口9將多余的鋁液倒出分流導引盤1。冷卻鑄造時,鋁液位于鑄造模腔2內,冷卻水位于冷卻腔3內;通過 水泵4和進水管6能夠將冷卻腔3底端部升溫后的冷卻水送入冷卻池5中;冷卻池5中的液體增多,水壓增加,冷卻池5底端部的冷卻水在水壓下從出水管7流出冷卻池5,再通過出水管7流入冷卻腔3內;通過冷卻水在進水管6和出水管7內的流動,能夠進行散熱,使得出水管7內流入冷卻腔3中的冷卻水溫度較低;冷卻腔3內溫度較低的冷卻水和冷卻腔3內溫度較高的冷卻水產生對流,加速冷卻水的循環和冷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