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在線固溶卷取機,屬于冶金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對奧氏體不銹鋼線材通常需要進行固溶處理,生產工藝一般分為三種:一是離線固溶處理,即線材軋后冷卻成卷,再進入專用的固溶熱處理爐,此工藝能源損失大,速度慢;二是半離線固溶處理,在線材車間設單獨的固溶熱處理爐和水淬生產線,當線材在吐絲后,經高溫集卷后快速送至固溶處理爐,然后成卷水淬,此工藝需將兩工藝銜接好,且需車間內有足夠場地;三是在線固溶處理,即在線材上設置加熱或保溫爐,利用吐絲機后的高溫余熱,使線圈邊前進邊保溫或加熱,達到固溶處理的目的。因此在線固溶處理工藝,具有能減少能源損失,速度快,減少占用場地的優點。
本發明在線固溶卷取機集在線固溶和卷取收集機設備功能于一體,屬于在線固溶處理的工藝設備。本發明設備不僅適用奧氏體不銹鋼線材生產,還可應用于銅合金等有色線材生產線。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出一種在線固溶卷取機,通過第一成卷機和第二成卷機的交替使用,達到成形機可以持續的工作,生產效率高。
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一種在線固溶卷取機,包含入料系統、與入料系統連接的成形機和位于成形機下方的并排排列的第一成卷機和第二成卷機,所述成形機位于連接機架的滑動槽內,成形機通過傳動裝置驅動在連接機架內沿滑動槽在第一成卷機和第二成卷機之間移動,入料系統的原料經過成形機成形后通過位于成形機上的牽引驅動輥和牽引從動輥的牽引后進入第一成卷機或第二成卷機中,第一成卷機或第二成卷機經過成卷驅動裝置驅動第一成卷機或第二成卷機轉動從而使得線材成卷,在第一成卷機和第二成卷機中均設有進水管路,進水管路的水進入到第一成卷機或第二成卷機中,通過位于第一成卷機和第二成卷機底部的水箱排出。
作為優選,包含液壓工作站、第一液壓缸和伸縮桿,所述第一液壓缸通過液壓工作站驅動伸縮桿伸縮從而拉動成形機在滑動槽中移動。
作為優選,所述成形機包含底座、成形機傳動箱和驅動電機,所述底座位于滑動槽中,底座上設有成形機傳動箱,成形機傳動箱上設有驅動電機,在成形機傳動箱中設有牽引驅動輥和牽引從動輥,所述驅動電機與牽引驅動輥連接,牽引從動輥與第二液壓缸連接,第二液壓缸驅動牽引從動輥移動從而與牽引驅動輥配合夾緊線材。
作為優選,所述成形機傳動箱上設有半徑調整裝置,所述半徑調整裝置包含伺服電機、絲杠、成形調節輥和移動槽,所述伺服電機與絲杠連接,所述成形調節輥與螺母座連接,螺母座位于成形機傳動箱的移動槽中,螺母座內的螺母套在絲杠上,當伺服電機轉動時,螺母座可在移動槽內直線運動,從而成形調節輥也移動。
作為優選,所述成形調節輥的出口方向設有成卷導向裝置,線材進過成形調節輥之后經過成卷導向裝置導向后進入第一成卷機或第二成卷機中。
作為優選,所述移動槽中設有位置傳感器,位置傳感器與電器控制柜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入料系統包含接料導槽、入口夾送輥和移動導槽,所述入口夾送輥位于接料導槽的入口處,當位于遠離入料系統的第二成卷機工作時,移動導槽通過氣缸驅動移動導槽沿導軌移動到位于接料導槽中,延長接料導槽。
作為優選,所述成卷驅動裝置包含位于連接機架上的鏈傳動箱、減速電機和回轉軸,所述鏈傳動箱中設有驅動鏈輪和從動鏈輪,減速電機驅動驅動鏈輪轉動,驅動鏈輪通過鏈條帶動從動鏈輪轉動,回轉軸與從動鏈輪同軸連接,回轉軸與第一成卷機或第二成卷機的固溶筒體連接,在回轉軸上套有位于鏈傳動箱上的回轉支承,通過回轉軸帶動固溶筒體轉動。
作為優選,成形機的入口處設有隨成形機移動的前導槽。
有益效果:本發明的在線固溶卷取機,通過第一成卷機和第二成卷機的交替使用,使成形機可以持續的工作,生產效率高;由于設有半徑調整裝置,可以成卷合適半徑的線材堆;而且結構緊湊,占地空間小,可節省固溶工藝的設備投資費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剖視圖逆時針旋轉90°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B處的放大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在線固溶卷取機,包含入料系統、與入料系統連接的成形機8和位于成形機8下方的并排排列的第一成卷機和第二成卷機7,第一成卷機位于第二成卷機7和入料系統的中間位置,所述成形機8位于連接機架9的滑動槽35內,成形機8通過傳動裝置10驅動在連接機架9內沿滑動槽35在第一成卷機和第二成卷機7之間移動,傳動裝置10優選為液壓驅動裝置,包含液壓工作站、第一液壓缸和伸縮桿,第一液壓缸通過液壓工作站驅動伸縮桿伸縮從而拉動成形機8在滑動槽35中移動,入料系統的原料經過成形機8成形后通過位于成形機8上的牽引驅動輥14和牽引從動輥15的牽引后進入第一成卷機或第二成卷機7中,第一成卷機或第二成卷機7經過成卷驅動裝置驅動第一成卷機或第二成卷機7轉動從而使得線材16成卷,在第一成卷機和第二成卷機7中均設有進水管路22,進水管路22的水進入到第一成卷機或第二成卷機7中,通過位于第一成卷機和第二成卷機7底部的水箱27排出。通過入料系統提供原料,在成形機8中成形成為線材16,線材16落入到第一成卷機或者第二成卷機7中,在成卷機中完成固溶工藝。
在本發明中,所述成形機8包含底座36、成形機傳動箱37和驅動電機13,所述底座36位于滑動槽35中,底座36上設有成形機傳動箱37,成形機傳動箱37上設有驅動電機13,在成形機傳動箱37中設有牽引驅動輥14和牽引從動輥15,所述驅動電機13與牽引驅動輥14連接,牽引從動輥15與第二液壓缸19連接,第二液壓缸19驅動牽引從動輥15移動從而與牽引驅動輥14配合夾緊線材16。所述成形機傳動箱37上設有半徑調整裝置,所述半徑調整裝置包含伺服電機38、絲杠40、成形調節輥42和移動槽39,所述伺服電機38與絲杠40連接,所述成形調節輥42與螺母座43連接,螺母座43位于成形機傳動箱的移動槽39中,螺母座43內的螺母套在絲杠40上,當伺服電機轉動時,螺母座43可在移動槽內直線運動,從而成形調節輥42也移動。調整移動過程:成形機傳動箱上面板上設計了移動槽,伺服電,38驅動絲杠40轉動,絲杠40與螺母座43構成絲杠副傳動,螺母座安裝在移動槽39內,當伺服電機轉動時,螺母座43可在移動槽內直線運動。成形調節輥安裝固定在螺母座上,并能隨螺母座移動,這樣實現了成形調節輥在伺服電機轉動下直線運動。當伺服電機轉動方向變化,成形調節輥直線運動方向也改變。所述成形調節輥42的出口方向設有成卷導向裝置17,成卷導向裝置17為導向輪,導向輪安裝在傳動箱上,線材16進過成形調節輥42之后經過成卷導向裝置17導向后進入第一成卷機或第二成卷機7中。所述移動槽39中設有位置傳感器41,位置傳感器41與電器控制柜4連接,電器控制柜4與所有的電機連接,并且與液壓缸連接,控制所有電機和液壓缸的運動。經過成形調節輥42彎曲成圈的線材再通過成卷導向裝置17向下螺旋盤繞,進入成卷機的固溶筒體20內。
在本發明中,所述入料系統包含接料導槽1、入口夾送輥2和移動導槽3,所述入口夾送輥2位于接料導槽1的入口處,當第二成卷機7工作時,移動導槽3通過氣缸6驅動移動導槽3沿導軌5移動到位于接料導槽1中,延長接料導槽1。由第二成卷機7變第一成卷機工作時,導槽長度需變小,移動導槽移出生產線;當第一成卷機變第二成卷機7工作時,導槽長度需加長,移動導槽接入生產線。
在本發明中,所述成卷驅動裝置包含位于連接機架9上的鏈傳動箱29、減速電機34和回轉軸24,所述鏈傳動箱中設有驅動鏈輪33和從動鏈輪26,減速電機驅動驅動鏈輪33轉動,驅動鏈輪33通過鏈條32帶動從動鏈輪26轉動,回轉軸24與從動鏈輪26同軸連接,回轉軸24與第一成卷機或第二成卷機7的固溶筒體20連接,在回轉軸24上套有位于鏈傳動箱上的回轉支承23,通過回轉軸24帶動固溶筒體20轉動,在鏈傳動箱上設有檢修蓋板30。
當第一成卷機進行作業時,移動導槽3移出脫離生產線上,成形機8移至第一成卷機,成形機前導槽12也隨成形機8移動到第一成卷機方向上。待成卷機完成固溶和成卷收集后,成形機8移動到第二成卷機上,成形機前導槽12也隨成形機8移動到第二成卷機方向上,移動導槽3移入生產線,使入料方向貫通。此時,第一成卷機上對線材16進行吊裝下線,第二成卷機上繼續進行固溶和成卷收集工序。當第二成卷機完成固溶和成卷收集工序,再切換至第一成卷機,按上述交替工位生產作業,可實現連續生產。
在本發明中,牽引驅動輥14的驅動電機13與成形機傳動箱37連接,向牽引驅動輥14提供扭力,當線材16進入牽引驅動輥14和牽引從動輥15之間時,第二液壓缸19推動牽引從動輥15“夾緊”牽引線材,向成形調節輥42牽引,液壓缸通過液壓管路18與液壓動力站11連接。
在本發明中,固溶筒體20內水的流動方向如下,水由進水管路22放入,固溶筒體20內的水由筒體下水管31排入分體式水箱27,再通過回水管路28排出設備。固溶筒體20內的水量,通過調節進水管路22的進水量來實現。達到固溶工藝溫度的線材進入固溶筒體20中,通過改變進水量,完成固溶工序。
固溶筒體20內設置成卷支架21,吊裝出料時,成卷支架21與線材16一起從固溶筒體20吊走。固溶筒體20的筒底中心設有回轉軸24,固溶筒體20的筒底與回轉支承23外圈用螺栓聯接,回轉支承23內圈與回轉支架25用螺栓聯接,回轉支架25安裝固定在鏈傳動箱上,回轉軸24上裝配了從動鏈輪26。
在本發明中,為保證在線固溶卷取機正常運轉,線材在本設備中的線速度都相同。入口夾送輥2的轉速、牽引驅動輥14的轉速、成形伺服電機38的轉速、驅動鏈輪33的轉速都通過改變對應的驅動電機頻率來調速,而各電機頻率在電氣控制柜內由設定的程序控制匹配,實現卷取速度自動控制。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