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線電纜制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有效提高銅絲質量的退火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電力系統的不斷發展,電線電纜行業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銅絲由于其柔軟、導電性好的特點,應用越來越廣泛,銅絲,廣泛的應用對銅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特別是對超細銅絲的產量和質量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銅絲退火工藝一直是制約超細銅絲產量和質量的一個重要的方面,現有的退火系統,其雖然能夠實現對銅絲烘干和冷卻,但是現有的烘箱,其內的溫度不夠均勻,這樣將會導致銅絲烘干過程中受熱不夠均勻,從而影響其整體的烘干效果,同時,通過水箱對其進行冷卻,由于一直有加熱后的銅絲對水溫造成影響,其也無法保證冷卻效果,因而現有的銅絲退火系統還有待于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實用新型目的: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效提高銅絲質量的退火系統,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能夠有效的保證銅絲受熱均勻,冷卻效果好,進而有效的提高了銅絲的質量。
技術方案: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種有效提高銅絲質量的退火系統,包括:烘箱、水箱和控制柜,其中,所述的烘箱內設有內膽和加熱裝置,所述的內膽與烘箱的殼體之間作可旋轉連接,所述的水箱的四周設有噴嘴,所述的烘箱和水箱均與控制柜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種有效提高銅絲質量的退火系統,其通過在烘箱中設置可旋轉內膽,當銅絲進入內膽中,內膽不斷的在其周圍進行旋轉,這樣可以保證銅絲的受熱較為均勻,提高銅絲的加工的質量,同時,通過在水箱周圍設置噴嘴,通過噴嘴直接將冷水噴到銅絲的表面對其進行冷卻,能夠有效的提高該銅絲的韌性,從而有效的提高其防斷能力,進一步提高銅絲的質量,從而讓其更好的滿足企業生產的需求。
本實用新型中還包括:放線架、第一定速輪、去水裝置、冷去氣體吹出罐、第二定速輪和收線盤,所述的放線架、第一定速輪、去水裝置、冷去氣體吹出罐、第二定速輪和收線盤依次設于退火系統中。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烘箱由第一烘箱和第二烘箱構成,所述的第一烘箱設于和水箱依次設于第一定速輪和毛氈之間,所述的第二烘箱設于毛氈和冷去氣體吹出罐之間。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控制柜中設有控制裝置,所述的控制裝置采用PLC控制,其中設有放線控制模塊、定輪控制模塊、烘箱控制模塊、毛氈控制模塊、冷卻控制模塊、收線盤控制模塊和控制器模塊,所述的放線架與放線控制模塊連接,所述的第一定速輪和第二定速輪均與定輪控制模塊連接,所述的第一烘箱和第二烘箱均與烘箱控制模塊連接,所述的毛氈與毛氈控制模塊連接,所述的水箱與水冷控制模塊連接,所述的收線盤與收線盤控制模塊連接,且,所述的放線控制模塊、定輪控制模塊、烘箱控制模塊、毛氈控制模塊、冷卻控制模塊和收線盤控制模塊均與控制器模塊連接,PLC控制讓其實現了智能化的控制,提高控制的精準度。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去水裝置中設有固定支架、毛氈和一組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與固定支架左可移動連接,所述的毛氈設于固定板的內側,所述的固定板和固定支架作可移動連接,讓上下固定板能夠根據銅絲的直徑對兩者間的間距作調整,提高其去水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毛氈與固定板之間做可拆卸安裝,當毛氈上的水太多時,及時對其進行更換,保證毛氈的去水效果。
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種有效提高銅絲質量的退火系統,其通過在烘箱中設置可旋轉內膽,當銅絲進入內膽中,內膽不斷的在其周圍進行旋轉,這樣可以保證銅絲的受熱較為均勻,提高銅絲的加工的質量,同時,通過在水箱周圍設置噴嘴,通過噴嘴直接將冷水噴到銅絲的表面對其進行冷卻,能夠有效的提高該銅絲的韌性,從而有效的提高其防斷能力,進一步提高銅絲的質量,從而讓其更好的滿足企業生產的需求。
2、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板與固定支架左可移動連接,所述的毛氈設于固定板的內側,所述的固定板和固定支架作可移動連接,讓上下固定板能夠根據銅絲的直徑對兩者間的間距作調整,提高其去水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烘箱-1、水箱-2、控制柜-3,烘箱-1、內膽-4、加熱裝置-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的一種有效提高銅絲質量的退火系統,包括:烘箱1、水箱2和控制柜3,所述的烘箱1內設有內膽4和加熱裝置5,還包括:放線架、第一定速輪、去水裝置、冷去氣體吹出罐、第二定速輪和收線盤,所述的烘箱1由第一烘箱和第二烘箱構成;
上述各部件的關系如下:
所述的第一烘箱設于和水箱2依次設于第一定速輪和毛氈之間,所述的第二烘箱設于毛氈和冷去氣體吹出罐之間,所述的內膽4與烘箱1的殼體之間作可旋轉連接,所述的水箱2的四周設有噴嘴,所述的烘箱1和水箱2均與控制柜3連接,所述的放線架、第一定速輪、去水裝置、冷去氣體吹出罐、第二定速輪和收線盤依次設于退火系統中。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柜3中設有控制裝置,所述的控制裝置采用PLC控制,其中設有放線控制模塊、定輪控制模塊、烘箱控制模塊、毛氈控制模塊、冷卻控制模塊、收線盤控制模塊和控制器模塊,所述的放線架與放線控制模塊連接,所述的第一定速輪和第二定速輪均與定輪控制模塊連接,所述的第一烘箱和第二烘箱均與烘箱控制模塊連接,所述的毛氈與毛氈控制模塊連接,所述的水箱與水冷控制模塊連接,所述的收線盤與收線盤控制模塊連接,且,所述的放線控制模塊、定輪控制模塊、烘箱控制模塊、毛氈控制模塊、冷卻控制模塊和收線盤控制模塊均與控制器模塊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去水裝置中設有固定支架、毛氈和一組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與固定支架左可移動連接,所述的毛氈設于固定板的內側。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毛氈與固定板之間做可拆卸安裝。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