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隧道爐和工件熱處理工藝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713158閱讀:413來源:國知局
一種隧道爐和工件熱處理工藝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機械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隧道爐和工件熱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熱處理是指材料在固態下,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的手段,以獲得預期組織和性能的一種加工工藝;現有的工件熱處理工藝主要由工人將工件置入加熱裝置中加熱至制定溫度后,再放置在保溫裝置內進行保溫,當達到保溫時間后,再由工人將工件置入冷卻裝置內進行冷卻,工件在熱處理的過程中均由人工完成,因此極大的提升了用人成本,并且提高了工傷事故的發生概率;同時,由于工件在熱處理過程中數次接觸到外界空氣,因此將極大的影響工件的熱處理的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隧道爐,包括:

上料部,用于接收工件;

預熱部,與所述上料部連接,用于對所述工件進行預熱;

恒溫部,與所述預熱部連接,用于恒溫加熱所述工件;

保溫部,與所述恒溫部連接,用于對所述工件進行保溫;

急冷部,與所述過度部連接,用于快速冷卻所述工件;

冷卻部,與所述急冷部連接,用于持續冷卻所述工件;

下料部,與所述冷卻部連接,用于接收所述工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料部包括上料升降臺和入料區,所述入料區與所述上料升降臺連接,所述入料區還與所述預熱部連接;

所述上料升降臺包括上料座、上料架和上料升降桿,所述上料升降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上料座和上料架連接;

所述入料區包括入料機臺、入料傳送鏈板、入料滾筒和入料電機,所述入料傳送鏈板位于所述入料機臺的頂部,兩個所述入料滾筒分別位于所述入料傳送鏈板的兩端并與所述入料機臺的頂部可轉動的連接;

所述入料電機固定在所述機臺內并與所述入料滾筒通過鏈條連接,并向所述入料滾筒輸出扭矩;兩個所述入料滾筒中的任一入料滾筒與所述入料電機連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預熱部包括預熱機臺、預熱管、預熱風機、預熱傳送鏈板、預熱滾筒、預熱外殼、預熱電機和預熱提升門;所述預熱機臺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上料部和恒溫部連接;

所述預熱外殼固定在所述預熱機臺的頂部,所述預熱傳送鏈板位于所述預熱機臺頂部,并位于所述預熱外殼內部;所述預熱滾筒具有兩個,兩個所述預熱滾筒分別位于所述預熱傳送鏈板的兩端,并分別與所述預熱機臺的頂部可轉動的連接,兩個所述預熱滾筒之間還通過連通相互連接;

所述預熱電機固定在所述預熱機臺內部并與所述預熱滾筒通過鏈條連接;所述預熱電機與兩個所述預熱滾筒中的任一預熱滾筒連接,所述預熱管位于所述預熱外殼內部的側面,所述預熱風機固定在所述預熱外殼的頂部,所述預熱風機的送風口位于所述預熱外殼內部的頂端;所述預熱提升門與所述預熱外殼朝向所述上料部的一側滑動連接;

所述預熱管為不銹鋼管,所述預熱外殼的內側由不銹鋼板制成,所述預熱外殼的外側為經高溫靜電噴塑的A3板制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恒溫部包括恒溫機臺、恒溫管、恒溫風機、恒溫傳送鏈板、恒溫滾筒、恒溫外殼、恒溫電機、恒溫前提升門和恒溫后提升門;所述恒溫機臺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預熱部和保溫部連接;

所述恒溫外殼固定在所述恒溫機臺的頂部,所述恒溫傳送鏈板位于所述恒溫機臺頂部,并位于所述恒溫外殼內部;所述恒溫滾筒具有兩個,兩個所述恒溫滾筒分別位于所述恒溫傳送鏈板的兩端,并分別與所述恒溫機臺的頂部可轉動的連接,兩個所述恒溫滾筒之間還通過連通相互連接;

所述恒溫電機固定在所述恒溫機臺內部并與所述恒溫滾筒通過鏈條連接;所述恒溫電機與兩個所述恒溫滾筒中的任一恒溫滾筒連接,所述恒溫管位于所述恒溫外殼內部的側面,所述恒溫風機固定在所述恒溫外殼的頂部,所述恒溫風機的送風口位于所述恒溫外殼內部的頂端;所述恒溫前提升門與所述恒溫外殼朝向所述預熱部的一側滑動連接,所述恒溫后提升門與所述恒溫外殼朝向所述保溫部的一側滑動連接;

所述恒溫管為不銹鋼管,所述恒溫外殼的內側由不銹鋼板制成,所述恒溫外殼的外側為經高溫靜電噴塑的A3板制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保溫部包括保溫機臺、保溫排煙機、保溫傳送鏈板、保溫滾筒、保溫外殼和保溫電機;所述保溫機臺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恒溫部和急冷部連接;

所述保溫外殼固定在所述保溫機臺的頂部,所述保溫傳送鏈板位于所述保溫機臺頂部,并位于所述保溫外殼內部;所述保溫滾筒具有兩個,兩個所述保溫滾筒分別位于所述保溫傳送鏈板的兩端,并分別與所述保溫機臺的頂部可轉動的連接,兩個所述保溫滾筒之間還通過連通相互連接;

所述保溫電機固定在所述保溫機臺內部并與所述保溫滾筒通過鏈條連接;所述保溫電機與兩個所述保溫滾筒中的任一保溫滾筒連接,所述保溫排煙機固定在所述保溫外殼的頂部,所述保溫排煙機的抽風口位于所述保溫外殼內部的頂端,所述保溫排煙機的排風口位于所述保溫外殼的外部。

上述方案中,所述急冷部包括急冷機臺、傳送車、急冷外殼、急冷風機和急冷提升門;所述急冷機臺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保溫部和冷卻部連接;

所述急冷外殼固定在所述急冷機臺的頂部,所述傳送車位于所述急冷機臺的頂部并位于所述急冷外殼內部,所述傳送車可在所述急冷機臺上往復移動;所述急冷風機固定在所述急冷外殼的頂部,所述急冷風機的風扇位于所述急冷外殼內部或外部;

所述傳送車包括傳送架、傳送輪、車載傳送鏈板、傳送電機、車載電機和傳送滾筒;所述傳送輪可轉動的連接在所述傳送架的底部,所述車載傳動帶位于所述傳送架的頂部,所述傳送滾筒具有兩個,兩個所述傳送滾筒位于所述車載傳送鏈板的兩端并與所述傳送架的頂部可轉動的連接;所述傳送電機和車載電機固定在所述傳送架內部,所述傳送電機與所述傳送滾筒通過鏈條連接,所述車載電機與所述傳送輪通過鏈條連接;所述傳送電機與兩個所述傳送滾筒中任一傳送滾筒連接;所述急冷提升門與所述急冷外殼朝向所述冷卻部的一側滑動連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冷卻部包括冷卻機臺、冷卻風機、冷卻傳送鏈板、冷卻滾筒、冷卻外殼、冷卻電機、蒸發器、冷凝器和冷卻軟簾;所述冷卻機臺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急冷部和下料部連接;

所述冷卻外殼固定在所述冷卻機臺的頂部,所述冷卻傳送鏈板位于所述冷卻機臺頂部,并位于所述冷卻外殼內部;所述冷卻滾筒具有兩個,兩個所述冷卻滾筒分別位于所述冷卻傳送鏈板的兩端,并分別與所述冷卻機臺的頂部可轉動的連接,兩個所述冷卻滾筒之間還通過連通相互連接;所述冷卻軟簾具有兩個,兩個所述冷卻軟簾分別與所述冷卻外殼朝向所述急冷部的一側,以及所述冷卻外殼朝向所述下料部的一側連接;

所述冷卻電機固定在所述冷卻機臺內部并與所述冷卻滾筒通過鏈條連接;所述冷卻電機與兩個所述冷卻滾筒中的任一冷卻滾筒連接,所述冷卻風機與所述冷卻外殼連接,用于向所述冷卻外殼內部輸出冷風并圍繞所述工件流動,所述蒸發器與所述冷卻外殼連接,用于吸收圍繞所述工件流動后的冷風;所述冷凝器固定在所述冷卻外殼的內部,用于匯集冷卻工件所形成水滴的水蒸氣。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料部包括下料升降臺和出料區,所述出料區與所述下料升降臺連接,所述出料區還與所述冷卻部連接;

所述下料升降臺包括下料座、下料架和下料升降桿,所述下料升降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下料座和下料架連接;

所述出料區包括出料機臺、出料傳送鏈板、出料滾筒和出料電機,所述出料傳送鏈板位于所述出料機臺的頂部,兩個所述出料滾筒分別位于所述出料傳送鏈板的兩端并與所述出料機臺的頂部可轉動的連接;

所述出料電機固定在所述機臺內并與所述出料滾筒通過鏈條連接,并向所述出料滾筒輸出扭矩;兩個所述出料滾筒中的任一出料滾筒與所述出料電機連接。

上述方案中,還包括控制裝置和軌道;所述控制裝置分別與所述上料部、預熱部、恒溫部、保溫部、急冷部、冷卻部和下料部連接;所述上料部和下料部分別與所述軌道滑動連接。

一種工件熱處理工藝,利用上述的隧道爐,包括以下步驟:

S1.將工件放置在上料升降臺的上料架上,操作上料升降臺使上料架上升至與入料機臺頂部平齊的位置,操作控制裝置使入料電機通過入料滾筒帶動入料傳送鏈板轉動,將位于上料架上的工件移動至所述入料傳送鏈板上;

S2.操作所述控制裝置使預熱提升門向上移動,使預熱外殼朝向上料部的一側與外界連通;再次操作所述控制裝置使所述入料傳送鏈板將工件移動至預熱傳送鏈板上,再使所述預熱提升門向下移動,使所述預熱外殼朝向所述上料部一側與外界隔絕;

S3.通過調節所述控制裝置,設定預熱管的溫度為165℃-175℃,操作所述控制裝置啟動預熱風機和預熱管,所述預熱管對所述工件進行預熱,所述預熱風機使預熱外殼內的空氣流動,用于將所述預熱管輻射的熱量傳送至所述工件的各個位置,使所述工件均勻受熱;

S4.操作所述控制裝置使恒溫前提升門向上移動,使恒溫外殼與所述預熱外殼相互連通;再次操作所述控制裝置使所述預熱電機通過預熱滾筒帶動預熱傳送鏈板轉動,將位于所述預熱傳送鏈板上的所述工件傳送至恒溫傳送鏈板;操作所述控制裝置使所述恒溫前提升門向下移動,使所述恒溫外殼與所述預熱外殼相互隔絕;

S5.通過調節所述控制裝置,設定恒溫管的溫度為175℃,設定恒溫管的加熱時間為20分鐘;操作所述控制裝置啟動恒溫風機和恒溫管,所述恒溫管對所述工件進行恒溫,所述恒溫風機使恒溫外殼內的空氣流動,用于將所述恒溫管輻射的熱量傳送至所述工件的各個位置,使所述工件均勻受熱;

S6.所述恒溫管的加熱時間結束后,操作所述控制裝置使恒溫后提升門向上移動,使所述恒溫外殼與保溫外殼相互連通;再次操作所述控制裝置使所述恒溫電機通過恒溫滾筒帶動恒溫傳送鏈板轉動,將位于所述恒溫傳送鏈板的工件傳送至保溫傳送鏈板;操作所述控制裝置使所述恒溫后提升門向下移動,使所述恒溫外殼與所述保溫外殼相互隔絕;

S7.操作所述控制裝置啟動保溫排煙機,將所述工件在保溫外殼內散發的煙霧或氣體排出至外界;

S8.調節所述控制裝置設定急冷風機的輸出溫度不高于20℃;操作所述控制裝置使保溫提升門向上移動,使所述保溫外殼與急冷外殼相互連通;再次操作所述控制裝置使保溫電機通過保溫滾筒帶動保溫傳送鏈板轉動,將所述工件移動至傳送車的車載傳送鏈板上;操作所述控制裝置啟動所述急冷風機,所述急冷風機通過急冷風機的風扇向急冷外殼內輸出溫度不高于20℃的冷風,以冷卻所述工件;

S9.操作所述控制裝置使傳送電機帶動傳送輪轉動,使傳送車移動至所述急冷外殼與冷卻外殼連通的位置;再次操作所述控制裝置使車載電機通過傳送滾輪帶動車載傳送鏈板轉動,將工件穿過軟簾并移動至冷卻傳送鏈板上;

S10.調節所述控制裝置設定冷卻風機的輸出溫度不高于6℃;操作所述控制裝置啟動冷卻風機輸出溫度不高于6℃的冷風以冷卻所述工件;所述冷卻風機輸出的冷風圍繞所述工件流動并最終流向蒸發器,所述蒸發器吸收所述冷卻風機輸出的冷風冷卻所述工件時所產生的水蒸氣;

S11.操作所述控制裝置使冷卻電機通過冷卻滾筒帶動冷卻傳送鏈板移動,將工件穿過軟簾并移動至所述出料傳送鏈板上;操作所述控制裝置使出料電機通過出料滾筒帶動所述出料傳送鏈板轉動,將所述工件移動至下料升降臺的下料架上;

S12.操作所述下料升降臺使下料升降桿帶動所述下料架向下移動。

本發明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提供一種隧道爐和工件熱處理工藝,通過控制裝置控制上料部、預熱部、恒溫部、保溫部、急冷部、冷卻部和下料部自動對工件進行預熱、恒溫加熱、保溫排煙、急速冷卻以及持續冷卻等操作,提高了工件熱處理的自動化水平和工件熱處理效果,減少了人工,進而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生產過程中的工傷率;同時,隧道爐還避免了工件在熱處理過程中與外界空氣接觸的情況,因此極大的保證了工件的熱處理效果,并且還提高了工件加熱的均勻度及加熱效果,工件的冷卻定型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一種隧道爐的俯視透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B-B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一種隧道爐中預熱部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一種隧道爐中保溫部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一種隧道爐中冷卻部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料部 2、預熱部 3、恒溫部 4、保溫部

5、急冷部 6、冷卻部 7、下料部 8、控制裝置

9、軌道 10、工件

11、上料升降臺 12、入料區 111、上料座 112、上料架

113、上料升降桿 121、入料機臺 122、入料傳送鏈板

123、入料滾筒 124、入料電機

21、預熱機臺 22、預熱管 23、預熱風機 24、預熱傳送鏈板

25、預熱滾筒 26、預熱外殼 27、預熱電機 28、預熱提升門

31、恒溫機臺 32、恒溫管 33、恒溫風機 34、恒溫傳送鏈板

35、恒溫滾筒 36、恒溫外殼 37、恒溫電機

38、恒溫前提升門 39、恒溫后提升門

41、保溫機臺 42、保溫排煙機 43、保溫傳送鏈板

44、保溫滾筒 45、保溫外殼 46、保溫電機 47、保溫提升門

51、急冷機臺 52、傳送車 53、急冷外殼 54、急冷風機

55、急冷提升門 521、傳送架 522、傳送輪 523、車載傳送鏈板

524、傳送電機 525、車載電機 526、傳送滾筒

61、冷卻機臺 62、冷卻風機 63、冷卻傳送鏈板

64、冷卻滾筒 65、冷卻外殼 66、冷卻電機 67、蒸發器

71、下料升降臺 72、出料區 711、下料座

712、下料架 713、下料升降桿 721、出料機臺

722、出料傳送鏈板 723、出料滾筒 724、出料電機

Y為預熱風機輸出風流的流動軌跡

H為恒溫風機輸出風流的流動軌跡

L為冷卻風機輸出風流的流動軌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1-6所示,本發明是一種隧道爐,包括:

上料部1,用于接收工件10;

預熱部2,與上料部1連接,用于對工件10進行預熱;

恒溫部3,與預熱部2連接,用于恒溫加熱工件10;

保溫部4,與恒溫部3連接,用于對工件10進行保溫;

急冷部5,與過度部連接,用于快速冷卻工件10;

冷卻部6,與急冷部5連接,用于持續冷卻工件10;

下料部7,與冷卻部6連接,用于接收工件10。

具體的,上料部1包括上料升降臺11和入料區12,入料區12與上料升降臺11連接,入料區12還與預熱部2連接;

上料升降臺11包括上料座111、上料架112和上料升降桿113,上料升降桿113的兩端分別與上料座111和上料架112連接;

入料區12包括入料機臺121、入料傳送鏈板122、入料滾筒123和入料電機124,入料傳送鏈板122位于入料機臺121的頂部,兩個入料滾筒123分別位于入料傳送鏈板122的兩端并與入料機臺121的頂部可轉動的連接;

入料電機124固定在機臺內并與入料滾筒123通過鏈條連接,并向入料滾筒123輸出扭矩;兩個入料滾筒123中的任一入料滾筒123與入料電機124連接。

具體的,預熱部2包括預熱機臺21、預熱管22、預熱風機23、預熱傳送鏈板24、預熱滾筒25、預熱外殼26、預熱電機27和預熱提升門28;預熱機臺21的兩端分別與上料部1和恒溫部3連接;

預熱外殼26固定在預熱機臺21的頂部,預熱傳送鏈板24位于預熱機臺21頂部,并位于預熱外殼26內部;預熱滾筒25具有兩個,兩個預熱滾筒25分別位于預熱傳送鏈板24的兩端,并分別與預熱機臺21的頂部可轉動的連接,兩個預熱滾筒25之間還通過連通相互連接;

預熱電機27固定在預熱機臺21內部并與預熱滾筒25通過鏈條連接;預熱電機27與兩個預熱滾筒25中的任一預熱滾筒25連接,預熱管22位于預熱外殼26內部的側面,預熱風機23固定在預熱外殼26的頂部,預熱風機23的送風口位于預熱外殼26內部的頂端;預熱提升門28與預熱外殼26朝向上料部1的一側滑動連接;

預熱管22為不銹鋼管,預熱外殼26的內側由不銹鋼板制成,預熱外殼26的外側為經高溫靜電噴塑的A3板制成,使其耐腐蝕、抗氧化、易清洗。

優選的,預熱加熱裝置為電加熱導熱油爐,預熱加熱裝置與預熱管22連接以加熱預熱管22內部的導熱介質,進而提升預熱外殼26內部的溫度;其中,預熱加熱裝置可固定在預熱外殼26的內部,也可固定在預熱外殼26的外部。

可選的,預熱加熱裝置為蒸汽加熱器,預熱加熱裝置與預熱管22連接以加熱預熱管22內部的導熱介質,進而提升預熱外殼26內部的溫度;其中,預熱加熱裝置可固定在預熱外殼26的內部,也可固定在預熱外殼26的外部。

可選的,預熱加熱室為燃氣鍋爐,預熱加熱裝置與預熱管22連接以加熱預熱管22內部的導熱介質,進而提升預熱外殼26內部的溫度;其中,預熱加熱裝置只可固定在預熱外殼26的外部,燃氣鍋爐可采用天然氣或液化氣作為加熱燃料。

具體的,恒溫部3包括恒溫機臺31、恒溫管32、恒溫風機33、恒溫傳送鏈板34、恒溫滾筒35、恒溫外殼36、恒溫電機37、恒溫前提升門38和恒溫后提升門39;恒溫機臺31的兩端分別與預熱部2和保溫部4連接;

恒溫外殼36固定在恒溫機臺31的頂部,恒溫傳送鏈板34位于恒溫機臺31頂部,并位于恒溫外殼36內部;恒溫滾筒35具有兩個,兩個恒溫滾筒35分別位于恒溫傳送鏈板34的兩端,并分別與恒溫機臺31的頂部可轉動的連接,兩個恒溫滾筒35之間還通過連通相互連接;

恒溫電機37固定在恒溫機臺31內部并與恒溫滾筒35通過鏈條連接;恒溫電機37與兩個恒溫滾筒35中的任一恒溫滾筒35連接,恒溫管32位于恒溫外殼36內部的側面,恒溫風機33固定在恒溫外殼36的頂部,恒溫風機33的送風口位于恒溫外殼36內部的頂端;恒溫前提升門38與恒溫外殼36朝向預熱部2的一側滑動連接,恒溫后提升門39與恒溫外殼36朝向保溫部4的一側滑動連接;

恒溫管32為不銹鋼管,恒溫外殼36的內側由不銹鋼板制成,恒溫外殼36的外側為經高溫靜電噴塑的A3板制成,使其耐腐蝕、抗氧化、易清洗。

進一步的,恒溫部3還包括恒溫加熱裝置(圖中未示出)用于加熱恒溫管32內部的導熱介質;

優選的,恒溫加熱裝置為電加熱導熱油爐,恒溫加熱裝置與恒溫管32連接以加熱恒溫管32內部的導熱介質,進而提升恒溫外殼36內部的溫度;其中,恒溫加熱裝置可固定在恒溫外殼36的內部,也可固定在恒溫外殼36的外部。

可選的,恒溫加熱裝置為蒸汽加熱器,恒溫加熱裝置與恒溫管32連接以加熱恒溫管32內部的導熱介質,進而提升恒溫外殼36內部的溫度;其中,恒溫加熱裝置可固定在恒溫外殼36的內部,也可固定在恒溫外殼36的外部。

可選的,恒溫加熱室為燃氣鍋爐,恒溫加熱裝置與恒溫管32連接以加熱恒溫管32內部的導熱介質,進而提升恒溫外殼36內部的溫度;其中,恒溫加熱裝置只可固定在恒溫外殼36的外部,燃氣鍋爐可采用天然氣或液化氣作為加熱燃料。

具體的,保溫部4包括保溫機臺41、保溫排煙機42、保溫傳送鏈板43、保溫滾筒44、保溫外殼45和保溫電機46;保溫機臺41的兩端分別與恒溫部3和急冷部5連接;

保溫外殼45固定在保溫機臺41的頂部,保溫傳送鏈板43位于保溫機臺41頂部,并位于保溫外殼45內部;保溫滾筒44具有兩個,兩個保溫滾筒44分別位于保溫傳送鏈板43的兩端,并分別與保溫機臺41的頂部可轉動的連接,兩個保溫滾筒44之間還通過連通相互連接;

保溫電機46固定在保溫機臺41內部并與保溫滾筒44通過鏈條連接;保溫電機46與兩個保溫滾筒44中的任一保溫滾筒44連接,保溫排煙機42固定在保溫外殼45的頂部,保溫排煙機42的抽風口位于保溫外殼45內部的頂端,保溫排煙機42的排風口位于保溫外殼45的外部;

保溫部4還包括保溫提升門47,保溫提升門47與保溫外殼45朝向急冷部5的一側滑動連接;

具體的,急冷部5包括急冷機臺51、傳送車52、急冷外殼53、急冷風機54和急冷提升門55;急冷機臺51的兩端分別與保溫部4和冷卻部6連接;

急冷外殼53固定在急冷機臺51的頂部,傳送車52位于急冷機臺51的頂部并位于急冷外殼53內部,傳送車52可在急冷機臺51上往復移動;急冷風機54固定在急冷外殼53的頂部;

傳送車52包括傳送架521、傳送輪522、車載傳送鏈板523、傳送電機524、車載電機525和傳送滾筒526;傳送輪522可轉動的連接在傳送架521的底部,車載傳動帶位于傳送架521的頂部,傳送滾筒526具有兩個,兩個傳送滾筒526位于車載傳送鏈板523的兩端并與傳送架521的頂部可轉動的連接;傳送電機524和車載電機525固定在傳送架521內部,傳送電機524與傳送滾筒526通過鏈條連接,車載電機525與傳送輪522通過鏈條連接;傳送電機524與兩個傳送滾筒526中任一傳送滾筒526連接;急冷提升門55與急冷外殼53朝向冷卻部6的一側滑動連接。

優選的,急冷風機54的風扇位于急冷外殼53內部;

可選的,急冷部5具有固定在急冷外殼53的外部,并與急冷外殼53的內部連通的急冷罩體(圖中未示出),急冷風機54的風扇固定在急冷罩體的內部,并向急冷外殼53內部輸出冷風,通過將急冷風機54設置在急冷外殼53的外部,擴大的了急冷外殼內部的空間,以適應大尺寸工件10的急冷工作。

具體的,冷卻部6包括冷卻機臺61、冷卻風機62、冷卻傳送鏈板63、冷卻滾筒64、冷卻外殼65、冷卻電機66、蒸發器67和冷卻軟簾(圖中未示出);冷卻機臺61的兩端分別與急冷部5和下料部7連接;

冷卻外殼65固定在冷卻機臺61的頂部,冷卻傳送鏈板63位于冷卻機臺61頂部,并位于冷卻外殼65內部;冷卻滾筒64具有兩個,兩個冷卻滾筒64分別位于冷卻傳送鏈板63的兩端,并分別與冷卻機臺61的頂部可轉動的連接,兩個冷卻滾筒64之間還通過連通相互連接;冷卻軟簾(圖中未示出)具有兩個,兩個冷卻軟簾(圖中未示出)分別與冷卻外殼65朝向急冷部5的一側,以及冷卻外殼65朝向下料部7的一側連接;

冷卻電機66固定在冷卻機臺61內部并與冷卻滾筒64通過鏈條連接;冷卻電機66與兩個冷卻滾筒64中的任一冷卻滾筒64連接,冷卻風機62固定在冷卻外殼65的側壁上,冷卻風機62的風扇位于冷卻外殼65內部的側面,蒸發器67固定在冷卻風機62內部的側壁上,蒸發器67位于冷卻風機62的風扇的下方。;

冷卻風機66與冷卻外殼65連接,用于向冷卻外殼65內部輸出冷風并圍繞工件10流動,蒸發器67與冷卻外殼65連接,用于吸收圍繞工件10流動后的冷風;冷凝器(圖中未示出)固定在冷卻外殼65的內部,用于匯集冷卻工件10所形成水滴的水蒸氣。

優選的,冷卻風機62固定在冷卻外殼65的側壁上,冷卻風機62的風扇位于冷卻外殼65內部的側面,蒸發器67固定在冷卻風機62內部的側壁上,蒸發器67位于冷卻風機62的風扇的下方。

可選的,冷卻風機62固定在冷卻外殼65的頂部,冷卻風機62的風扇位于冷卻外殼65內部的頂面,蒸發器67固定在冷卻風機62內部的頂面上。

可選的,冷卻部6還包括固定在冷卻外殼65的外側頂部,并與冷卻外殼65內部連通的冷卻罩體(圖中未示出),冷卻風機62和蒸發器67固定在冷卻罩體內部,用于擴大冷卻外殼內部空間,以適應大尺寸工件10的冷卻工作。

具體的,下料部7包括下料升降臺71和出料區72,出料區72與下料升降臺71連接,出料區72還與冷卻部6連接;

下料升降臺71包括下料座711、下料架712和下料升降桿713,下料升降桿713的兩端分別與下料座711和下料架712連接;

出料區72包括出料機臺721、出料傳送鏈板722、出料滾筒723和出料電機724,出料傳送鏈板722位于出料機臺721的頂部,兩個出料滾筒723分別位于出料傳送鏈板722的兩端并與出料機臺721的頂部可轉動的連接;

出料電機724固定在機臺內并與出料滾筒723通過鏈條連接,并向出料滾筒723輸出扭矩;兩個出料滾筒723中的任一出料滾筒723與出料電機724連接。

優選的,隧道爐還包括控制裝置8和軌道9;控制裝置8分別與上料部1、預熱部2、恒溫部3、保溫部4、急冷部5、冷卻部6和下料部7連接;上料部1和下料部7分別與軌道9滑動連接。

一種工件熱處理工藝,利用上述隧道爐,包括以下步驟:

S1.將工件10放置在上料升降臺11的上料架112上,操作上料升降臺11使上料架112上升至與入料機臺121頂部平齊的位置,操作控制裝置8使入料電機124通過入料滾筒123帶動入料傳送鏈板122轉動,將位于上料架112上的工件10移動至入料傳送鏈板122上;

S2.操作控制裝置8使預熱提升門28向上移動,使預熱外殼26朝向上料部1的一側與外界連通;再次操作控制裝置8使入料傳送鏈板122將工件10移動至預熱傳送鏈板24上,再使預熱提升門28向下移動,使預熱外殼26朝向上料部1一側與外界隔絕;

S3.通過調節控制裝置8,設定預熱管22的溫度為165℃-175℃,操作控制裝置8啟動預熱風機23和預熱管22,預熱管22對工件10進行預熱,預熱風機23使預熱外殼26內的空氣流動,用于將預熱管22輻射的熱量傳送至工件10的各個位置,使工件10均勻受熱;

S4.操作控制裝置8使恒溫前提升門38向上移動,使恒溫外殼36與預熱外殼26相互連通;再次操作控制裝置8使預熱電機27通過預熱滾筒25帶動預熱傳送鏈板24轉動,將位于預熱傳送鏈板24上的工件10傳送至恒溫傳送鏈板34;操作控制裝置8使恒溫前提升門38向下移動,使恒溫外殼36與預熱外殼26相互隔絕;

S5.通過調節控制裝置8,設定恒溫管32的溫度為175℃,設定恒溫管32的加熱時間為20分鐘;操作控制裝置8啟動恒溫風機33和恒溫管32,恒溫管32對工件10進行恒溫,恒溫風機33使恒溫外殼36內的空氣流動,用于將恒溫管32輻射的熱量傳送至工件10的各個位置,使工件10均勻受熱;

S6.恒溫管32的加熱時間結束后,操作控制裝置8使恒溫后提升門39向上移動,使恒溫外殼36與保溫外殼45相互連通;再次操作控制裝置8使恒溫電機37通過恒溫滾筒35帶動恒溫傳送鏈板34轉動,將位于恒溫傳送鏈板34的工件10傳送至保溫傳送鏈板43;操作控制裝置8使恒溫后提升門39向下移動,使恒溫外殼36與保溫外殼45相互隔絕;

S7.操作控制裝置8啟動保溫排煙機42,將工件10在保溫外殼45內散發的煙霧或氣體排出至外界;

S8.調節控制裝置8設定急冷風機54的輸出溫度不高于20℃;操作控制裝置8使保溫提升門47向上移動,使保溫外殼45與急冷外殼53相互連通;再次操作控制裝置8使保溫電機46通過保溫滾筒44帶動保溫傳送鏈板43轉動,將工件10移動至傳送車52的車載傳送鏈板523上;操作控制裝置8啟動急冷風機54,急冷風機54通過急冷風機54的風扇向急冷外殼53內輸出溫度不高于20℃的冷風,以冷卻工件10;

S9.操作控制裝置8使傳送電機524帶動傳送輪522轉動,使傳送車52移動至急冷外殼53與冷卻外殼65連通的位置;再次操作控制裝置8使車載電機525通過傳送滾輪帶動車載傳送鏈板523轉動,將工件10穿過軟簾并移動至冷卻傳送鏈板63上;

S10.調節控制裝置8設定冷卻風機62的輸出溫度不高于6℃;操作控制裝置8啟動冷卻風機62輸出溫度不高于6℃的冷風以冷卻工件10;冷卻風機62輸出的冷風圍繞工件10流動并最終流向蒸發器67,蒸發器67吸收冷卻風機62輸出的冷風冷卻工件10時所攜帶的熱量并傳送至外界,冷凝器吸收冷卻風機62輸出的冷風冷卻工件10時產生的水蒸氣;

S11.操作控制裝置8使冷卻電機66通過冷卻滾筒64帶動冷卻傳送鏈板63移動,將工件10穿過軟簾并移動至出料傳送鏈板722上;操作控制裝置8使出料電機724通過出料滾筒723帶動出料傳送鏈板722轉動,將工件10移動至下料升降臺71的下料架712上;

S12.操作下料升降臺71使下料升降桿713帶動下料架712向下移動。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多县| 揭东县| 都江堰市| 南宫市| 柳江县| 克拉玛依市| 庐江县| 饶河县| 石林| 平湖市| 安阳县| 宁强县| 邯郸市| 漳平市| 临邑县| 临澧县| 衡山县| 英德市| 铜梁县| 沙坪坝区| 通渭县| 育儿| 深泽县| 邯郸县| 景洪市| 蒙自县| 梧州市| 宜丰县| 祁门县| 额济纳旗| 盘山县| 河西区| 莎车县| 双柏县| 余江县| 西盟| 武宣县| 苍山县| 衡东县| 临朐县| 苍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