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硅鈣合金冶煉過程中專用的從模具中抓取鐵塊的工具,具體是一種硅鈣合金專用出鐵抓鉤。
背景技術:
目國內硅鈣合金冶煉以中小型電爐為主,規模小,機械化程度低,工藝水平落后。與國外同類企業相比,自動化水平低,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
原來抓取鐵塊采用人工機械剪刀夾,其原理是通過鐵鏈把人工機械剪刀夾固定在行車上,剪刀夾懸浮于空中,位于鐵塊的正上方;抓取鐵塊時,剪刀夾緩慢下落至鐵塊中央位置;兩名工人分別用鐵鉤向兩邊拉開剪刀夾,增大剪刀夾之間的角度,使剪刀夾緊貼鐵塊兩側,提升行車,通過杠桿原理將鐵塊夾到指定位置。此方法抓取鐵塊時,工人的勞動強度特別大,操作過程既費時,又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效率高、操作簡單的硅鈣合金專用出鐵抓鉤。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硅鈣合金專用出鐵抓鉤,包括上承梁,底座,由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一分鉤和第二分鉤活動連接組成的掛鉤,所述的掛鉤的下端與底座活動連接,所述掛鉤的上端通過與該掛鉤活動連接的連桿與上承梁活動連接,所述的底座上設有與底座頂部垂直的導向桿,該導向桿的上部穿過上承梁,并且沿上承梁上下移動,所述的導向桿上活動鏈接有一沿導向桿上下滑動的開閉器,該開閉器與設在底座上的開閉基座連接或斷開,所述的開閉器的上端連接有拉環,該拉環位于上承梁上設有的過孔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二分鉤上設有滑槽,所述的第一分鉤穿過滑槽并通過轉軸將第一分鉤與第二分鉤活動連接。
所述的開閉器包括活動連接在導向桿上的開閉器底座和設在開閉器底座底部的開閉頭,所述的開閉頭與開閉器底座活動連接,且沿開閉器底座旋轉,所述的開閉頭是一長方塊,所述的開閉基座的頂部設有一長方孔,所述開閉頭的長端小于于長方孔的長端,且大于長方孔的短端。
所述的導向桿是兩個,所述的開閉器和開閉基座位于兩個導向桿之間。
所述第一分鉤和第二分鉤都是由兩個支鉤通過連板固定連接而成。
所述的底座上固定連接有滑槽板,所述的掛鉤上設有U型板,該U型板的U型槽內設有銷釘,該銷釘位于滑槽板中的滑槽內。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結構簡單,在工作的過程中提升機構通過吊具與開閉器的吊環連接,提升機構下降至開閉器頭部與開閉基座隔板完全接觸,此時開閉器總成旋轉90°,提升機構上升,開閉器頭部鉤住開閉基座,提升機繼續升至一定高度,移動到指定位置,完成開鉤動作,提升機構下降使抓鉤四個角覆蓋鐵塊,此時開閉器總成旋轉90°,提升機構上升,開閉器總成離開開閉基座,繼續上升使抓鉤鉤住鐵塊,完成抓鉤收縮。制造方便,結構緊湊,整個工作過程無需其他動力輔助設備,具有最大限度的提高澆注坑使用周轉率,減少工人勞動強度,節約人工成本等特點。操作簡單、自動化程度高,同時提高了澆注坑的使用周轉率,有效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導向桿;2.上承梁;3.連桿;4.抓鉤;5.滑槽板;6.底座;7.開閉底座;8.開閉器;9.拉環;10.過孔;11.U型板;401.第一分鉤;402.第二分鉤;403.滑槽;701. 長方孔;801. 開閉器底座;802.開閉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硅鈣合金專用出鐵抓鉤,一種硅鈣合金專用出鐵抓鉤,包括上承梁2,底座6,由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一分鉤401和第二分鉤40活動連接組成的掛鉤4,所述的掛鉤4的下端與底座6活動連接,所述掛鉤4的上端通過與該掛鉤4活動連接的連桿3與上承梁2活動連接,所述的底座6上設有與底座6頂部垂直的導向桿1,該導向桿1的上部穿過上承梁2,并且沿上承梁2上下移動,所述的導向桿1上活動鏈接有一沿導向桿1上下滑動的開閉器8,該開閉器8與設在底座6上的開閉基座7連接或斷開,所述的開閉器8的上端連接有拉環9,該拉環9位于上承梁2上設有的過孔10的正下方;
在工作的過程中,按照以下步驟進行,a.抓鉤張開過程:提升機構通過吊具(吊具穿過上承梁2的過孔10)與開閉器8上端的拉環9連接,提升機構下降至開閉器8頭部與開閉基座7隔板完全接觸,此時開閉器8與開閉基座7連接,提升機構上升,開閉器8頭部鉤住開閉基座7,提升機繼續升至一定高度,掛鉤4中的額第一分鉤401與第二分鉤402實現開鉤,移動到指定位置,完成開鉤動作。
b.抓鉤收縮過程:提升機構下降使抓鉤四個角覆蓋鐵塊,此時開閉器8與開閉基座7分離,提升機構上升,使抓鉤鉤住鐵塊,完成抓鉤收縮。
c.重復抓鉤張開和抓鉤收縮兩個過程即可完成抓取鐵塊到達指定位置的工作。
在本實施例中掛鉤4、連桿3、以及上承梁2和底座6因活動連接形成一個折尺狀,因此在底座6發生上下運動的過程中,掛鉤4完成開鉤和抓鉤的過程。進一步的,導向桿1主要為底座6和開閉器8運動形成導向作用,避免不在統一條直線上運動,在掛鉤掛住鐵塊運動的過程中發生晃動,影響抓鉤的整體安全運行情況。
制造方便,結構緊湊,整個工作過程無需其他動力輔助設備,具有最大限度的提高澆注坑使用周轉率,減少工人勞動強度,節約人工成本等特點。操作簡單、自動化程度高,同時提高了澆注坑的使用周轉率,有效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的第二分鉤402上設有滑槽403,所述的第一分鉤401穿過滑槽403并通過轉軸將第一分鉤401與第二分鉤402活動連接,采用第二分鉤402上設有的滑槽403與第一分鉤401之間的配合,為了防止當第一分鉤401與第二分鉤402在運動過程中發生斷裂,即第一分鉤401與第二分鉤402完全脫離,造成整個抓鉤坍塌,存在完全風險。
進一步的所述的開閉器8包括活動連接在導向桿1上的開閉器底座801和設在開閉器底座801底部的開閉頭802,所述的開閉頭802與開閉器底座801活動連接,且沿開閉器底座801旋轉,所述的開閉頭802是一長方塊,所述的開閉基座7的頂部設有一長方孔701,所述開閉頭802的長端小于于長方孔701的長端,且大于長方孔701的短端。
在工作的過程中,a.抓鉤張開過程:提升機構通過吊具與開閉器8的吊環連接,提升機構下降至開閉器8的開閉頭802落入到開閉基座7上的長方孔701內,此時開閉器8的開閉頭802旋轉90°,提升機構上升,開閉頭802鉤住開閉基座7,提升機繼續升至一定高度,移動到指定位置,完成開鉤動作。
b.抓鉤收縮過程:提升機構下降使抓鉤四個角覆蓋鐵塊,此時開閉頭802旋轉90°,提升機構上升,帶動開閉器8上升,開閉頭802從開閉基座7上的長方孔中離開,即開閉器8離開開閉基座7,繼續上升使抓鉤鉤住鐵塊,完成抓鉤收縮。
c.重復抓鉤張開和抓鉤收縮兩個過程即可完成抓取鐵塊到達指定位置的工作。
實施例3
在實施例1或實施例2的基礎上,所述的導向桿1是兩個,所述的開閉器8和開閉基座7位于兩個導向桿1之間,運行平穩,防止在抓鉤的過程中發生軌道便宜,造成運轉不平穩的情況發生。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分鉤401和第二分鉤402都是由兩個支鉤通過連板固定連接而成,第一分鉤401與第二分鉤402更加的可靠,穩定性更高。
進一步的,為了抓鉤在運動的過程中,更加靈活,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底座6上固定連接有滑槽板5,所述的掛鉤4上設有U型板11,該U型板11的U型槽內設有銷釘,該銷釘位于滑槽板5中的滑槽內,銷釘在滑槽板5中的滑槽運動,摩擦力比較小,并且可塑性較強,不會出現卡殼的情況發生。
以上例舉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舉例說明,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的限制,凡是與本實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設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