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表面噴涂領域,具體而言,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去除噴涂表面凸起處的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顯示技術快速發展,包括FMM蒸鍍與噴墨印刷OLED技術成為行業熱點。精細金屬掩膜板(FMM)蒸鍍與噴墨印刷之間的主要差異是制造這些有機層的設備和材料。采用FMM制造這些有機層時,需要用到一個真空設備。固態材料被添加至該裝置,然后通過加熱蒸發墨印刷OLED的工作原理不同。基本原理與家里和辦公室常見的噴墨打印機類似,噴墨印刷方法主要是使用溶劑將OLED有機材料融化,然后將材料直接噴印在基板表面形成R(紅)、G(綠)、B(藍)有機發光層。
但是在實際噴墨中由于噴墨頭寬度有限,需來回掃描噴涂,在相鄰掃描區域的交界處膜層均勻度較差產生顯示器亮度不均勻, 造成各種痕跡的現象,極大地影響用戶的正常使用,同時也會極大程度上降低其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去除噴涂表面凸起處的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用于去除噴涂表面凸起處的裝置,包括支撐板,及位于支撐板上方的噴頭,相鄰的所述噴頭之間的距離小于其所述噴頭之間噴出介質的距離,相鄰的所述噴頭噴出的介質的重疊部為凸起部,所述支撐板的一側設有用于對所述凸起部精準定位的光學輪廓儀,所述光學輪廓儀與控制單元電性連接;所述支撐板的下方設有超聲波裝置,所述超聲波裝置由傳動裝置驅動其沿X軸方向移動,所述傳動裝置和超聲波裝置與所述控制單元電性連接;所述支撐板上設有驅動其前后往復移動的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與所述控制單元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傳動裝置為驅動馬達,所述驅動馬達的馬達軸與傳動絲桿固接,所述傳動絲桿的旋轉運動轉化成所述超聲波裝置的X軸方向的直線移動。
優選的,所述超聲波裝置至少包括超聲波震子和底座,所述超聲波震子的軸線與Y軸方向平行,所述底座與所述傳動絲桿連接。
優選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設有與所述傳動絲桿相匹配的螺紋,兩者之間通過絲桿傳動。
優選的,所述驅動裝置至少包括位于所述支撐板兩側的桿體,所述桿體上還固定有導軌,所述支撐板可滑動地設置于所述導軌上。
優選的,還包括用于驅動所述支撐板前后往復移動的驅動器,所述驅動器與所述控制單元電性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結構簡單巧妙,有效地解決了交界處膜層均勻度較差產生顯示器亮度不均勻, 造成各種痕跡的問題,同時也極大延長其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的凸起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用于去除噴涂表面凸起處的裝置,包括支撐板1,及位于支撐板上方的噴頭2,所述支撐板1與所述噴頭2之間設有玻璃底板,所述玻璃底板落置于所述支撐板1上,且相鄰的所述噴頭2之間的距離小于其所述噴頭2之間噴出介質的距離,由于噴墨頭寬度有限,需來回掃描噴涂,在相鄰掃描區域的交界處膜層均勻度較差產生顯示器亮度不均勻,極易出現介質的重疊部為凸起部3。
所述支撐板1的一側設有用于對所述凸起部3精準定位的光學輪廓儀,所述光學輪廓儀簡單的工作過程如下,從其光源發出一束由起偏器變成線偏振光后進入偏振分光棱鏡,所述偏振分光棱鏡將其分成兩束具有微小夾角,且振動方向互相垂直的線偏振光。這兩束光通過顯微物鏡后,產生一平行的剪切量被投射到所述支撐板1的上表面,從所述支撐板1的上表面反射回的兩束正交偏振光經原路返回,由偏振分光棱鏡重新復合共線,然后穿過1/4波片和檢偏器后發生干涉,應用相移干涉技術,實現對所述支撐板1的上表面凸起部3的高度精準定位及高度測量。所述光學輪廓儀與控制單元電性連接,所述光學輪廓儀將測量后得到的數據輸送給所述控制單元。
所述支撐板1的下方設有超聲波裝置5,所述超聲波裝置5由傳動裝置6驅動其沿X軸方向移動,所述傳動裝置6和超聲波裝置5與所述控制單元電性連接;所述支撐板1上設有驅動其前后往復移動的驅動裝置7,所述驅動裝置7與所述控制單元電性連接。
所述超聲波裝置5至少包括超聲波震子52和底座53,所述超聲波震子52的軸線與Y軸方向平行,通過所述超聲波震子52發射出的進行對所述凸起部3進行震蕩,降低所述凸起部3的高度,提升所述支撐板1上表面高度的均一性。所述底座53與所述傳動絲桿62連接,即所述底座53的底部設有與所述傳動絲桿62相匹配的螺紋,兩者之間通過絲桿傳動。所述傳動裝置6為驅動馬達61,所述驅動馬達61的馬達軸與傳動絲桿62固接,所述傳動絲桿62的旋轉運動轉化成所述超聲波裝置5的X軸方向的直線移動。
本實用新型通過所述控制單元根據所述光學輪廓儀的數據控制所述傳動裝置6的轉速及轉動時間,同時也控制所述超聲波裝置5發射出超聲波的時間及頻率。
所述驅動裝置7至少包括位于所述支撐板1兩側的桿體8,所述桿體8上還固定有導軌82,所述支撐板1可滑動地設置于所述導軌82上。本實用新型還包括用于驅動所述支撐板1前后往復移動的驅動器81,所述驅動器81與所述控制單元電性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揭示了一種用于去除噴涂表面凸起處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坐標定位步驟,通過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光學輪廓儀將所述支撐板1邊界的坐標定為原點;
S2、檢測步驟,所述光學輪廓儀對噴涂后的支撐板1的上表面進行檢測,對所述凸起部3進行精確定位,并測得其坐標值、高度h及角度特征值a,將數據傳輸給所述控制單元;
S3、對準步驟,所述控制單元根據其測量得到的坐標值,控制所述傳動裝置6驅動所述超聲波裝置5水平移動;同時控制所述驅動裝置7驅動所述支撐板1前后移動,使所述超聲波裝置5至所述凸起部3的正下方后,所述傳動裝置6和驅動裝置7隨即停止運動,處于靜止狀態;
S4、震蕩處理步驟,所述控制單元根據其測量數據,控制所述超聲波裝置5的超聲波震子52開始發射出超聲波對所述凸起部3進行震蕩,所述超聲波的能量滿足如下公式:W=(P*V/h*V/h*h/t*A*A)/(4h/tan a),
超聲波能量(P*F*F*V*A*A)/2,P為介質噴墨材料密度,F聲音頻率,A為振幅,V為波速,L為凸起底部寬度,h為凸起高度,T為作用時間,a為角度特征值.
W=(P*F*F*V*A*A)/2L;
V=F*h =h/t;
Tan a=h/0.5L;
故由以上可得W=(P*V/h*V/h*h/t*A*A)/(4h/tan a)。
S5、復位步驟,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傳動裝置6及驅動裝置7復位;
S6、再次檢測步驟,所述光學輪廓儀再次對震蕩后的所述支撐板1的上表面進行檢測,若所述支撐板1的角度特征值a達到要求,則所有裝置復位;若所述支撐板1的角度特征值a未達到要求,則重復步驟1至步驟6,直到所述支撐板1的角度特征值a達到要求為止。
優選的,所述凸起部3高度降低的幅度與所述超聲波的頻率成正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結構簡單巧妙,有效地解決了交界處膜層均勻度較差產生顯示器亮度不均勻, 造成各種痕跡的問題,同時也極大延長其使用壽命。
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實用新型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