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木腐食用菌高效箱式栽培技術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396400閱讀:286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木腐食用菌,尤其是涉及一種木腐食用菌高效箱式栽培技術。
背景技術
:木腐食用菌是指生于枯木或活立木的死亡部分,分解吸收其養分,破壞其結構,導致木材腐朽的食用菌。由于木腐食用菌是從動植物尸體或無生命的有機物質中獲取養料,所以木腐型食用菌較易培養,木腐食用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幾倍到幾十倍。如鮮蘑菌含蛋白質為1.5-3.5%,是大白菜的3倍,蘿卜的6倍,蘋果的17倍。1公斤干蘑菌所含蛋白質相當于2公斤瘦肉,3公斤雞蛋或12公斤牛奶的蛋白量。木腐食用菌中賴氨酸含很豐富,含有組成蛋白質的18種氨基酸,和人體所必需的8種微量元素。谷物食品中含量少的賴氨酸,木腐食用菌中含量也相當豐富。木腐食用菌脂肪含量很低,約占干品重量的0.2%-3.6%,而其中74-83%是人體健康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木腐食用菌還含有維生素,木腐食用菌富含的VB1、V12,都高于肉類,草菌Vc含量為辣椒的1.2~2.8倍,是柚、橙的2~5倍,香菌的17倍。香菌Vd原含量高達128國際單位,是紫菜的8倍,甘薯的7倍,大豆的21倍。VD原經紫外線照射可轉化為VD,促進對鈣的吸收。木腐食用菌還富含多種礦質元素:磷、鉀、鈉、鈣、鐵、鋅、鎂、錳、等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銀耳含有較多的磷,有助于恢復和提高大腦功能。香菌、木耳含鐵量高。香菌的灰分元素中鉀占65%,是堿性食物中的高級食品,可中和肉類食品產生的酸。木腐食用菌對營養的要求并不苛刻,但普通的培養料一般生物效率僅為30%-70%,容易出現菌慢,第二潮菌很少,菌型也差,或菌長的雖然大,但品質差等問題。低成本高產培養料配方一直是木腐食用菌生產實踐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但總體而言,在解決生物效率相對較低或培養周期長,菌型或品質難以保障、易防病等技術難點上仍然有待不斷提高,因此,開發出一種高效的木腐食用菌栽培方法是本
技術領域
人員亟需解決的問題。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工藝簡單、成本低、發菌快,出菌整齊木腐食用菌高效箱式栽培技術。本發明解決以上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木腐食用菌高效箱式栽培技術,該栽培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1.培養料配置:培養料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數組成:棉籽皮:30-80份,木屑:40-70份,粉碎玉米秸:50-75份,玉米芯:30-60份,玉米粒10-25份,麥麩:5-10份,過磷酸鈣:1-5份,石灰石:2-7份,硝酸銨:2-8份,硫酸銅:0.1-0.5份;尿:1-6份,石膏:1-6份,氫化甘油棕櫚油酸酯:0.1-0.5份、硫酸錳:0.1-0.5份鈣鎂磷復合肥:3-9份,石灰1-6份,硝酸鉀:2-8份。2.拌料、分裝與滅菌:將培養料加水,攪拌均勻,含水量為40-80%。①先填料后滅菌。此法適合于大規模箱式栽培,采用全熟料技術。雖然一次性投資較大,但能大幅度提高菌塊制作的成功率,合早春氣溫回升較快的地方生產。填料前將耐高溫薄膜鋪人栽培箱內,壓好四個角與邊,將配好的培養料填人栽培箱內。隨后用壓料板稍壓實,注意四個角和周邊要緊實,防止塌邊。再用孔板扎出一個接種孔,用塑料薄膜蓋嚴,最后進行滅菌處理。為保證滅菌徹底,栽培箱在滅菌鍋內堆疊時應留有間隙。②先蒸料后填料。此法采用半熟料技術,適合較寒冷地區小規模生產。為方便出料,可事先將配制好的培養料裝人小麻袋或布袋內,置于蒸鍋上,鍋頂覆蓋干麻袋及塑料膜,扎緊。擺袋時,應注意袋間留有空隙,讓蒸汽充分流通。常壓滅菌一般要在冒蒸汽后料溫達100-140℃以上,持續1-5小時,滅菌后趁熱填料,方法與前法相同。3.接種:要安排在低溫季節接種,氣溫超過15℃會增加污染幾率。接種時動作要快。盡量減少開膜時間,要求每個培養箱開膜時間不得超過10秒每瓶菌種,可接種5-7箱。接種前,先將菌種從瓶內挖出,冊成小塊,均勻撒在料面上,一部分可自然掉人接種孔。立即覆蓋并包好塑料膜,輕輕壓實,使菌種緊貼培養料,然后在封口處上面壓一根細木棍,也可用扎繩或膠布粘封。4.發菌:接種后將箱堆放在室外或垛放在閑置房屋內發菌。每堆6-12箱,箱子下面用方木或磚墊起,距地面10-50厘米。每堆之間應留通道,以便檢查或倒箱管理。養菌以自然溫度為主,若氣溫低于0℃,應采取保溫措施,最好保持在5-20℃。自然氣溫在10℃以上時,若溫差較大,10-20天倒箱1次,將下面箱子堆在上面,使菌絲發育均衡,出菌期一致。發菌期間,勿向菌塊噴水,注意通風換氣,防止“燒料”。隨著氣溫上升,將箱改成“十”字形或“品”字形堆放,便于空氣流通,降低培養環境溫度,促進菌絲發育。始終處于黑暗處的菌塊,菌膜形成時間晚或不均勻,這樣的菌塊產量低。如果菌塊發砧。培養料松散、干涸或發黑、有臭味,應立即淘汰。菌塊越夏管理要加大遮陽程度,防止日光直射菌棚室,設法使溫度控制27℃以下。5.催蕾:靠自然溫度養菌,要到立秋以后,氣溫降到15℃才能出菌。在出菌前15-20天,氣溫開始下降,將培養好的菌塊從箱中取出,擺在出菌架上,打開塑料膜。如果菌皮過厚要用刀片或專用搔菌耙,每隔3厘米在菌塊上縱橫搔動,劃破菌膜,深度為0.2-1.5厘米。然后放在菌架上,調節室溫10-25℃,當劃口處出現新菌絲時,立即澆水,使菌塊含水量達70%,促使菌絲扭結,進人現蕾狀態。6.催蕾期室:溫勿超過20℃,增加散射光,刺激誘發原基盡早形成。保持菌塊不干燥,棚內空氣相對濕度在以上。7.出菌期理:出菌期水分管理主要是保持空氣與菌塊的濕度。根據菌塊干濕狀況,可向菌塊直接噴水,滑子菌菌絲耐肥水能力較其他菌類要強。出菌時光線不容忽視,必須創造“三陽七陰”的條件。溫度是出菌期管理的關鍵因素,要根據不同品種對出菌要求的溫度進行管理。8.采收:趁未開傘前采收。每次采收后,及時清除菌塊表面殘根和老菌絲,停止澆水,蓋上薄膜,保溫、保濕。當培養料表面出現新原基時,打開塑料薄膜,經1-4天再澆水促進子實體生長。作為優選,培養料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數組成:棉籽皮:60-70份,木屑:50-70份,粉碎玉米秸:60-75份,玉米芯:40-60份,玉米粒20-25份,麥麩:8-10份,過磷酸鈣:1-2份,石灰石:3-5份,硝酸銨:3-5份,硫酸銅:0.1-0.3份;尿素:1-3份,石膏:2-3份,氫化甘油棕櫚油酸酯:0.1-0.5份、硫酸錳:0.1-0.3份鈣鎂磷復合肥:3-5份,石灰:1-3份,硝酸鉀:2-4份。作為優先,上述培養料加水,攪拌均勻,含水量為50-70%。作為優選,上述常壓滅菌要在冒蒸汽后料溫達110-130℃,持續2-3小時.作為優選,上述接種后將箱堆放在室外或垛放在閑置房屋內發菌。每堆8-10箱,箱子下面用方木或磚墊起,距地面20-30厘米。作為優選,上述氣溫低于0℃,應采取保溫措施,最好保持在7-15℃。作為優選,上述自然氣溫在10℃以上時,若溫差較大,13-17天倒箱1次。作為優選,上述劃破菌膜,深度為0.5-1厘米。作為優選,上述菌快放在菌架上,調節室溫15-20℃。作為優選,當培養料表面出現新原基時,打開塑料薄膜,經1-2天再澆水促進子實體生長。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工藝簡單、成本低、發菌快,出菌整齊木,經濟效益高,具有推廣價值。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木腐食用菌高效箱式栽培技術,該栽培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1.培養料配置:培養料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數組成:棉籽皮:60-70份,木屑:50-70份,粉碎玉米秸:60-75份,玉米芯:40-60份,玉米粒20-25份,麥麩:8-10份,過磷酸鈣:1-2份,石灰石:3-5份,硝酸銨:3-5份,硫酸銅:0.1-0.3份;尿素:1-3份,石膏:2-3份,氫化甘油棕櫚油酸酯:0.1-0.5份、硫酸錳:0.1-0.3份鈣鎂磷復合肥:3-5份,石灰:1-3份,硝酸鉀:2-4份。2.拌料、分裝與滅菌:將培養料加水,攪拌均勻,含水量為50-70%。①先填料后滅菌。此法適合于大規模箱式栽培,采用全熟料技術。雖然一次性投資較大,但能大幅度提高菌塊制作的成功率,合早春氣溫回升較快的地方生產。填料前將耐高溫薄膜鋪人栽培箱內,壓好四個角與邊,將配好的培養料填人栽培箱內。隨后用壓料板稍壓實,注意四個角和周邊要緊實,防止塌邊。再用孔板扎出一個接種孔,用塑料薄膜蓋嚴,最后進行滅菌處理。為保證滅菌徹底,栽培箱在滅菌鍋內堆疊時應留有間隙。②先蒸料后填料。此法采用半熟料技術,適合較寒冷地區小規模生產。為方便出料,可事先將配制好的培養料裝人小麻袋或布袋內,置于蒸鍋上,鍋頂覆蓋干麻袋及塑料膜,扎緊。擺袋時,應注意袋間留有空隙,讓蒸汽充分流通。常壓滅菌一般要在冒蒸汽后料溫達110-130℃以上,持續2-3小時,滅菌后趁熱填料,方法與前法相同。3.接種:要安排在低溫季節接種,氣溫超過15℃會增加污染幾率。接種時動作要快。盡量減少開膜時間,要求每個培養箱開膜時間不得超過10秒每瓶菌種,可接種5-7箱。接種前,先將菌種從瓶內挖出,冊成小塊,均勻撒在料面上,一部分可自然掉人接種孔。立即覆蓋并包好塑料膜,輕輕壓實,使菌種緊貼培養料,然后在封口處上面壓一根細木棍,也可用扎繩或膠布粘封。4.發菌:接種后將箱堆放在室外或垛放在閑置房屋內發菌。每堆6-12箱,箱子下面用方木或磚墊起,距地面20-30厘米。每堆之間應留通道,以便檢查或倒箱管理。養菌以自然溫度為主,若氣溫低于0℃,應采取保溫措施,最好保持在7-15℃。自然氣溫在10℃以上時,若溫差較大,13-17天倒箱1次,將下面箱子堆在上面,使菌絲發育均衡,出菌期一致。發菌期間,勿向菌塊噴水,注意通風換氣,防止“燒料”。隨著氣溫上升,將箱改成“十”字形或“品”字形堆放,便于空氣流通,降低培養環境溫度,促進菌絲發育。始終處于黑暗處的菌塊,菌膜形成時間晚或不均勻,這樣的菌塊產量低。如果菌塊發砧。培養料松散、干涸或發黑、有臭味,應立即淘汰。菌塊越夏管理要加大遮陽程度,防止日光直射菌棚室,設法使溫度控制27℃以下。5.催蕾:靠自然溫度養菌,要到立秋以后,氣溫降到15℃才能出菌。在出菌前15-20天,氣溫開始下降,將培養好的菌塊從箱中取出,擺在出菌架上,打開塑料膜。如果菌皮過厚要用刀片或專用搔菌耙,每隔3厘米在菌塊上縱橫搔動,劃破菌膜,深度為0.5-1。0厘米。然后放在菌架上,調節室溫15-20℃,當劃口處出現新菌絲時,立即澆水,使菌塊含水量達70%,促使菌絲扭結,進人現蕾狀態。6.催蕾期室溫勿超過20℃,增加散射光,刺激誘發原基盡早形成。保持菌塊不干燥,棚內空氣相對濕度在以上。7.出菌期理:出菌期水分管理主要是保持空氣與菌塊的濕度。根據菌塊干濕狀況,可向菌塊直接噴水,滑子菌菌絲耐肥水能力較其他菌類要強。出菌時光線不容忽視,必須創造“三陽七陰”的條件。溫度是出菌期管理的關鍵因素,要根據不同品種對出菌要求的溫度進行管理。8.采收:趁未開傘前采收。每次采收后,及時清除菌塊表面殘根和老菌絲,停止澆水,蓋上薄膜,保溫、保濕。當培養料表面出現新原基時,打開塑料薄膜,經1-2天再澆水促進子實體生長。實施例2: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木腐食用菌高效箱式栽培技術,該栽培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1.培養料配置:培養料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數組成:棉籽皮:60份,木屑:70份,粉碎玉米秸:60份,玉米芯:60份,玉米粒20份,麥麩:8份,過磷酸鈣:1份,石灰石:3份,硝酸銨:5份,硫酸銅:0.1份;尿素:1份,石膏:2份,氫化甘油棕櫚油酸酯:0.1份、硫酸錳:0.3份鈣鎂磷復合肥:3份,石灰:2份,硝酸鉀:3份。2.拌料、分裝與滅菌:將培養料加水,攪拌均勻,含水量為65%。①先填料后滅菌。此法適合于大規模箱式栽培,采用全熟料技術。雖然一次性投資較大,但能大幅度提高菌塊制作的成功率,合早春氣溫回升較快的地方生產。填料前將耐高溫薄膜鋪人栽培箱內,壓好四個角與邊,將配好的培養料填人栽培箱內。隨后用壓料板稍壓實,注意四個角和周邊要緊實,防止塌邊。再用孔板扎出一個接種孔,用塑料薄膜蓋嚴,最后進行滅菌處理。為保證滅菌徹底,栽培箱在滅菌鍋內堆疊時應留有間隙。②先蒸料后填料。此法采用半熟料技術,適合較寒冷地區小規模生產。為方便出料,可事先將配制好的培養料裝人小麻袋或布袋內,置于蒸鍋上,鍋頂覆蓋干麻袋及塑料膜,扎緊。擺袋時,應注意袋間留有空隙,讓蒸汽充分流通。常壓滅菌一般要在冒蒸汽后料溫達110℃,持續3小時,滅菌后趁熱填料,方法與前法相同。3.接種:要安排在低溫季節接種,氣溫超過15℃會增加污染幾率。接種時動作要快。盡量減少開膜時間,要求每個培養箱開膜時間不得超過10秒每瓶菌種,可接種5-7箱。接種前,先將菌種從瓶內挖出,冊成小塊,均勻撒在料面上,一部分可自然掉人接種孔。立即覆蓋并包好塑料膜,輕輕壓實,使菌種緊貼培養料,然后在封口處上面壓一根細木棍,也可用扎繩或膠布粘封。4.發菌:接種后將箱堆放在室外或垛放在閑置房屋內發菌。每堆8箱,箱子下面用方木或磚墊起,距地面30厘米。每堆之間應留通道,以便檢查或倒箱管理。養菌以自然溫度為主,若氣溫低于0℃,應采取保溫措施,最好保持在7℃。自然氣溫在10℃以上時,若溫差較大,13天倒箱1次,將下面箱子堆在上面,使菌絲發育均衡,出菌期一致。發菌期間,勿向菌塊噴水,注意通風換氣,防止“燒料”。隨著氣溫上升,將箱改成“十”字形或“品”字形堆放,便于空氣流通,降低培養環境溫度,促進菌絲發育。始終處于黑暗處的菌塊,菌膜形成時間晚或不均勻,這樣的菌塊產量低。如果菌塊發砧。培養料松散、干涸或發黑、有臭味,應立即淘汰。菌塊越夏管理要加大遮陽程度,防止日光直射菌棚室,設法使溫度控制27℃以下。5.催蕾:靠自然溫度養菌,要到立秋以后,氣溫降到15℃才能出菌。在出菌前15-20天,氣溫開始下降,將培養好的菌塊從箱中取出,擺在出菌架上,打開塑料膜。如果菌皮過厚要用刀片或專用搔菌耙,每隔3厘米在菌塊上縱橫搔動,劃破菌膜,深度為0.5厘米。然后放在菌架上,調節室溫17℃,當劃口處出現新菌絲時,立即澆水,使菌塊含水量達70%,促使菌絲扭結,進人現蕾狀態。6.催蕾期室溫勿超過20℃,增加散射光,刺激誘發原基盡早形成。保持菌塊不干燥,棚內空氣相對濕度在以上。7.出菌期理:出菌期水分管理主要是保持空氣與菌塊的濕度。根據菌塊干濕狀況,可向菌塊直接噴水,滑子菌菌絲耐肥水能力較其他菌類要強。出菌時光線不容忽視,必須創造“三陽七陰”的條件。溫度是出菌期管理的關鍵因素,要根據不同品種對出菌要求的溫度進行管理。8.采收:趁未開傘前采收。每次采收后,及時清除菌塊表面殘根和老菌絲,停止澆水,蓋上薄膜,保溫、保濕。當培養料表面出現新原基時,打開塑料薄膜,經1天再澆水促進子實體生長。實施例3: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木腐食用菌高效箱式栽培技術,該栽培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1.培養料配置:培養料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數組成:棉籽皮:70份,木屑:60份,粉碎玉米秸:70份,玉米芯:50份,玉米粒25份,麥麩:9份,過磷酸鈣:2份,石灰石:4份,硝酸銨:5份,硫酸銅:0.3份;尿素:3份,石膏:2份,氫化甘油棕櫚油酸酯:0.3份、硫酸錳:0.2份鈣鎂磷復合肥4份,石灰:2份,硝酸鉀:3份。2.拌料、分裝與滅菌:將培養料加水,攪拌均勻,含水量為65%。①先填料后滅菌。此法適合于大規模箱式栽培,采用全熟料技術。雖然一次性投資較大,但能大幅度提高菌塊制作的成功率,合早春氣溫回升較快的地方生產。填料前將耐高溫薄膜鋪人栽培箱內,壓好四個角與邊,將配好的培養料填人栽培箱內。隨后用壓料板稍壓實,注意四個角和周邊要緊實,防止塌邊。再用孔板扎出一個接種孔,用塑料薄膜蓋嚴,最后進行滅菌處理。為保證滅菌徹底,栽培箱在滅菌鍋內堆疊時應留有間隙。②先蒸料后填料。此法采用半熟料技術,適合較寒冷地區小規模生產。為方便出料,可事先將配制好的培養料裝人小麻袋或布袋內,置于蒸鍋上,鍋頂覆蓋干麻袋及塑料膜,扎緊。擺袋時,應注意袋間留有空隙,讓蒸汽充分流通。常壓滅菌一般要在冒蒸汽后料溫達130℃,持續2小時,滅菌后趁熱填料,方法與前法相同。3.接種:要安排在低溫季節接種,氣溫超過15℃會增加污染幾率。接種時動作要快。盡量減少開膜時間,要求每個培養箱開膜時間不得超過10秒每瓶菌種,可接種5-7箱。接種前,先將菌種從瓶內挖出,冊成小塊,均勻撒在料面上,一部分可自然掉人接種孔。立即覆蓋并包好塑料膜,輕輕壓實,使菌種緊貼培養料,然后在封口處上面壓一根細木棍,也可用扎繩或膠布粘封。4.發菌:接種后將箱堆放在室外或垛放在閑置房屋內發菌。每堆11箱,箱子下面用方木或磚墊起,距地面20厘米。每堆之間應留通道,以便檢查或倒箱管理。養菌以自然溫度為主,若氣溫低于0℃,應采取保溫措施,最好保持在12℃。自然氣溫在10℃以上時,若溫差較大,13天倒箱1次,將下面箱子堆在上面,使菌絲發育均衡,出菌期一致。發菌期間,勿向菌塊噴水,注意通風換氣,防止“燒料”。隨著氣溫上升,將箱改成“十”字形或“品”字形堆放,便于空氣流通,降低培養環境溫度,促進菌絲發育。始終處于黑暗處的菌塊,菌膜形成時間晚或不均勻,這樣的菌塊產量低。如果菌塊發砧。培養料松散、干涸或發黑、有臭味,應立即淘汰。菌塊越夏管理要加大遮陽程度,防止日光直射菌棚室,設法使溫度控制27℃以下。5.催蕾:靠自然溫度養菌,要到立秋以后,氣溫降到15℃才能出菌。在出菌前15-20天,氣溫開始下降,將培養好的菌塊從箱中取出,擺在出菌架上,打開塑料膜。如果菌皮過厚要用刀片或專用搔菌耙,每隔3厘米在菌塊上縱橫搔動,劃破菌膜,深度為0.8厘米。然后放在菌架上,調節室溫18℃,當劃口處出現新菌絲時,立即澆水,使菌塊含水量達70%,促使菌絲扭結,進人現蕾狀態。6.催蕾期室溫勿超過20℃,增加散射光,刺激誘發原基盡早形成。保持菌塊不干燥,棚內空氣相對濕度在以上。7.出菌期理:出菌期水分管理主要是保持空氣與菌塊的濕度。根據菌塊干濕狀況,可向菌塊直接噴水,滑子菌菌絲耐肥水能力較其他菌類要強。出菌時光線不容忽視,必須創造“三陽七陰”的條件。溫度是出菌期管理的關鍵因素,要根據不同品種對出菌要求的溫度進行管理。8.采收:趁未開傘前采收。每次采收后,及時清除菌塊表面殘根和老菌絲,停止澆水,蓋上薄膜,保溫、保濕。當培養料表面出現新原基時,打開塑料薄膜,經2天再澆水促進子實體生長。實施例41.培養料配置:培養料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數組成:棉籽皮:60份,木屑:70份,粉碎玉米秸:60份,玉米芯:60份,玉米粒20份,麥麩:8份,過磷酸鈣:1份,石灰石:3份,硝酸銨:5份,硫酸銅:0.1份;尿素:1份,石膏:2份,氫化甘油棕櫚油酸酯:0.3份、硫酸錳:0.3份鈣鎂磷復合肥:3份,石灰:2份,硝酸鉀:3份。2.拌料、分裝與滅菌:將培養料加水,攪拌均勻,含水量為65%。①先填料后滅菌。此法適合于大規模箱式栽培,采用全熟料技術。雖然一次性投資較大,但能大幅度提高菌塊制作的成功率,合早春氣溫回升較快的地方生產。填料前將耐高溫薄膜鋪人栽培箱內,壓好四個角與邊,將配好的培養料填人栽培箱內。隨后用壓料板稍壓實,注意四個角和周邊要緊實,防止塌邊。再用孔板扎出一個接種孔,用塑料薄膜蓋嚴,最后進行滅菌處理。為保證滅菌徹底,栽培箱在滅菌鍋內堆疊時應留有間隙。②先蒸料后填料。此法采用半熟料技術,適合較寒冷地區小規模生產。為方便出料,可事先將配制好的培養料裝人小麻袋或布袋內,置于蒸鍋上,鍋頂覆蓋干麻袋及塑料膜,扎緊。擺袋時,應注意袋間留有空隙,讓蒸汽充分流通。常壓滅菌一般要在冒蒸汽后料溫達110℃,持續3小時,滅菌后趁熱填料,方法與前法相同。3.接種:要安排在低溫季節接種,氣溫超過15℃會增加污染幾率。接種時動作要快。盡量減少開膜時間,要求每個培養箱開膜時間不得超過10秒每瓶菌種,可接種5-7箱。接種前,先將菌種從瓶內挖出,冊成小塊,均勻撒在料面上,一部分可自然掉人接種孔。立即覆蓋并包好塑料膜,輕輕壓實,使菌種緊貼培養料,然后在封口處上面壓一根細木棍,也可用扎繩或膠布粘封。4.發菌:接種后將箱堆放在室外或垛放在閑置房屋內發菌。每堆8箱,箱子下面用方木或磚墊起,距地面30厘米。每堆之間應留通道,以便檢查或倒箱管理。養菌以自然溫度為主,若氣溫低于0℃,應采取保溫措施,最好保持在7℃。自然氣溫在10℃以上時,若溫差較大,13天倒箱1次,將下面箱子堆在上面,使菌絲發育均衡,出菌期一致。發菌期間,勿向菌塊噴水,注意通風換氣,防止“燒料”。隨著氣溫上升,將箱改成“十”字形或“品”字形堆放,便于空氣流通,降低培養環境溫度,促進菌絲發育。始終處于黑暗處的菌塊,菌膜形成時間晚或不均勻,這樣的菌塊產量低。如果菌塊發砧。培養料松散、干涸或發黑、有臭味,應立即淘汰。菌塊越夏管理要加大遮陽程度,防止日光直射菌棚室,設法使溫度控制27℃以下。5.催蕾:靠自然溫度養菌,要到立秋以后,氣溫降到15℃才能出菌。在出菌前15-20天,氣溫開始下降,將培養好的菌塊從箱中取出,擺在出菌架上,打開塑料膜。如果菌皮過厚要用刀片或專用搔菌耙,每隔3厘米在菌塊上縱橫搔動,劃破菌膜,深度為0.5厘米。然后放在菌架上,調節室溫17℃,當劃口處出現新菌絲時,立即澆水,使菌塊含水量達70%,促使菌絲扭結,進人現蕾狀態。6.催蕾期室溫勿超過20℃,增加散射光,刺激誘發原基盡早形成。保持菌塊不干燥,棚內空氣相對濕度在以上。7.出菌期理:出菌期水分管理主要是保持空氣與菌塊的濕度。根據菌塊干濕狀況,可向菌塊直接噴水,滑子菌菌絲耐肥水能力較其他菌類要強。出菌時光線不容忽視,必須創造“三陽七陰”的條件。溫度是出菌期管理的關鍵因素,要根據不同品種對出菌要求的溫度進行管理。8.采收:趁未開傘前采收。每次采收后,及時清除菌塊表面殘根和老菌絲,停止澆水,蓋上薄膜,保溫、保濕。當培養料表面出現新原基時,打開塑料薄膜,經1天再澆水促進子實體生長。該栽培方案結果見下表,注:菌種變白時間為T1,從原基出現到可以采收時間為T2.項目T1(天)T2(天)時間68由上表可知,菌種變白時間為6天,從原基出現到可以采收時間為8天。實施例5:1.培養料配置:培養料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數組成:棉籽皮:70份,木屑:60份,粉碎玉米秸:70份,玉米芯:50份,玉米粒25份,麥麩:9份,過磷酸鈣:2份,石灰石:4份,硝酸銨:5份,硫酸銅:0.3份;尿素:3份,石膏:2份,氫化甘油棕櫚油酸酯:0.3份、硫酸錳:0.2份鈣鎂磷復合肥4份,石灰:2份,硝酸鉀:3份。少量氫化甘油棕櫚油酸酯能與硫酸錳協同作用,起到快速發菌的效果。2.拌料、分裝與滅菌:將培養料加水,攪拌均勻,含水量為65%。①先填料后滅菌。此法適合于大規模箱式栽培,采用全熟料技術。雖然一次性投資較大,但能大幅度提高菌塊制作的成功率,合早春氣溫回升較快的地方生產。填料前將耐高溫薄膜鋪人栽培箱內,壓好四個角與邊,將配好的培養料填人栽培箱內。隨后用壓料板稍壓實,注意四個角和周邊要緊實,防止塌邊。再用孔板扎出一個接種孔,用塑料薄膜蓋嚴,最后進行滅菌處理。為保證滅菌徹底,栽培箱在滅菌鍋內堆疊時應留有間隙。②先蒸料后填料。此法采用半熟料技術,適合較寒冷地區小規模生產。為方便出料,可事先將配制好的培養料裝人小麻袋或布袋內,置于蒸鍋上,鍋頂覆蓋干麻袋及塑料膜,扎緊。擺袋時,應注意袋間留有空隙,讓蒸汽充分流通。常壓滅菌一般要在冒蒸汽后料溫達130℃,持續2小時,滅菌后趁熱填料,方法與前法相同。3.接種:要安排在低溫季節接種,氣溫超過15℃會增加污染幾率。接種時動作要快。盡量減少開膜時間,要求每個培養箱開膜時間不得超過10秒每瓶菌種,可接種5-7箱。接種前,先將菌種從瓶內挖出,冊成小塊,均勻撒在料面上,一部分可自然掉人接種孔。立即覆蓋并包好塑料膜,輕輕壓實,使菌種緊貼培養料,然后在封口處上面壓一根細木棍,也可用扎繩或膠布粘封。4.發菌:接種后將箱堆放在室外或垛放在閑置房屋內發菌。每堆11箱,箱子下面用方木或磚墊起,距地面20厘米。每堆之間應留通道,以便檢查或倒箱管理。養菌以自然溫度為主,若氣溫低于0℃,應采取保溫措施,最好保持在12℃。自然氣溫在10℃以上時,若溫差較大,13天倒箱1次,將下面箱子堆在上面,使菌絲發育均衡,出菌期一致。發菌期間,勿向菌塊噴水,注意通風換氣,防止“燒料”。隨著氣溫上升,將箱改成“十”字形或“品”字形堆放,便于空氣流通,降低培養環境溫度,促進菌絲發育。始終處于黑暗處的菌塊,菌膜形成時間晚或不均勻,這樣的菌塊產量低。如果菌塊發砧。培養料松散、干涸或發黑、有臭味,應立即淘汰。菌塊越夏管理要加大遮陽程度,防止日光直射菌棚室,設法使溫度控制27℃以下。5.催蕾:靠自然溫度養菌,要到立秋以后,氣溫降到15℃才能出菌。在出菌前15-20天,氣溫開始下降,將培養好的菌塊從箱中取出,擺在出菌架上,打開塑料膜。如果菌皮過厚要用刀片或專用搔菌耙,每隔3厘米在菌塊上縱橫搔動,劃破菌膜,深度為0.8厘米。然后放在菌架上,調節室溫18℃,當劃口處出現新菌絲時,立即澆水,使菌塊含水量達70%,促使菌絲扭結,進人現蕾狀態。6.催蕾期室溫勿超過20℃,增加散射光,刺激誘發原基盡早形成。保持菌塊不干燥,棚內空氣相對濕度在以上。7.出菌期理:出菌期水分管理主要是保持空氣與菌塊的濕度。根據菌塊干濕狀況,可向菌塊直接噴水,滑子菌菌絲耐肥水能力較其他菌類要強。出菌時光線不容忽視,必須創造“三陽七陰”的條件。溫度是出菌期管理的關鍵因素,要根據不同品種對出菌要求的溫度進行管理。8.采收:趁未開傘前采收。每次采收后,及時清除菌塊表面殘根和老菌絲,停止澆水,蓋上薄膜,保溫、保濕。當培養料表面出現新原基時,打開塑料薄膜,經2天再澆水促進子實體生長。該栽培方案結果見下表,注:菌種變白時間為T1,從原基出現到可以采收時間為T2.項目T1(天)T2(天)時間67由上表可知,菌種變白時間為6天,從原基出現到可以采收時間為7天.當然,上述說明并非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
技術領域
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范圍內,作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前第1頁1 2 3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德县| 兴化市| 改则县| 通许县| 哈巴河县| 玛沁县| 桃园县| 耿马| 琼结县| 浮山县| 衡山县| 衡东县| 芮城县| 西昌市| 壤塘县| 金湖县| 大荔县| 尉氏县| 若尔盖县| 临沭县| 平凉市| 松溪县| 衡水市| 尉氏县| 揭西县| 维西| 平远县| 南宁市| 贵阳市| 平塘县| 大化| 丰县| 内江市| 高台县| 镇坪县| 九江市| 开平市| 息烽县| 永和县| 崇左市| 策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