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拉晶,特別是涉及一種保溫裝置和拉晶系統。
背景技術:
1、單晶硅棒的生產作為光伏發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降低單晶硅棒在生長過程中的能耗是目前行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2、現有技術中,在單晶硅棒的生長過程中,加熱器在高溫下的輻射會直接加熱外側保溫材料,保溫材料的溫度升高并向爐壁、爐底輻射熱量,然后,熱量通過爐體冷卻水系統被帶走,造成熱量損失。目前,為了減少熱量損失,通常采用增加保溫筒的厚度的方式,然而,增加保溫筒的厚度導致拆裝熱場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1、鑒于上述問題,提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以便提供一種克服上述問題或者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保溫裝置和拉晶系統。
2、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保溫裝置,包括:第一保溫筒和第二保溫筒;其中,
3、所述第一保溫筒套設于所述第二保溫筒外,所述第一保溫筒和所述第二保溫筒之間具有間隙,所述間隙的至少部分構成第一通道。
4、本實施例中,第一保溫筒和第二保溫筒可以組合形成雙層保溫結構,可以提高對熱量進行反射的效果,減少熱場環境中的熱量損失,降低能耗。
5、可選地,所述第一保溫筒的內壁和所述第二保溫筒的外壁圍合形成第一通道;
6、所述第二保溫筒上設置有氣體入口,或所述第一保溫筒和所述第二保溫筒之間形成有所述氣體入口;
7、所述氣體入口與所述第一通道連通。
8、本實施例中,第一保溫筒和第二保溫筒之間的間隙可以形成第一通道,可以取消底部排氣孔,降低能耗,還可以降低氣體中的碳進入硅熔體中,降低晶體含碳量。
9、可選地,所述保溫裝置包括保溫氈板,所述保溫氈板的至少部分設置于第二保溫筒內;
10、所述保溫氈板上設置有臺階型通孔,構成第二通道,第二通道與第一通道連通。
11、本實施例中,臺階型通孔構成第二通道,使得第二通道可以為臺階型,可以避免氣體直排,減少熱量損失。
12、可選地,所述臺階型通孔包括沿所述第一保溫筒的軸向設置的第一子通孔和第二子通孔,所述第一子通孔分別與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子通孔連通;
13、沿所述第一保溫筒的軸向,所述第二子通孔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子通孔的部分正投影重合,所述第二子通孔和所述第一通道沿第一方向交錯設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保溫筒的軸向垂直。
14、本實施例中,可以避免氣體直排出第二通道,減少熱量損失,降低能耗。
15、可選地,所述第一子通孔在所述第一保溫筒的軸向上的高度大于或等于20mm。
16、本實施例中,便于保證氣流順暢通過第二通道。
17、可選地,所述保溫裝置包括保護殼,所述保護殼設置于所述臺階型通孔內,所述保護殼圍合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保護殼用于保護保溫氈。
18、本實施例中,可以保護保溫氈,提高保溫氈的使用壽命。
19、可選地,所述保溫氈板包括沿所述第一保溫筒的軸向依次連接的第一保溫部和第二保溫部;
20、所述第一保溫部嵌設于所述第二保溫筒內,所述第一保溫部的外壁與所述第二保溫筒的內壁抵接;
21、所述第二保溫部位于所述第一保溫部的下方,并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保溫筒、所述第二保溫筒,所述第二保溫部上設有所述臺階型通孔。
22、本實施例中,可以密封第二保溫筒的底部,避免熱量從第二保溫筒的底
23、部流失,降低能耗。
24、可選地,在所述第一保溫筒的軸向上,所述第二保溫筒的頂部低于所述第一保溫筒的頂部,以在所述第二保溫筒的頂部形成所述氣體入口。
25、本實施例中,便于在第二保溫筒的頂部形成氣體入口,減少熱量損失。
26、可選地,所述保溫裝置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二保溫筒內的第一環形保溫板和第二環形保溫板;
27、所述第二環形保溫板和所述第一環形保溫板沿所述第一保溫筒的軸向間隔設置。
28、本實施例中,第一環形保溫板和第二環形保溫板均可以反射熱輻射,有效保證熱場環境的溫度。
29、可選地,所述第二環形保溫板通過連接件與所述第一環形保溫板連接,所述第一環形保溫板放置在所述第一保溫部遠離所述第二保溫部的一側;或者,
30、所述第二環形保溫板通過連接件與所述第一環形保溫板連接,所述第二環形保溫板或第一環形保溫板,與第二保溫筒內壁連接;在所述第一保溫筒的軸向上,所述第二環形保溫板和第一環形保溫板位于第一保溫部內,第二保溫部內,或第一保溫部、第二保溫部之間。
31、本實施例中,可以提高對第一環形保溫板和第二環形保溫板布置的多樣性。
32、可選地,所述第一環形保溫板和所述第二環形保溫板在所述第一保溫筒的軸向上的間距大于或等于5mm。
33、本實施例中,可以提高第一環形保溫板和第二環形保溫板對熱輻射的反射效果。
34、可選地,所述保溫氈板上設有貫穿所述第一保溫部和所述第二保溫部的避讓孔,所述避讓孔的內徑、所述第一環形保溫板的內徑、所述第二環形保溫板的內徑相同。
35、本實施例中,即可以保證穿過拖桿,還可以盡可能的減少熱量流失。
36、可選地,所述第一保溫筒包括沿其軸向設置的第一筒體和第二筒體;
37、所述第一筒體的內徑等于所述第二筒體的內徑,所述第一筒體和所述第二筒體沿所述第一保溫筒的軸向依次連接,或,所述第一筒體的內徑小于所述第二筒體的內徑,所述第一筒體和所述第二筒體之間通過第一過渡盤連接。
38、本實施例中,可以提高第一保溫筒的結構多樣性。
39、可選地,所述第二保溫筒包括沿所述第一保溫筒的軸向設置的第三筒體和第四筒體;
40、所述第三筒體的內徑等于所述第四筒體的內徑,所述第三筒體和所述第四筒體沿所述第一保溫筒的軸向依次連接,或,所述第三筒體的內徑小于所述第四筒體的內徑,所述第三筒體和所述第四筒體之間通過第二過渡盤連接。
41、本實施例中,可以提高第二保溫筒的結構多樣性。
42、可選地,所述第一保溫筒的內徑和所述第二保溫筒的外徑之差大于或等于20mm。
43、本實施例中,便于保證氣流順暢通過第一通道。
44、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拉晶系統,包括:單晶爐以及設置于所述單晶爐內的坩堝、加熱器以及上述保溫裝置;
45、所述加熱器環繞所述坩堝設置,用于加熱所述坩堝內的硅料;
46、所述加熱器設置于所述保溫裝置的第二保溫筒內。
4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以下優點:
48、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溫筒套設于所述第二保溫筒外,使得所述保溫裝置可以形成雙層保溫結構,可以提高對加熱器的熱量進行反射的效果,在所述第一保溫筒、所述第二保溫筒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減少熱場環境中的熱量損失,降低能耗,而且,所述第一保溫筒和所述第二保溫筒可以分別拆裝,可以提高所述保溫裝置的拆裝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