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行走式金屬薄殼殼體磨邊機。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手機外殼的材質主要包括塑膠材料和金屬材料兩種,隨著人們對手機質感和性能提升的需求。金屬材質的手機外殼越來越被廣泛應用,甚至有代替塑膠手機外殼的趨勢;在傳統金屬手機殼體的加工過程中,殼體的側端面磨邊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傳統的磨邊機加工玻璃時需要先加工一邊,待一邊加工好后需要通過人工轉換另一邊再加工,而這樣的加工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在進行生產線調整時整機操作非常不便,亟待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行走式金屬薄殼殼體磨邊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行走式金屬薄殼殼體磨邊機,包括鋪設在車間地面的行進軌道、與行進軌道配合的底座;底座上設置有安裝座、第一帶磨組、第二帶磨組、液缸、機座、滑動座、螺桿升降機和夾具座;其中,機座固定在底座上,第一帶磨組與第二帶磨組對稱設置在安裝座的兩側,在安裝座上設置有橫向的燕尾槽,滑動座通過其底端的梯形滑塊滑動裝配在滑動座內,滑動座的一端固定連接一橫向水平設置的伸縮軸,伸縮軸與一固定在底座上的液缸驅動連接,所述的螺桿升降機的底端固定在滑動座上,在螺桿升降機的升降單元上固定一夾具座,夾具座上固定有手機殼體夾具;底座的下端設有行走裝置,該行走裝置包括行進電機、第一同步輪、同步帶、第一行走輪、第二同步輪、驅動軸、第二行走輪、第二輔助行走輪、第一輔助行走輪、第一軸承座和第二軸承座;第一同步輪、第二同步輪并列設置,行進電機的輸出軸與第一同步輪固定連接,第一同步輪經同步帶與第二同步輪連接,第二軸承座、第一軸承座由左至右依次設置在第二同步輪兩側的底座下端,第一行走輪設置在第一軸承座外側與驅動軸的一端連接,驅動軸上串聯連接第一行走輪、第二同步輪、第二行走輪,第二行走輪經第二軸承座外部與驅動軸的端部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液缸設置在第二磨邊裝置的外側,伸縮軸橫向貫穿安裝座后與液缸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行進電機固裝在底座的底端內部;所述的第一輔助行走輪和第二輔助行走輪分別平行于第一行走輪和第二行走輪并設置在底座底端內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第一帶磨組與第二帶磨組的結構相同且均固定在安裝座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在底座底端內部內還設有一電源裝置,該電源裝置與行進電機和一遙控裝置電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第一帶磨組與第二帶磨組均包括電機、驅動輪、從動輪、支撐桿和打磨帶;所述的電機通過安裝框固定在安裝座上,電機的輸出端連接驅動輪,在電機安裝框的上端設有支撐桿,在支撐桿上設有從動輪,所述的驅動輪與從動輪通過打磨帶連接。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通過液缸驅動手機殼夾具座在正向行進時完成一端面加工,在液缸回程時完成手機殼另一邊的端面加工,通過螺桿升降機可以方便的調整夾具的高度來調整磨砂位置,操作既簡單而且磨砂的效果非常好,而且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軌道式的行走裝置使得磨邊機可以在車間內多工位使用,節約資源,提高加工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行走式金屬薄殼殼體磨邊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底座內行走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一種行走式金屬薄殼殼體磨邊機,包括鋪設在車間地面的行進軌道2、與行進軌道2配合的底座5;底座5上設置有安裝座3、第一帶磨組1、第二帶磨組8、液缸7、機座、滑動座14、螺桿升降機15和夾具座16;其中,機座固定在底座5上,第一帶磨組1與第二帶磨組8對稱設置在安裝座5的兩側,在安裝座上設置有橫向的燕尾槽4,滑動座14通過其底端的梯形滑塊滑動裝配在滑動座14內,滑動座的一端固定連接一橫向水平設置的伸縮軸6,伸縮軸6與一固定在底座5上的液缸7驅動連接,所述的螺桿升降機15的底端固定在滑動座14上,在螺桿升降機15的升降單元上固定一夾具座16,夾具座16上固定有手機殼體夾具17。
底座5的下端設有行走裝置,該行走裝置包括行進電機514、第一同步輪519、同步帶521、第一行走輪511、第二同步輪513、驅動軸515、第二行走輪517、第二輔助行走輪518、第一輔助行走輪520、第一軸承座512和第二軸承座516;第一同步輪519、第二同步輪513并列設置,行進電機514的輸出軸與第一同步輪519固定連接,第一同步輪519經同步帶521與第二同步輪513連接,第二軸承座516、第一軸承座512由左至右依次設置在第二同步輪513兩側的底座下端,第一行走輪511設置在第一軸承座512外側與驅動軸515的一端連接,驅動軸515上串聯連接第一行走輪511、第二同步輪513、第二行走輪517,第二行走輪517經第二軸承座516外部與驅動軸515的端部連接;
所述行進電機514固裝在底座5的底端內部;所述的第一輔助行走輪520和第二輔助行走輪518分別平行于第一行走輪511和第二行走輪517并設置在底座5底端內部,這樣使裝置整體在行進時更加穩定;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例,在底座5底端內部內還設有一電源裝置,該電源裝置與行進電機514和一遙控裝置電連接,方便遠程控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中,第一帶磨組1與第二帶磨組8的結構相同且均固定在安裝座3上;
第一帶磨組1與第二帶磨組8均包括電機9、驅動輪12、從動輪13、支撐桿10和打磨帶11;所述的電機9通過安裝框固定在安裝座3上,電機9的輸出端連接驅動輪12,在電機安裝框的上端設有支撐桿10,在支撐桿10上設有從動輪13,所述的驅動輪12與從動輪13通過打磨帶11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例中,液缸7設置在第二磨邊裝置5的外側,伸縮軸6橫向貫穿安裝座3后與液缸7連接。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通過液缸驅動手機殼夾具座在正向行進時完成一端面加工,在液缸回程時完成手機殼另一邊的端面加工,通過螺桿升降機可以方便的調整夾具的高度來調整磨砂位置,操作既簡單而且磨砂的效果非常好,而且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軌道式的行走裝置使得磨邊機可以在車間內多工位使用,節約資源,提高加工效率。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