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的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多規格、多用途套類零件精密磨夾具。
背景技術:
精密套類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和形位公差要求都很高,其內孔的尺寸精度一般要求在0.005~0.01mm以內,圓柱度一般要求在0.002~0.005mm以內,內孔和外圓同軸度及端面跳動一般要求在0.002~0.005mm以內。其精密加工一般利用萬能磨床進行磨削加工,采用專用芯棒裝夾工件,工件的裝拆比較繁瑣,有時因結構和尺寸限制,還需要掉頭分兩次裝夾,第二次裝夾還得以前面已經磨削的面為基準校調,不僅時間長,而且會產生累積測量誤差,生產效率低,再加上夾具本身的制造精度也不高、穩定性差,導致零件的加工質量得不到保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多規格、多用途套類零件精密磨夾具,解決精密套類零件內外圓的同軸度及其端面的垂直度問題,提高精密套類零件的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規格、多用途套類零件精密磨夾具,具有一次裝夾在萬能數控精密磨床三爪卡盤上的夾具體,夾具體的定位孔內通過第一螺釘安裝有芯軸,芯軸的外圓套有用于定位并夾緊套類零件的漲套,夾具體與套類零件之間通過第二螺釘安裝有定位套,定位套上通過緊定螺釘安裝有便于萬能數控精密磨床對套類零件的內孔及內孔端面進行精磨的鉤形壓板;該夾具還具有通過第三螺釘安裝在套類零件內孔中且便于萬能數控精密磨床對套類零件的外圓及外圓端面進行精磨的墊圈。
進一步具體地說,所述的漲套與套類零件之間的間隙為0.02~0.03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決精密套類零件內外圓的同軸度及其端面的垂直度問題,提高精密套類零件的生產效率;先使用漲套夾緊套類零件,然后在套類零件的內孔中安裝墊圈,進一步夾緊套類零件,磨削套類零件的外圓及外圓端面,然后拆除墊圈,使用鉤形壓板夾緊套類零件,磨削套類零件的內孔及內孔端面;同品種多規格尺寸的套類零件只要更換墊圈、漲套以及定位套即可;去除定位套,增加夾緊接觸面積,可用于外圓無密封槽套類零件的內外圓及端面的精密磨削;一套精密磨夾具一次裝夾,實現多尺寸規格、多用途套類零件的內外圓及端面的精密磨削。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做簡單地介紹。
圖1是套類零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漲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帶定位銷的過渡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精磨套類零件外圓及外圓端面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精磨套類零件內孔及內孔端面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的標號為:1、夾具體;2、第一螺釘;3、芯軸;4、漲套;5、定位銷;6、定位套;7、第三螺釘;8、緊定螺釘;9、鉤形壓板;10、墊圈;11、定位銷;12、過渡圈。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見圖1~6,一種多規格、多用途套類零件精密磨夾具,套類零件靠近后端的外圓上具有預先加工的密封槽,且套類零件的后端還具有向內的凸圈,該夾具具有一次裝夾在萬能數控精密磨床三爪卡盤上的夾具體1,夾具體1前端中部的定位孔內安裝有芯軸3,芯軸3后端中部的定位孔內穿設有第一螺釘2,第一螺釘2的螺紋部與夾具體1后端中部的螺紋孔螺紋連接,即夾具體1的定位孔內通過第一螺釘2安裝有芯軸3。芯軸3的前端套設有用于定位并夾緊套類零件的漲套4,漲套4的外壁與套類零件上的凸圈內壁相接觸。夾具體1的前端凸臺與套類零件的后端面之間通過第二螺釘安裝有定位套6,定位套6中部定位孔的內壁與漲套4的外壁相接觸;定位套6上通過緊定螺釘8安裝有便于萬能數控精密磨床對套類零件的內孔及內孔端面進行精磨的鉤形壓板9,鉤形壓板9的前端鉤住套類零件的密封槽;該夾具還具有安裝在套類零件內孔中的墊圈10,墊圈10的后端面與套類零件的凸圈前端面相接觸,墊圈10的中部定位孔內穿設有第三螺釘7,第三螺釘7的螺紋部與芯軸3前端中部的螺紋孔螺紋連接,即套類零件的內孔中通過第三螺釘7安裝有便于萬能數控精密磨床對套類零件的外圓及外圓端面進行精磨的墊圈10。漲套4與套類零件之間的間隙為0.02~0.03mm。
漲套4為內孔帶雙錐面的回轉套類零件,外表面開設有若干條等分、交錯的不通窄槽,漲套4用于套類零件的定位夾緊,兩端面均開設有若干個等分的定位孔,便于漲套4在使用過程中出現變形時能及時修磨,保證夾具的定位精度。芯軸3為雙錐面帶導向功能的回轉軸類零件,漲套4和芯軸3通過止動銷聯接在一起,防止夾具在使用時漲套4發生轉動,而導致夾具配合面部分拉毛,最終影響夾具的精度。夾具體1為帶定位孔的回轉軸類零件,用于芯軸3的軸向定位。鉤形壓板9為扇形。定位套6為回轉套類零件,用于套類零件磨削時的軸向定位。
該多規格、多用途套類零件精密磨夾具正式使用前,將磨夾具裝夾在萬能數控精密磨床的三爪卡盤上,按漲套4端面孔的數量,使用相應的定位銷11將過渡圈12和漲套4裝配在一起,擰緊第一螺釘2,使漲套4處于漲緊狀態,磨定位套6端面及漲套4的外圓,保證漲套4和套類零件的間隙在0.02mm以內,過渡圈12為磨削漲套4外圓用的過渡工裝,過渡圈12上有孔,孔的數量和漲套4上的定位孔的數量一致,位置一致,是與開槽后處于自然狀態下的漲套4一起加工的,過渡圈12的端面和漲套4的端面孔附近用電刻對應的標記,定位銷11與漲套4的孔配合間隙為0.01mm,定位銷11與過渡圈12的孔配合間隙為0.01mm。
該多規格、多用途套類零件精密磨夾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首先擰緊第一螺釘2,芯軸3沿夾具體1的定位孔軸向移動,帶動漲套4沿夾具體1的定位孔軸向移動,漲套4的外圓逐漸變大,漲套4的外壁與套類零件中部定位孔的內壁后端之間的接觸更加緊密,實現漲套4與套類零件的定位及夾緊;
步驟2:然后擰緊第三螺釘7,墊圈10的后端面與套類零件中部定位孔前端的內孔側壁之間的接觸更加緊密,實現墊圈10和第三螺釘7對套類零件的進一步夾緊;
步驟3:再利用精密萬能數控磨床對套類零件的外圓及外圓端面進行精磨;
步驟4:進一步擰緊緊定螺釘8,實現定位套6、鉤形壓板9和緊定螺釘8對套類零件的夾緊,并松開第三螺釘7,拆除墊圈10;
步驟5:再利用精密萬能數控磨床對套類零件的內孔及內孔端面進行精磨。
套類零件無論是處于磨外圓及端面狀態,還是過渡到磨內孔及端面狀態下,始終處于夾緊狀態,因此,本實用新型可以實現在萬能數控精磨磨床上一次裝夾,完成套類零件的內外圓及端面的磨削,生產效率高,形位公差精度可以控制在0.001mm以內。另外,本夾具也可用于普通萬能磨床上磨削也能達到提高磨削質量,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的效果。
所謂的多規格是對于內孔尺寸變化較大的軸套類零件磨削加工時,在漲套4外圓附加兩端帶孔的過渡套,過渡套被剖分為多瓣,漲套4可以通過過渡套夾緊要加工的零件;同品種多規格尺寸的套類零件只要更換墊圈10、漲套4以及定位套6即可;去除定位套6,增加夾緊接觸面積,可用于外圓無密封槽套類零件的內外圓及端面的精密磨削;一套精密磨夾具一次裝夾,實現多尺寸規格、多用途套類零件的內外圓及端面的精密磨削。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