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冶金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卷邊中間包包蓋。
背景技術:
在煉鋼過程中,中間包是位于鋼包與結晶器之間的中間容器,為了加強保溫效果,需要在中間包上蓋上中間包包蓋,從而起到隔熱、隔絕氧氣的作用。其次,中間包上還設有加料孔、測溫孔等開口,便于進行加料和測溫。
授權號CN 201304486 Y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鋼水中間包包蓋,所述包蓋包括左、中、右三塊包蓋,三塊包蓋上均有烘烤孔,中包蓋上還有澆注孔,左/右包蓋上有測溫孔;所述左、中、右包蓋內安裝豎筋板;所述左、中、右包蓋內分別焊接通氣管,并用澆注料澆注預埋。使用本實用新型的透氣型整體密封中包包蓋,現場高溫輻射大大降低、因煙塵彌漫帶來的環境污染明顯減小,并且阻止鋼水二次氧化,提高了鋼質,延長了包蓋使用壽命。
上述中間包包蓋的不足之處在于,其口徑較大的烘烤孔、澆注孔等是全稱敞開的,如此,中間包的熱量會大量從孔中流失到外部,不僅降低了保溫效果,而且對操作工人的輻射較大,劣化了工作環境,對身體有害。此外,其雖然設有拱形加強筋,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中間包包蓋的邊緣部分是最容易受熱變形的,長時間使用后邊緣部分會由于翹邊而無法有效蓋合,降低了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卷邊中間包包蓋。本實用新型的中間包包蓋保溫隔熱效果好,從而能夠實現節能目的,并且中間包包蓋邊緣部分長時間使用后不易翹邊,使用壽命長。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方案為:一種防卷邊中間包包蓋,包括中包蓋以及相互對稱的左包蓋和右包蓋;所述中包蓋、左包蓋、右包蓋包括耐火澆注板和設于所述耐火澆注板周側的框架;所述中包蓋上的中部設有輔料添加口,中包蓋的左部和右部分別設有塞棒孔;所述左包蓋上由左至右依次設有輔料添加口、塞棒孔、輔料添加口;所述右包蓋由右至左依次設有輔料添加口、塞棒孔、輔料添加口;且左包蓋和右包蓋上還設有造渣劑添加孔;所述中包蓋、左包蓋、右包蓋的耐火澆注板的內部設有加強筋、Y型錨固件以及應力釋放孔。
在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中包蓋、左包蓋、右包蓋的主體為耐火澆注板,主要起到保溫隔熱作用。在耐火澆注板周側設有耐熱鋼材料的框架,能夠防止中間包包蓋長時間在高溫下發生卷邊現象,延長使用壽命。在耐火澆注板內部設有加強筋,增加中間包包蓋的強度,Y型錨固件能夠增加耐火澆注料的結合度,防止散架掉落。應力釋放孔能夠釋放耐火澆注料內部因受熱而產生的應力,應力釋放后,能夠防止包蓋發生收縮變形。
作為優選,所述輔料添加口上設有可調蓋板,所述中包蓋、左包蓋、右包蓋上位于可調蓋板的下方分別設有凹軌,所述可調蓋板的兩側底部嵌設于所述凹軌內。
可調蓋板的設置,當需要加料時,打開可調蓋板,不需要加料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節輔料添加口的開口大小:當鋼水需要一定的透氣時,可適當增大開口,當需要加強保溫時,減小開口,達到節能目的。
作為優選,所述輔料添加口為橢圓形,所述塞棒孔和造渣劑添加孔為圓形。
作為優選,所述加強筋包括橫向加強筋和縱向加強筋。
作為優選,所述中包蓋、左包蓋、右包蓋的框架的周側上分別設有若干吊鉤。吊鉤的設置便于中間包包蓋的安裝、拆卸等。
與現有技術對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中間包包蓋保溫隔熱效果好,從而能夠實現節能目的,并且中間包包蓋邊緣部分長時間使用后不易翹邊,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1中包蓋的一種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1的左包蓋一種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2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2中包蓋的一種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6是實施例2中包蓋的一種截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為:中包蓋1、左包蓋2、右包蓋3、耐火澆注板4、框架5、輔料添加口6、塞棒孔7、造渣劑添加孔8、Y型錨固件9、應力釋放孔10、橫向加強筋11、縱向加強筋12、可調蓋板13、凹軌14、吊鉤1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在本實用新型中所涉及的裝置、連接結構和方法,若無特指,均為本領域公知的裝置、連接結構和方法。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防卷邊中間包包蓋,包括中包蓋1以及相互對稱的左包蓋2和右包蓋3。
所述中包蓋、左包蓋、右包蓋包括耐火澆注板4和設于所述耐火澆注板周側的框架5;所述中包蓋上的中部設有輔料添加口6,中包蓋的左部和右部分別設有塞棒孔7;所述左包蓋上由左至右依次設有輔料添加口6、塞棒孔7、輔料添加口6;所述右包蓋由右至左依次設有輔料添加口6、塞棒孔7、輔料添加口6;且左包蓋和右包蓋上還設有造渣劑添加孔8。所述中包蓋、左包蓋、右包蓋的框架的周側上分別設有4個吊鉤15。
如圖2、圖3所示,所述中包蓋、左包蓋、右包蓋的耐火澆注板的內部設有橫向加強筋11、縱向加強筋12、Y型錨固件9以及應力釋放孔10。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輔料添加口為橢圓形,所述塞棒孔和造渣劑添加孔為圓形。
實施例2
如圖4所示:一種防卷邊中間包包蓋,包括中包蓋1以及相互對稱的左包蓋2和右包蓋3。
所述中包蓋、左包蓋、右包蓋包括耐火澆注板4和設于所述耐火澆注板周側的框架5;所述中包蓋上的中部設有輔料添加口6,中包蓋的左部和右部分別設有塞棒孔7;所述左包蓋上由左至右依次設有輔料添加口6、塞棒孔7、輔料添加口6;所述右包蓋由右至左依次設有輔料添加口6、塞棒孔7、輔料添加口6;且左包蓋和右包蓋上還設有造渣劑添加孔8。所述輔料添加口上設有可調蓋板13,所述中包蓋、左包蓋、右包蓋上位于可調蓋板的下方分別設有凹軌14,所述可調蓋板的兩側底部嵌設于所述凹軌內。所述中包蓋、左包蓋、右包蓋的框架的周側上分別設有4個吊鉤15。
如圖5、圖6所示,所述中包蓋、左包蓋、右包蓋的耐火澆注板的內部設有橫向加強筋11、縱向加強筋12、Y型錨固件9以及應力釋放孔10。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輔料添加口為橢圓形,所述塞棒孔和造渣劑添加孔為圓形。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