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保溫板加工技術領域,具體屬于一種保溫板的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外墻保溫材料不但能起到保護墻主體結構的作用,同時減少了外界溫度、濕度及,各種射線對主體結構的影響,現有技術的隔熱改進的保溫板的加工工藝在加工烘干完畢以后,其外部的珍珠巖顆粒有的容易脫落,在脫落的過程中,形成粉塵,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而且存在安全隱患,另外像巖棉、石棉等下腳料不能有效得到處理,也會造成環境的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保溫板的制作工藝,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保溫板的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選配保溫板芯體原料:所述保溫板芯體原料按以下分量配比,膨脹珍珠巖50~70份、微細二氧化硅氣凝膠50~90份、玻璃微珠10~30份、磷酸鋁液10~20份、硅烷偶聯劑2~5份、硅酸鈣纖維20~35份;
b、攪拌:將步驟a配備的原料加入攪拌機進行攪拌處理,攪拌均勻至漿狀即可;
c、壓板成型:將步驟b的漿狀物送入成型模具進行處理,制作成保溫板芯體;
d、烘干裁切:將步驟c制作的保溫板芯體送入加熱爐進行除濕烘干處理,將烘干后的芯體裁切成所需的尺寸;
e、配置表層:原料按以下份量配比,高鋁水泥100~200份、石英砂和石英料混合物150~200份、含有顏料的外加劑溶液80~100份,將原料和水按0.35~0.4:1加入攪拌設備進行均勻攪拌,攪拌時間為10~20分鐘,利用滾筒擠壓涂覆在芯體兩面,進行干燥、打磨、修邊處理;
f、包裝:在陰涼處放置2~3天至完全固化,噴灑防水劑和防潮劑后,密封包裝。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d和步驟e加熱干燥的溫度為100~110℃,烘干時間為15~20分鐘。
進一步地,所述膨脹珍珠巖的顆粒大小為6~8mm。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制作的板材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解決了目前建筑外墻保溫材料的燃燒等級的問題,同時生產成本較低,生產工藝簡單,生產時間短、速度快。原材料中不含有甲醛和石棉,不會出現針狀粉塵,不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其他成分,環保健康。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一種保溫板的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選配保溫板芯體原料:所述保溫板芯體原料按以下分量配比,膨脹珍珠巖60份、微細二氧化硅氣凝膠70份、玻璃微珠20份、磷酸鋁液15份、硅烷偶聯劑3份、硅酸鈣纖維25份;
b、攪拌:將步驟a配備的原料加入攪拌機進行攪拌處理,攪拌均勻至漿狀即可;
c、壓板成型:將步驟b的漿狀物送入成型模具進行處理,制作成保溫板芯體;
d、烘干裁切:將步驟c制作的保溫板芯體送入加熱爐進行除濕烘干處理,將烘干后的芯體裁切成所需的尺寸;
e、配置表層:原料按以下份量配比,高鋁水泥150份、石英砂和石英料混合物170份、含有顏料的外加劑溶液90份,將原料和水按0.35:1加入攪拌設備進行均勻攪拌,攪拌時間為15分鐘,利用滾筒擠壓涂覆在芯體兩面,進行干燥、打磨、修邊處理;
f、包裝:在陰涼處放置2天至完全固化,噴灑防水劑和防潮劑后,密封包裝。
其中,所述步驟d和步驟e加熱干燥的溫度為100℃,烘干時間為15分鐘。
其中,所述膨脹珍珠巖的顆粒大小為6mm。
實施例二、一種保溫板的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選配保溫板芯體原料:所述保溫板芯體原料按以下分量配比,膨脹珍珠巖70份、微細二氧化硅氣凝膠80份、玻璃微珠30份、磷酸鋁液20份、硅烷偶聯劑5份、硅酸鈣纖維30份;
b、攪拌:將步驟a配備的原料加入攪拌機進行攪拌處理,攪拌均勻至漿狀即可;
c、壓板成型:將步驟b的漿狀物送入成型模具進行處理,制作成保溫板芯體;
d、烘干裁切:將步驟c制作的保溫板芯體送入加熱爐進行除濕烘干處理,將烘干后的芯體裁切成所需的尺寸;
e、配置表層:原料按以下份量配比,高鋁水泥200份、石英砂和石英料混合物200份、含有顏料的外加劑溶液100份,將原料和水按0.4:1加入攪拌設備進行均勻攪拌,攪拌時間為20分鐘,利用滾筒擠壓涂覆在芯體兩面,進行干燥、打磨、修邊處理;
f、包裝:在陰涼處放置3天至完全固化,噴灑防水劑和防潮劑后,密封包裝。
其中,所述步驟d和步驟e加熱干燥的溫度為110℃,烘干時間為20分鐘。
其中,所述膨脹珍珠巖的顆粒大小為8mm。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