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碳化硅的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碳化硅具有較寬的禁帶寬度,已廣泛用于高頻、高溫及高能電子器件。但碳化硅禁帶寬度大的特點也限制了它的發射光譜范圍,從而影響了它在光致發光領域的應用。近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找拓寬碳化硅發射光譜的方法。研究者制備了多孔、納米尺寸、以及包覆二氧化硅薄膜的碳化硅,顯著地拓寬了碳化硅的發射光譜范圍,目前可獲得藍綠光、藍光、紫藍光、紫外光和超紫外光。隨著碳化硅發射光譜的逐漸拓寬,一些研究者認為碳化硅作為第三代半導體有望取代Si 和GaN 成為新的光致發光材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出一種碳化硅的制備工藝。
一種碳化硅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取膨脹石墨與硅溶膠備用;以上原料均為市售;其中硅溶膠中二氧化硅的質量分數為28.73%;
(2)3.5g膨脹石墨與10.5g硅溶膠加入1g硝酸鑭,攪拌混合均勻;
(2)混合均勻后,攪拌加熱至溶劑完全蒸發,得到碳化硅前驅體;
(3)將前驅體放入氧化鋁管式爐中,在氬氣保護下升溫至1300℃ ,恒溫6h,自然冷卻至室溫;
(4)將反應后的樣品取出,置于馬弗爐中焙燒,除去未反應的碳;
(5)用鹽酸和氫氟酸浸泡20-36h,除去未反應的二氧化硅,凝膠促進劑鑭等雜質,經洗滌、過濾、干燥,得到灰白色的碳化硅。
優選地,所述馬弗爐中溫度為700℃,焙燒時間為4h。
優選地,所述攪拌速度為200-500轉每分鐘。
優選地,所述步驟(5)浸泡時間為24h。
本發明所述碳化硅的制備工藝,方法簡單,成品率高,可工業化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碳化硅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取膨脹石墨與硅溶膠備用;以上原料均為市售;其中硅溶膠中二氧化硅的質量分數為28.73%;
(2)3.5g膨脹石墨與10.5g硅溶膠加入1g硝酸鑭,攪拌混合均勻;
(2)混合均勻后,攪拌加熱至溶劑完全蒸發,得到碳化硅前驅體;
(3)將前驅體放入氧化鋁管式爐中,在氬氣保護下升溫至1300℃ ,恒溫6h,自然冷卻至室溫;
(4)將反應后的樣品取出,置于馬弗爐中焙燒,除去未反應的碳;
(5)用鹽酸和氫氟酸浸泡20-36h,除去未反應的二氧化硅,凝膠促進劑鑭等雜質,經洗滌、過濾、干燥,得到灰白色的碳化硅。
實施例2。
一種碳化硅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取膨脹石墨與硅溶膠備用;以上原料均為市售;其中硅溶膠中二氧化硅的質量分數為28.73%;
(2)3.5g膨脹石墨與10.5g硅溶膠加入1g硝酸鑭,攪拌混合均勻;
(2)混合均勻后,攪拌加熱至溶劑完全蒸發,得到碳化硅前驅體;
(3)將前驅體放入氧化鋁管式爐中,在氬氣保護下升溫至1300℃ ,恒溫6h,自然冷卻至室溫;
(4)將反應后的樣品取出,置于馬弗爐中焙燒,除去未反應的碳;
(5)用鹽酸和氫氟酸浸泡20-36h,除去未反應的二氧化硅,凝膠促進劑鑭等雜質,經洗滌、過濾、干燥,得到灰白色的碳化硅;
(6)所述馬弗爐中溫度為700℃,焙燒時間為4h。
實施例3。
一種碳化硅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取膨脹石墨與硅溶膠備用;以上原料均為市售;其中硅溶膠中二氧化硅的質量分數為28.73%;
(2)3.5g膨脹石墨與10.5g硅溶膠加入1g硝酸鑭,攪拌混合均勻;
(2)混合均勻后,攪拌加熱至溶劑完全蒸發,得到碳化硅前驅體;
(3)將前驅體放入氧化鋁管式爐中,在氬氣保護下升溫至1300℃ ,恒溫6h,自然冷卻至室溫;
(4)將反應后的樣品取出,置于馬弗爐中焙燒,除去未反應的碳;
(5)用鹽酸和氫氟酸浸泡20-36h,除去未反應的二氧化硅,凝膠促進劑鑭等雜質,經洗滌、過濾、干燥,得到灰白色的碳化硅。
(6)所述攪拌速度為200-500轉每分鐘。
實施例4。
一種碳化硅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取膨脹石墨與硅溶膠備用;以上原料均為市售;其中硅溶膠中二氧化硅的質量分數為28.73%;
(2)3.5g膨脹石墨與10.5g硅溶膠加入1g硝酸鑭,攪拌混合均勻;
(2)混合均勻后,攪拌加熱至溶劑完全蒸發,得到碳化硅前驅體;
(3)將前驅體放入氧化鋁管式爐中,在氬氣保護下升溫至1300℃ ,恒溫6h,自然冷卻至室溫;
(4)將反應后的樣品取出,置于馬弗爐中焙燒,除去未反應的碳;
(5)用鹽酸和氫氟酸浸泡20-36h,除去未反應的二氧化硅,凝膠促進劑鑭等雜質,經洗滌、過濾、干燥,得到灰白色的碳化硅。
(6)所述步驟(5)浸泡時間為2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