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拋光加工領域用的一種砂紙分離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拋光加工領域所用的砂紙一般具有磨砂工作面和粘附在機械手前端的具有尼龍粘扣的粘貼面,工作時,一般將備用的砂紙尼龍粘貼面朝上,磨砂工作面朝下,層疊放置在一起,機械手前端設有與尼龍粘貼面相配合的粘取層,要用時,機械手直接從最上層砂紙開始粘取使用。但這個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是,機械手粘取所需砂紙的時候,下層的砂紙容易一同被粘取,需要人工剝離不需要的砂紙放回原處,沒有專門的設備將砂紙分離,便于配合機械手粘取,工作效率低下,費時費人工。
另外,不同尺寸大小的砂紙還需分類放置,不便于更換砂紙類型,過程繁瑣。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砂紙分離結構,其至少具有結構簡單、便于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省時省力、使用范圍廣等優點。
具體實用新型內容如下:
一種砂紙分離結構,它包括砂紙阻擋件、均勻分布并固接在砂紙阻擋件一側端面上的至少三根砂紙限位棒、砂紙壓板,所述砂紙阻擋件為空心圓環件,砂紙阻擋件的內圓周設有向圓心方向伸出的擋片,所述砂紙壓板平行于砂紙阻擋件,砂紙壓板平面上設有限位條形孔,所述砂紙限位棒穿過并設置在所述限位條形孔內。
作為一優選實施方案,所述砂紙壓板為圓形,所述限位條形孔徑向均勻地布置在所述砂紙壓板上,所述限位條形孔的數量和位置與所述砂紙限位棒相對應。
作為一優選實施方案,所述限位條形孔的寬度大于所述砂紙限位棒的直徑。
作為一優選實施方案,所述砂紙阻擋件的內圓周至少設有兩個擋片。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砂紙阻擋件將不需要被粘取的砂紙阻擋住,實現自動分離砂紙的功能;其與砂紙可在砂紙壓板的重力作用下自動下移,以便壓緊砂紙阻擋件,方便下次機械手的粘取;砂紙通過砂紙限位棒固定排列,砂紙限位棒可在砂紙壓板的限位條形孔內移動,以切換放置和固定不同尺寸大小的砂紙,使用范圍廣。綜上,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結構簡單、便于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省時省力、使用范圍廣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砂紙阻擋件;2、砂紙限位棒;3、砂紙壓板;4、擋片;5、限位條形孔;6、砂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
如圖所示,一種砂紙分離結構,它包括砂紙阻擋件1、均勻分布并固接在砂紙阻擋件1一側端面上的至少三根砂紙限位棒2、砂紙壓板3,所述砂紙阻擋件1為空心圓環件,砂紙阻擋件1的內圓周設有向圓心方向伸出的擋片4,所述砂紙壓板3平行于砂紙阻擋件1,砂紙壓板3平面上設有限位條形孔5,所述砂紙限位棒2穿過并設置在所述限位條形孔5內。
作為一優選實施方案,所述砂紙壓板3為圓形,所述限位條形孔5徑向均勻地布置在所述砂紙壓板3上,所述限位條形孔5的數量和位置與所述砂紙限位棒2相對應。
作為一優選實施方案,所述限位條形孔5的寬度大于所述砂紙限位棒2的直徑。
作為一優選實施方案,所述砂紙阻擋件1的內圓周至少設有兩個擋片4。
工作原理:
工作時,將層疊的砂紙6,尼龍粘貼面朝向砂紙阻擋件1,即朝下,磨砂工作面朝砂紙壓板3,即朝上,一同放置在所有砂紙限位棒2之間,以固定砂紙6不偏斜歪倒,按序疊放。機械手的前端設有與砂紙6尼龍粘貼面相對應的粘貼層,直接由砂紙阻擋件1中央粘取砂紙6,最底層的砂紙被粘取,其余砂紙在擋片4的阻擋作用下仍然保留在擋片4內側,砂紙壓板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動向下將剩余砂紙下壓緊貼砂紙阻擋件1。如果需要更換所需要粘取的砂紙6尺寸,僅需將砂紙限位棒2沿砂紙壓板上的限位條形孔5向內或向外同時移動適應的距離然后更換大小相適應的砂紙阻擋件1,與砂紙限位棒2固定即可。
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