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鈷配合物,其特征在于:化學式為[Co(bpma)(N3)3],其中bpma為N-甲基-N,N-二吡啶甲基胺。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鈷配合物,其特征在于:該鈷配合物的結構式為: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鈷配合物,其特征在于:該鈷配合物屬于單斜晶系,P21/n空間點群。晶胞參數(shù)為α=γ=90°,β=105°,單胞體積為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鈷配合物,其特征在于:該鈷配合物的中心離子CoIII的配位數(shù)是六,配位原子分別是bpma中的N1,N2,N3和三個疊氮陰離子的氮原子N4,N7,N10,形成一個八面體構型,其中N1,N3,N7,N10組成八面體的赤道面,N2和N4占據(jù)八面體的頂點位置,與中心離子的距離分別是Co-N的平均鍵長是
金屬Co離子到赤道面的距離為
5.一種制備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鈷配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將Co(NO3)2·6H2O溶于乙腈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然后加入含有bpma的乙腈溶液,常溫下攪拌20~30min,接著加入NaN3,待攪拌2.5~3小時后過濾,濾液置于室溫,揮發(fā)后得黑紅色針狀晶體即為產(chǎn)物,所述Co(NO3)2·6H2O、bpma、NaN3的投料范圍為(0.1~1.0mmol):(0.1~1.0mmol):(0.1~1.0mmol)。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鈷配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NO3)2·6H2O、bpma、NaN3的投料范圍為(0.1~0.5mmol):(0.1~0.5mmol):(0.3~1.0mmol)。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鈷配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NO3)2·6H2O、bpma、NaN3的摩爾比為1:1:3。
8.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鈷配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腈和水的體積比為(0.5~1):(1~2)。
9.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鈷配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腈和水的體積比為1:2。
10.一種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鈷配合物的應用,其特征在于:該鈷配合物用于制備抗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