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動汽車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動汽車噴涂前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鋁合金車身骨架加外鈑金蒙皮結構噴涂前需進行處理,傳統的處理方式主要包括磷化處理及酸洗處理,采用傳統噴涂前處理時會出現鐵鋁化學反應,導致鋁型材結構變薄,強度下降。
磷化液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磷化渣,需要一套除渣裝置與之配套。并且磷化使用溫度大多為30-50℃,因此還需要輔助加熱設備及熱源對磷化槽進行加熱。同時磷化后需要大量溢流水對工件進行漂洗,不易于環保。另外不能共線處理鐵板、鍍鋅板、鋁板等多種基材。
為解決噴涂前處理問題,現有技術出現了硅烷化處理方式來代替磷化處理,硅烷化處理過程不產生沉渣,處理時間短,控制簡便,并且處理步驟少,可省去表調工序,槽液可重復使用。
因此得到廣泛使用,但現有技術中硅烷化處理裝置結構不完善,需要人工監測處理過程,耗費大量人力,同時控制不精準。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動汽車噴涂前處理裝置,其控制精度高,智能化程度高。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動汽車噴涂前處理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預脫脂槽、第一脫脂槽、第二脫脂槽、第一水洗槽、第二水洗槽、第三水洗槽、硅烷化處理裝置。
所述硅烷化處理裝置包括硅烷化處理槽,硅烷化處理槽上部設有支撐架,支撐架上設有傳送機構,支撐架前端設有位置檢測裝置,位置檢測裝置可檢測到傳送機構運送車架的位置。支撐架內側設有噴嘴,噴嘴分別設置在支撐架的上端和兩側,噴嘴全方位設置,使得車架進行全面的硅烷化處理。硅烷化處理槽連接循環泵,循環泵連接多路閥,多路閥連接噴嘴,多路閥與噴嘴之間設有加熱裝置,所述硅烷化處理槽內設有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連接控制系統,控制系統連接加熱裝置,當溫度傳感器檢測溫度過低時,控制系統開啟加熱裝置,對硅烷化處理液進行加熱處理。
所述傳送機構包括傳送電機,傳送電機連接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接收位置檢測裝置信號,位置檢測裝置檢測到車架達到設定位置時,控制系統關閉傳送電機。
所述加熱裝置內設有換熱管,換熱管可連接加工車間內的排放熱源,充分利用熱源。
第一水洗槽、第二水洗槽、第三水洗槽內分別設有PH檢測裝置,PH檢測裝置連接控制系統,PH檢測裝置實時監測水洗槽內的PH值,當其大于設定值時,控制系統開啟水洗槽的換水裝置。
本發明的優點及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結構完善,智能化程度高,可對各個裝置的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測,減少了人工操作,提高加工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硅烷化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預脫脂槽,2-第一脫脂槽,3-第二脫脂槽,4-第一水洗槽,5-第二水洗槽,6-第三水洗槽,7-硅烷化處理裝置,8-支撐架,9-噴嘴,10-位置檢測裝置,11-硅烷化處理槽,12-車架,13-傳送機構,14-管道,15-加熱裝置,16-多路閥,17-循環泵,18-溫度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電動汽車噴涂前處理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預脫脂槽1、第一脫脂槽2、第二脫脂槽3、第一水洗槽4、第二水洗槽5、第三水洗槽6、硅烷化處理裝置7。第一水洗槽4、第二水洗槽5、第三水洗槽6內分別設有PH檢測裝置,PH檢測裝置連接控制系統。
如圖2所示,所述硅烷化處理裝置7包括硅烷化處理槽11,硅烷化處理槽11上部設有支撐架8,支撐架8上設有傳送機構13,傳送機構13包括傳送電機,傳送電機連接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接收位置檢測裝置10的信號,支撐架8前端設有位置檢測裝置10,位置檢測裝置10選用紅外傳感器。
支撐架8內側設有噴嘴9,噴嘴9分別設置在支撐架8的上端和兩側,噴嘴9全方位設置,使得車架12進行全面的硅烷化處理。
硅烷化處理槽11連接循環泵17,循環泵17連接多路閥16,多路閥16連接噴嘴9,循環泵17將硅烷化處理槽內液體抽吸提升,經多路閥16送至各個噴嘴9。多路閥16與噴嘴9之間設有加熱裝置15,加熱裝置15內設有換熱管。所述硅烷化處理槽11內設有溫度傳感器18,溫度傳感器18連接控制系統,控制系統連接加熱裝置15,當溫度傳感器18檢測溫度過低時,控制系統開啟加熱裝置15,對硅烷化處理液進行加熱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