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精密鑄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模組結構。
背景技術:
精密鑄造過程中,需制作模組結構。小模組結構一般直接用蠟質材料制造,制作簡單,但如果大模組結構也直接用蠟質材料制造,則模架的重量加上鋼水的重量,大模組結構的結構強度一般無法承受,無法滿足大型精密鑄件澆注工藝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能顯著提高大模組結構結構強度,滿足大型精密鑄件澆注工藝需要的高強度大模組結構。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技術目標。
高強度大模組結構,其改進之處在于:包括陶瓷澆杯、模頭、鋼質的連桿、底托、鎖緊螺母;所述陶瓷澆杯澆注口朝上固定連接在模頭中部的上方;所述底托包括從中心徑向延伸形成數個陶瓷棒;所述底托平置,設置在模頭的下方;所述模頭、底托之間通過豎置的連桿連接;所述連桿的上端固定連接在模頭中部,下端通過鎖緊螺母固定連接在底托中心部位。
上述結構中,所述陶瓷澆杯外壁與模頭之間設有若干加強筋;所述加強筋固定連接在陶瓷澆杯外壁與模頭之間。
上述結構中,所述加強筋均布在陶瓷澆杯外壁四周。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
1. 本發明設有陶瓷澆杯、模頭、鋼質的連桿、底托,陶瓷澆杯澆注口朝上固定連接在模頭中部的上方,底托平置,設置在模頭的下方,模頭、底托之間通過豎置、鋼質的連桿連接,這樣,顯著提高了本發明結構強度,足以承受模架的重量加上鋼水的重量,滿足大型精密鑄件澆注工藝需要。
2. 本發明設有陶瓷澆杯,避免了現有技術中澆注口易破損進入澆注系統。
3.陶瓷澆杯外壁與模頭之間設有若干加強筋,加強筋固定連接在陶瓷澆杯外壁與模頭之間,對陶瓷澆杯形成較好的支撐作用,提高陶瓷澆杯與模頭之間連接的結構強度。
4. 加強筋均布在陶瓷澆杯外壁四周,對陶瓷澆杯形成均勻的支撐。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俯視圖。
圖3為圖1中A-A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所示的高強度大模組結構,包括陶瓷澆杯1、模頭2、鋼質的連桿3、底托4、鎖緊螺母5;陶瓷澆杯1澆注口朝上固定連接在模頭2中部的上方;底托4包括從中心徑向延伸形成3個陶瓷棒4.1(其他實施例中,可以形成2個或3個以上陶瓷棒4.1);底托4平置,設置在模頭2的下方;模頭2、底托4之間通過豎置的連桿3連接;連桿3的上端固定連接在模頭2中部,下端通過鎖緊螺母5固定連接在底托4中心部位。
陶瓷澆杯1外壁與模頭2之間均布3個(其他實施例中,可以多于3個,也可以采用不均布結構)加強筋2.1;加強筋2.1固定連接在陶瓷澆杯1外壁與模頭2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