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砂輪塊砂輪。
背景技術:
砂輪作為一種刀具在磨削加工領域有著廣泛的地位,其結構及制備工藝決定著被加工件質量的優劣。砂輪通常由兩部分構成:基體和砂輪塊。基體通常為金屬材質盤狀零件,用于支撐粘接于外圓周的砂輪塊;砂輪塊直接參與磨削加工,通常由一定數量的砂輪塊拼接粘附于基體外緣,砂輪塊在磨削加工中與工件直接接觸。
但由于通常砂輪塊與砂輪塊之間存在粘接縫,且粘接縫所在直線與基體軸線互相平行,即在磨削工件的過程中,粘接縫會與工件完全進行線接觸,且粘接縫不具備磨削能力,使磨削過程出現斷續現象,造成對工件不斷的沖擊,致使磨削系統振動、噪聲增大,工件加工表面出現振紋等質量問題、導致打磨質量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砂輪塊砂輪,用于解決采用傳統砂輪磨削工件時,由于與基體軸線平行的砂輪粘接縫與工件間會出現完全線接觸的現象,且粘接縫不具備磨削能力,因而工件會受到連續的沖擊,從而導致工件磨削質量下降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砂輪塊砂輪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基體與拼接粘附于基體外緣的砂輪塊,相鄰砂輪塊之間具有粘接縫,所述粘接縫所在直線與基體軸線具有一定夾角,粘接縫中填充有磨粒,磨粒通過粘接劑固結在砂輪塊之間。
所述相鄰粘接縫所在直線互相平行。
所述砂輪塊在垂直于基體徑向方向的面上的投影為等腰梯形,相鄰粘接縫所在直線相交。
本實用新型砂輪塊砂輪的有益效果是:砂輪塊之間的粘接縫與砂輪軸向具有一定的夾角,可以使砂輪在磨削工件時,粘接縫漸進參與磨削工作,避免了與基體軸線平行的粘接縫與工件完全進行線接觸的情況,有助于提高磨削工作的穩定性,并且在粘接縫中填充有磨粒,通過粘接劑將磨粒固結于粘接縫中,使原本不具備磨削能力的粘接縫具備一定的磨削能力,提高了粘接縫抵抗抗沖擊的能力,有助于減小砂輪由于沖擊而導致的振動,進一步提高了磨削工作的穩定性以及工件的磨削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砂輪塊砂輪的實施例一中的砂輪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砂輪塊砂輪垂直于基體軸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砂輪塊砂輪的具體實施例一,如圖1至圖2所示,砂輪塊砂輪包括基體1,基體1外緣設有砂輪塊2,砂輪塊2在垂直于基體徑向的面上的投影為平行四邊形,相鄰砂輪塊2之間的間隙中填充有磨粒,磨粒通過粘接劑固結在砂輪塊之間,組合成為砂輪塊間的粘接劑3,砂輪塊2與基體1之間粘接有常規的粘接劑4。
砂輪基體1是由金屬材料制成的圓盤狀零件,將基體1外緣打磨平整,清洗干凈,然后涂刷上粘接劑4供砂輪塊2粘接于其上。
砂輪塊2為含有曲面的六面體零件,在本實施例中,其在垂直于基體徑向方向的面上的投影為平行四邊形。
曲面包括砂輪塊2與基體1的粘接面和砂輪塊2與工件接觸的磨削面,兩處弧面的曲率相等,都等于基體1外圓的曲率,這樣能夠使砂輪塊2與基體1更加適配的粘接在一起,并且能夠保證超硬材料砂輪的外圈為圓形,使砂輪能夠順利的完成磨削工作。
砂輪塊2在垂直于基體徑向方向的面上的投影為平行四邊形,使砂輪塊2在拼接粘接于基體1上后,粘接縫所在直線與基體1的軸線間具有一定的夾角,使砂輪在磨削工件的過程中,工件能夠與砂輪塊、粘接縫之間實現平滑過渡,粘接縫漸進式地與工件接觸摩擦;并且每相鄰兩塊砂輪塊之間的粘接縫所在的方向互相平行,在粘接縫3與工件接觸的過程中,工件給予粘接縫3的沖擊會穩定在一個方向,避免了具有相交粘接縫的砂輪在磨削工件時,會由于粘接縫受到不同方向的沖擊而導致砂輪振動紊亂、減弱磨削質量的問題。
相鄰砂輪塊2之間的粘接劑3中填充有磨粒,即將超硬磨料均勻地摻入砂輪塊間隙的粘接劑中,使粘接劑3不僅具有粘接砂輪塊的作用,還因含有磨粒而具備一定的磨削能力,這樣在磨削工件的過程中,避免了磨削層的斷續,砂輪塊與砂輪塊之間產生了過渡,由于粘接劑3硬度增大,還能有效減小工件對其在垂直于粘接縫方向的沖擊,進一步地減小砂輪的振動,提高磨削質量。
作為本實用新型超硬材料砂輪的具體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砂輪塊在垂直于基體徑向方向的面上的投影為等腰梯形,砂輪塊互補拼接于基體外緣,這樣的粘接縫與基體軸線具有一定的夾角,并且相鄰粘接縫所在的直線相交,在使用這樣的砂輪磨削工作時,相比實施例一,砂輪會連續地受到垂直于不同粘接縫的不同方向的沖擊,工作能力較實施例一中的砂輪較差,在其他實施例中,砂輪塊在垂直于基體徑向方向的面上的投影還可以為非直角非等腰梯形。
作為本實用新型超硬材料砂輪的具體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砂輪塊在垂直于基體徑向方向的面上的投影為非直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