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磨床,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磨拋工件毛邊的磨床。
背景技術:
對于采用鋼板沖壓裁剪成型的工件,都會在其沖壓裁剪的邊緣或者沖孔的孔沿形成毛邊、毛刺,這就需要在后續的工序中對其進行磨平處理,現有的工件毛邊磨拋大都是人工手持工件在磨床上通過貼靠高速運轉的磨具進行,或者將工件固定在工作臺上人工手持磨拋工具對工件的毛邊進行磨拋,上述兩種方式不僅工作效率低、勞動量大,勞動強度高、磨拋質量差,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工作效率高、磨拋質量好的工件毛邊磨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工件毛邊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用于輸送工件的皮帶輸送機構、可轉動水平布置在機架上且位于皮帶載物面上方的主軸、設置在機架上連接并驅動主軸轉動的主電機、安裝在主軸上的圓柱形彈性磨輥,彈性磨輥與皮帶載物面之間的間隙小于工件的厚度,使工件在經過彈性磨輥的過程中可被彈性磨輥磨拋。
進一步的,所述彈性磨輥包括用于套設安裝在主軸上的安裝套、套設在安裝套上的彈性套和包裹在彈性套外周面的磨料層。
進一步的,所述彈性套為彈性聚合物。
進一步的,所述磨料層為砂布。
進一步的,所述機架上可轉動設置有位于彈性磨輥兩側且與彈性磨輥平行的兩壓料輥,壓料輥位于皮帶載物面的上方,壓料輥與皮帶載物面之間的間隙大于工件的厚度。
進一步的,所述機架上設置有承托在皮帶載物段底部的托板,該托板位于彈性磨輥的正下方。
進一步的,所述主軸通過升降調節機構可升降的設置在所述機架上,該升降調節機構包括豎直布置在所述機架上的導軌、活動設置在導軌上的主軸安裝座和設置在機架與主軸安裝座之間設置有用于帶動主軸安裝座上下調節的絲桿螺母副,所述主軸安裝在主軸安裝座上。
進一步的,所述機架上設置有與所述主軸安裝座相對的支承板,該支承板可上下調節地設置在所述機架上,所述主軸可轉動支承在所述主軸安裝座與所述支承板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皮帶輸送機構包括平行間隔設置在機架上的兩輸送輥、張緊在兩輸送輥之間的皮帶和連接并驅動輸送輥轉動的電機。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工件由皮帶輸送機構向前輸送,在經過彈性磨輥的過程中,被彈性磨輥磨拋,由于彈性磨輥與皮帶載物面之間的間隙小于工件的厚度,彈性磨輥被工件擠壓發生適應工件表面的形變,這樣即使是工件上的孔沿毛邊也可充分磨拋,從而實現工件的高效、高質量的磨拋;彈性磨輥由安裝套、彈性聚合物和砂布構成,具有結構簡單、便于拆裝更換等優點;在彈性磨輥的兩側設置壓料輥,該壓料輥可防止較小的工件在輸入或輸出彈性磨輥底部時,由于彈性磨輥的彈力作用而飛出,從而有效消除安全隱患;托板可承托皮帶的載物段,從而提高磨拋作用力,保證工件的磨拋質量;主軸通過升降調節機構可升降調節地設置在機架上,這樣可根據工件的厚度調節主軸的高度,從而調節彈性磨輥與皮帶載物面的間隙,從而適應不同厚度的工件。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彈性磨輥的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工件毛邊磨床,包括機架1、皮帶輸送機構、主軸3、主電機(圖中未示出)和彈性磨輥31;主軸3可轉動水平布置在機架1上且位于皮帶23的載物面上方,并與皮帶23的輸送方向相垂直。
皮帶輸送機構包括橫向間隔設置在機架1上的兩輸送輥21、22、張緊在兩輸送輥21、22之間的皮帶23和連接并驅動輸送輥21、22轉動的電機(圖中未示出),機架1上設置有承托在皮帶23的載物段低部的托板24,托板24位于主軸3的正下方,電機通過齒輪傳動機構、鏈條傳動機構或皮帶傳動機構等連接并驅動輸送輥21、22轉動,從而帶動皮帶23運轉,使皮帶23載物面上的工件5向前移動。
主軸3通過升降調節機構可升降的設置在機架1上,該升降調節機構包括豎直布置在機架1上的導軌33、活動設置在導軌33上的主軸安裝座32和設置在機架1與主軸安裝座32之間設置有用于帶動主軸安裝座32上下調節的絲桿螺母副34、設置在機架1上與主軸安裝座32相對的支承板35,該支承板35可上下調節地設置在機架1上,主軸3可轉動支承在主軸安裝座32與支承板35之間,主電機通過皮帶傳動機構連接并驅動主軸3轉動,支承板35通過螺栓螺母可拆卸并可上下調節的鎖緊固定在機架1上,即支承板35上設置有豎直延伸的長形孔,螺栓穿過長形孔將支承板35鎖緊在機架1上,支承板35上開設有供主軸3一端穿過的支承孔。
彈性磨輥31包括用于套設安裝在主軸3上的安裝套311、套設在安裝套311上的彈性聚合物312和包裹在彈性聚合物312外周面的砂布313,彈性聚合物312為海綿或泡沫,彈性磨輥31通過安裝套311套設在主軸3上后,通過鎖緊螺母鎖緊固定。
彈性磨輥31與皮帶23載物面之間的間隙小于工件5的厚度,使工件5在經過彈性磨輥31的過程中可被彈性磨輥31磨拋,機架1上可轉動設置有位于彈性磨輥31兩側且與彈性磨輥31平行的兩壓料輥41、42,壓料輥41、42位于皮帶23載物面的上方,壓料輥41、42與皮帶23載物面之間的間隙大于工件5的厚度。
具體工作方式為:主電機驅動主軸3高速旋轉,主軸3帶動彈性磨輥31高速旋轉,將待加工的工件5放置在皮帶23的載物面上,皮帶輸送機構將工件5向前輸送,在經過彈性磨輥31的過程中,被彈性磨輥31磨拋,由于彈性磨輥31與皮帶23載物面之間的間隙小于工件5的厚度,彈性磨輥31被工件5擠壓發生適應工件5表面的形變,這樣即使是工件5上的孔沿毛邊也可充分磨拋,另外對于較小的工件5,當工件5在輸入或輸出彈性磨輥31底部時,如果自由端翹起則可被壓料輥41、42阻擋,從而有效避免工件5飛出或彈出。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