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磨頭主軸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磨頭主軸組件。
背景技術:
現有的磨頭主軸組件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會發生冷卻水倒流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會導致磨頭主軸和主軸軸承的壽命降低,增加了用戶的成本,很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磨頭主軸組件,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加工過程中冷卻水倒流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磨頭主軸組件,包括主軸,所述主軸的外部依次設有隔套機構和主軸殼體,所述主軸兩端分別設有磨輪座和主軸帶輪,所述主軸殼體與所述主軸之間設有軸承,該軸承與所述隔套機構接觸,所述軸承外部還設有軸承蓋,所述主軸與所述磨輪座之間設有飛水盤。
進一步的,所述隔套機構包括外隔套和內隔套,所述內隔套和所述外隔套由內而外依次套設在所述主軸外部。
進一步的,所述主軸帶輪的外側還設有墊圈。
進一步的,所述軸承為雙列角接觸軸承,與所述隔套機構接觸。
進一步的,所述軸承的個數為2。
進一步的,所述飛水盤最外部設有凹槽,所述主軸殼體卡在凹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主軸殼體與所述凹槽卡接處設有第一密封圈和彈性擋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主軸和磨輪座之間設置飛水盤,防止在加工過程中發生冷卻水倒流的情況。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磨頭主軸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主軸殼體;2-主軸帶輪;3-主軸;4-飛水盤;5-內隔套;6-外隔套;7-軸承蓋;8-磨輪座;9-墊圈;10-軸承;11-第一密封圈;12-第二密封圈;13-止動墊圈;14-小圓螺母;15-彈性擋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磨頭主軸組件,包括主軸3,主軸3的外部依次設有隔套機構和主軸殼體1,主軸3兩端分別設有磨輪座8和主軸帶輪2,主軸殼體1與主軸3之間設有軸承10,該軸承10與隔套機構接觸,軸承10外部還設有軸承蓋7,軸承蓋7可通過插銷與軸承10殼體固定連接,主軸與磨輪座8之間設有飛水盤4。飛水盤4防止冷卻水倒流。
本實用新型在主軸3和磨輪座8之間設置飛水盤4,防止在加工過程中發生冷卻水倒流的情況。
隔套機構包括外隔套6和內隔套5,內隔套5和外隔套6由內而外依次套設在主軸外部。
主軸帶輪2的外側還設有墊圈9。墊圈9固定在主軸帶輪2的外側處,便于主軸帶輪2與其他裝置進行連接。
軸承10為雙列角接觸軸承10,與隔套機構接觸。具體的,軸承10采用GCr15鋼制成。
軸承10的個數為2。兩個軸承10分別設在隔套機構的兩側,均未超出主軸殼體1的范圍。
飛水盤4最外部設有凹槽,主軸殼體1卡在凹槽內。具體的,飛水盤4采用Q235-A材料構成。軸承蓋7也采用Q235-A材料構成。
主軸殼體1與凹槽卡接處設有第一密封圈11和彈性擋圈15。具體的,該密封圈為FB型密封圈,其尺寸為FB38*62。
軸承10和軸承10蓋7的連接處設有止動墊圈13和小圓螺母14,小圓螺母14將止動墊圈13固定起來。小圓螺母14的尺寸為M30*1.5。止動墊圈13的直徑為30。
軸承蓋7處還設有第二密封圈12。具體的,該密封圈也采用FB型密封圈構成,其尺寸為FB25*52。
結合現有技術,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上述技術方案。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