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釀酒設備,特別涉及一種釀酒提純裝置。
背景技術:
酒類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進行多道過濾程序,以濾除酒水中的雜質。在過濾過程中,一般使用過濾罐進行過濾,但現有技術的過濾罐為豎向放置的,過濾后的雜質在重力及水流的作用下易隨酒水一起流出,過濾效果較差,因此需要多道過濾程序才能得到較為純凈的酒水,導致工序復雜,生產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有效去除酒糟等雜質,并精細過濾酒水,保證酒的質量的釀酒提純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釀酒提純裝置,包括粗濾過濾器,吸附過濾器和精濾過濾器,所述吸附過濾器內設有活性炭濾芯,所述精濾過濾器內設有反滲透膜;
所述粗濾過濾器的進料口連接發酵倉,出料口連接吸附過濾器,所述吸附過濾器的進口連接粗濾過濾器,出口連接精濾過濾器;
所述粗濾過濾器包括桶體和傾斜設置的多個落渣板,所述落渣板一端與桶體的側壁連接,另一端為自由端;所述落渣板呈Z字形均勻分布在桶體內,所述進料口設置在桶體中部,所述出料口設置在桶體頂端,所述進料口上端設置有過濾網,所述過濾網和進料口上端最近的一個落渣板將桶體分隔成上下兩部分。
進一步的,上述的釀酒提純裝置中,所述桶體最靠近底部的落渣板的自由端處對應的桶體側壁上開設有出渣口。
進一步的,上述的釀酒提純裝置中,所述粗濾過濾器的進料口上設有閥門,所述吸附過濾器的進口上設有閥門。
進一步的,上述的釀酒提純裝置中,所述粗濾過濾器的進料口上設有流量計,所述精濾過濾器的出口上設有流量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釀酒提純裝置設有粗濾過濾器,粗濾過濾器內設有傾斜設置的多個落渣板,過濾網懸在進料口上部,糟渣靠重力自然下沉,糟渣下沉后不會揚起,不會造成糟渣堵塞;待過濾的酒水首先經過粗濾設備進行初次過濾,然后輸入至吸附過濾器和精濾過濾器,能逐個對酒水進行過濾,每往下一層,酒水中的雜質越少,直至為符合要求的不含雜質的酒水。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釀酒提純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
1、粗濾過濾器;11、桶體;12、傾斜設置的多個落渣板;13、進料口;14、出料口;15、過濾網;2、吸附過濾器;3、精濾過濾器。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
本實用新型最關鍵的構思在于:本實用新型的釀酒提純裝置設有粗濾過濾器,粗濾過濾器內設有傾斜設置的多個落渣板,過濾網懸在進料口上部,糟渣靠重力自然下沉,糟渣下沉后不會揚起,不會造成糟渣堵塞。
請參照圖1,一種釀酒提純裝置,包括粗濾過濾器1,吸附過濾器2和精濾過濾器3,所述吸附過濾器2內設有活性炭濾芯,所述精濾過濾器3內設有反滲透膜;
所述粗濾過濾器1的進料口13連接發酵倉,出料口14連接吸附過濾器2,所述吸附過濾器2的進口連接粗濾過濾器1,出口連接精濾過濾器3;
所述粗濾過濾器1包括桶體11和傾斜設置的多個落渣板12,所述落渣板一端與桶體11的側壁連接,另一端為自由端;所述落渣板呈Z字形均勻分布在桶體11內,所述進料口13設置在桶體11中部,所述出料口14設置在桶體11頂端,所述進料口13上端設置有過濾網15,所述過濾網15和進料口13上端最近的一個落渣板將桶體11分隔成上下兩部分。
上述的釀酒提純裝置的使用:粗濾過濾器1內設有傾斜設置的多個落渣板12,過濾網15懸在進料口13上部,糟渣靠重力自然下沉,預濾液從進料口13進入粗濾過濾器1,糟渣下沉后不會揚起,不會造成糟渣堵塞;待過濾的酒水首先經過粗濾設備進行初次過濾,然后輸入至吸附過濾器2和精濾過濾器3,能逐個對酒水進行過濾,每往下一層,酒水中的雜質越少,直至為符合要求的不含雜質的酒水。
進一步的,上述的釀酒提純裝置中,所述桶體11最靠近底部的落渣板的自由端處對應的桶體11側壁上開設有出渣口。
進一步的,上述的釀酒提純裝置中,所述粗濾過濾器1的進料口13上設有閥門,所述吸附過濾器2的進口上設有閥門。
進一步的,上述的釀酒提純裝置中,所述粗濾過濾器1的進料口13上設有流量計,所述精濾過濾器3的出口上設有流量計。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釀酒提純裝置設有粗濾過濾器,粗濾過濾器內設有傾斜設置的多個落渣板12,過濾網15懸在進料口13上部,糟渣靠重力自然下沉,糟渣下沉后不會揚起,不會造成糟渣堵塞;待過濾的酒水首先經過粗濾設備進行初次過濾,然后輸入至吸附過濾器2和精濾過濾器3,能逐個對酒水進行過濾,每往下一層,酒水中的雜質越少,直至為符合要求的不含雜質的酒水。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釀酒提純裝置可先依靠重力及粗濾過濾器的特定結構將酒中的雜質進行初步過濾,粗濾過濾器結構簡單,使用成本低,減少了后續的過濾器的吸附壓力,減少吸附介質的使用,降低了生產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