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易于大批量研磨小尺寸產品的雙面研磨裝置,屬于研磨加工設備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對于大批量生產、小規格、且需要表面狀態為研磨態的產品,一般情況這種小件產品對平行度、垂直度要求高,且要求直棱直角不準有磕傷,為保證產品表面狀態合格,只能加工成小件產品后進行雙面研磨。
目前雙面研磨的研磨裝置是一體的,即同一個盤既固定研磨產品同時也與研磨機傳動齒輪配合。一體的研磨裝置對于小尺寸大批量的產品,上料和下料操作困難,且研磨后的產品的尺寸均勻度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易于大批量研磨小尺寸產品的雙面研磨裝置,該裝置采用內盤外盤分體設計,用于雙面研磨小件產品,特別是金屬小件產品,有助于小件產品大批量研磨的擺放、上料及下料,操作簡便,可以提高研磨工序的效率,研磨效果好;且對于外形規格種類繁多的產品,只需要更換相對簡單的內盤,外盤無需更換,節省材料且降低成本,有利于控制,且適合批量化生產。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易于大批量研磨小尺寸產品的雙面研磨裝置,所述雙面研磨裝置包括內盤和外盤,其中,所述內盤設置有研磨槽,用于放置研磨件;所述外盤的內周邊緣與所述內盤的外周邊緣配合并卡接在一起。
上述雙面研磨裝置,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內盤為圓盤狀結構,所述外盤為環狀結構。
上述雙面研磨裝置,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外盤的內周邊緣設置有卡槽或卡扣,所述內盤的外周邊緣設置有卡扣或卡槽,所述外盤的卡槽與所述內盤的卡扣配合或者所述外盤的卡扣與所述內盤的卡槽配合。
上述雙面研磨裝置,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卡槽為2或4個,所述卡扣為2或4個。更優選地,所述卡槽是對稱設置的,所述卡扣是對稱設置的。
上述雙面研磨裝置,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內盤的外周邊緣與所述外盤的內周邊緣之間留有0.1-0.15mm的間隙。
上述雙面研磨裝置,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研磨槽的尺寸比所述研磨件的尺寸大0.02-0.05mm。
上述雙面研磨裝置,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內盤設有多個研磨槽。
上述雙面研磨裝置,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外盤的外周邊緣為鋸齒狀結構,用于與研磨機的傳動機構配合。
上述雙面研磨裝置,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內盤和所述外盤的厚度均小于所述研磨件的厚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面研磨裝置對于需要大批量研磨的小尺寸產品,操作方便,效率高。雙面研磨要求研磨裝置的研磨槽是上下通透的即上下貫通的,產品擺放在槽內,對于小尺寸大批量的產品,需要在槽內擺放多個產品。由于產品尺寸小數量多,為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需要在上研磨機前將產品擺放好。但是產品不能卡太緊,需要留有間隙,卡太緊容易在研磨過程中卡死導致尺寸出現偏差,所以上料的時候不好操作。另外,一體的研磨裝置上料時還需要和傳動齒輪配合在一起,導致操作更有困難。本實用新型將研磨裝置設計成分體的,操作時可以先在內盤上擺放好產品,將外盤裝在研磨機的傳動齒輪上,再將內盤(帶產品)放在外盤內,通過一個卡槽和卡扣將內外盤卡接固定在一起。同理,在下料時,為保證已經研磨好的產品不磕傷,先從研磨機的傳動齒輪上取下外盤,再取下裝有產品的內盤,解決了小件產品大批量雙面研磨的操作難度。
(2)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能節省研磨裝置的材料及加工工序。小尺寸的產品外形規格種類繁多,所以需要多種與之匹配的研磨槽,本實用新型對于不同種類的產品,外盤可以通用,只在內盤上加工不同類型的研磨槽即可,既節省了材料,也減少了加工外盤齒輪輪廓的環節,因此更為經濟。
(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面研磨裝置研磨平面度以及直棱直角的垂直度效果更好,產品質量更高。一體的研磨裝置,在研磨過程中,如果出現研磨裝置與齒輪卡死不平,會導致其上的所有研磨產品跟著一起研得不平。而本實用新型分體裝置的好處是,即便外盤的齒輪和研磨機的傳動齒輪發生卡死不平的現象,內盤不會跟著不平,因為內外盤的配合留有0.10-0.15mm的間隙,留有松動的余地,有助于保護研磨過程中產品的平面度以及直棱直角的垂直度。而且在下料時,已經研磨好的產品直棱直角上不允許有磕傷,先從研磨機的傳動齒輪上取下外盤,再取裝有產品的內盤,減少了在從傳動裝置取下來時對產品的磕碰的可能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的雙面研磨裝置的內盤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的雙面研磨裝置的外盤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的雙面研磨裝置組裝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的雙面研磨裝置放上待研磨的長條狀小產品后的示意圖;
其中,1-內盤,11-研磨槽,12-卡扣,2-外盤,21-外盤外周邊緣,22-卡槽,23-外盤內周邊緣,3-研磨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術語“上”、“下”、“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實用新型必須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易于大批量研磨小尺寸產品的雙面研磨裝置,參見圖1-圖4,所述雙面研磨裝置包括:內盤1和外盤2,其中,內盤1設置有研磨槽11,用于放置研磨件3;外盤2用于與研磨機傳動機構配合,以及與內盤1相配合并卡接的外盤3。下面對以上部件一一進行說明。
內盤1可以為各種形狀且具有一定厚度,其只要能與外盤3的內周邊緣緊密配合即可,研磨槽11設置于內盤1上,為上下貫通的槽體結構,,用于放置研磨件3,內盤1的厚度小于研磨件3的厚度,具體根據待研磨產品的尺寸決定,研磨件3放入研磨槽11后可以實現雙面研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內盤1為圓盤狀;內盤1的中間位置設有多個研磨槽11,研磨槽11的形狀和尺寸應根據產品(即研磨件3)的形狀和尺寸相適應,研磨槽11的尺寸比研磨件3的尺寸略大,優選研磨槽11與放入其中的研磨件3之間留有0.02-0.05mm的間隙。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優選設置四個細長條形的研磨槽11,用于放置待研磨的長條狀小產品,長條狀研磨槽的寬度比長條狀研磨件3的寬度要寬0.02-0.05mm。
優選地,內盤1的外周邊緣設有卡扣12,其自內盤1的外周邊緣向外延伸出的凸起,用于和外盤2的卡槽裝配,卡扣數目優選為2或4個,更優選為對稱設置,當然也可以是內盤1的外周邊緣設有卡槽,但是外盤2的內周邊緣需要設有與之匹配的卡扣,從而實現內盤1和外盤2的定位和固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內盤1的邊緣設有2個伸出的卡扣12,兩個卡扣12的位置對稱。
外盤2,厚度小于研磨件3的厚度,具體根據待研磨產品的尺寸決定;外盤內周邊緣23可以為多種形狀,只要能與內盤1的外周邊緣形狀相匹配即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外盤內周邊緣23為圓形,與圓形內盤1相匹配;由于外盤2需要和研磨機傳動機構進行配合,才能在研磨機傳動機構的帶動下進行轉動,因此外盤外周邊緣21的形狀應與研磨機傳動機構匹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外盤外周邊緣21為鋸齒狀結構,即外盤2實為一齒輪,通過齒輪與研磨機的傳動齒輪進行配合。
優選地,外盤內周邊緣23設有卡槽22,是自外盤內周邊緣23向外盤2內部凹陷的凹槽,用于和內盤1的卡扣12裝配,以實現卡槽和卡扣的卡接。卡槽22的數目應與內盤1的卡扣12數目相等,優選為2或4個,當然也可以是外盤的內周邊緣23設有卡扣,只要內盤1的邊緣設有與之匹配的卡槽即可,從而實現內盤1和外盤2的定位和固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外盤內周邊緣23的邊緣設有2個卡槽22,兩個卡槽22的位置對稱。
為防止在外盤的齒輪和研磨機的傳動齒輪發生卡死不平的現象時內盤也跟著不平,優選地,內盤1和外盤2組裝配合后,內盤1外周邊緣和外盤內周邊緣23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這樣能保證有松動的余地,以便保護研磨過程中產品的平面度以及直棱直角的垂直度,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內盤1外周邊緣和外盤2的內周邊緣之間留有0.1-0.15mm的間隙,也就是說,外盤2的內徑比內盤1的直徑大0.1-0.15mm。
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雙面研磨裝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上料時,首先往內盤1上的研磨槽11內擺放好研磨件3;然后將外盤2裝在研磨機的傳動齒輪上,最后再將裝好研磨件3的內盤1放在外盤2上,通過卡槽22將內外盤固定卡接即可。下料時,首先從研磨機的傳動齒輪上取下外盤2,再取下裝有研磨件3的內盤1,最后取出研磨好的產品,這樣能保證已經研磨好的產品不磕傷,解決了小件產品大批量雙面研磨的操作難度。
以上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其中的一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