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客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客車,尤其涉及具有乘客區和駕駛區的客車。
背景技術:
隨著客運業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營運性需求增長,對客車的舒適度要求越來越高。不同的客車生產廠家采用不同的方式對車內進行制冷,例如有采用在儀表臺內安裝冷暖除霜器的方法、有通過較長的風道從整車主風道引風的方式。然而,對于具有相對獨立的駕駛區與乘客區的客車,由于駕駛區和乘客區去相對獨立,上述傳統制冷方式均存在駕駛區制冷不足、制冷效果不佳的問題。而且在儀表臺內安裝冷暖除霜器,需要客車前部較大的安裝空間,并且安裝復雜。通過較長的風道從主風道上引風對駕駛區制冷的方式冷風損耗大,由此能耗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駕駛區制冷效果提高、能耗降低的客車。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客車包括車體,所述車體內具有乘客區和駕駛區;和制冷系統,所述制冷系統設置在所述車體上,且所述制冷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壓縮機、冷凝器、節流機構和蒸發器,其中所述蒸發器包括用于對乘客區制冷的第一蒸發器、和用于對駕駛區制冷。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客車,制冷系統包括單獨對駕駛區進行制冷的第二蒸發器,因此提高了駕駛區的制冷效果。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客車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第二蒸發器鄰近所述駕駛區設置。由此,減小了第二蒸發器的冷風到駕駛區內的距離,降低了能耗。具體地,所述第一蒸發器和第二蒸發器并聯。優選地,所述節流機構包括與所述第一蒸發器串聯的第一膨脹閥、和與所述第二蒸發器串聯的第二膨脹閥。優選地,所述第二蒸發器設置在位于所述駕駛區后面的左前車輪上方。優選地,在所述駕駛區后面的左側設有獨立的安裝倉,所述第二蒸發器設置在所述安裝倉內,所述安裝倉與所述駕駛區通過第二風道連通。具體地,所述第一蒸發器的冷風通過第一風道送到所述乘客區內,且所述第二蒸發器的冷風通過第二風道送到所述駕駛區內。具體地,所述駕駛區和乘客區通過分界骨架隔開。可選地,所述客車為一層半客車。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客車的局部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客車的另一局部示意圖;圖3是圖2所示客車的俯視圖;和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客車的制冷系統的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左”、“右”、 “豎直”、“水平”、“頂”、“底” “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也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下面參考附圖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客車100。如圖1-4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客車100包括車體1和制冷系統2。如圖1-2所示,車體1內具有乘客區11和駕駛區12。乘客區11和駕駛區12相對獨立,但不能理解為乘客區11與駕駛區12完全隔絕。如圖4所示,制冷系統2設置在車體1上,制冷系統2包括依次連接的壓縮機21、 冷凝器22、節流機構和蒸發器。蒸發器包括第一蒸發器M和第二蒸發器沈,第一蒸發器M 用于對乘客區11制冷,第二蒸發器26用于對駕駛區12制冷。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客車100,設置了獨立的第二蒸發器沈,專門用于對駕駛區12進行制冷,提高了駕駛區12的制冷效果。在一個具體示例中,第二蒸發器沈鄰近駕駛區12設置在駕駛區12的附近,由于第二蒸發器26鄰近駕駛區12設置,減小了冷風損耗,進一步提高了制冷效果,并且降低了能耗。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客車100,根據駕駛區12容積的大小,可以調節第二蒸發器26的參數,從而滿足駕駛區12的制冷要求。當乘客區11容積變化時,只需對第一蒸發器M的參數進行調整,因此第一蒸發器M和第二蒸發器沈彼此相對獨立,互不影響。[0031]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中,如圖1所示,駕駛區12與乘客區11可以通過分界骨架3隔開,換言之,分界骨架3在車體1內限定出駕駛區12。需要理解的是,在駕駛區12內可以劃分出睡倉,因此在本實用新型中,睡倉可以理解為駕駛區12的一部分。如圖2和3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一蒸發器對的冷風可以通過客車100內頂部的第一風道4輸送到乘客區11,第一風道4上可以設置多個出風口(未示出),多個出風口可以沿客車100的前后方向(圖1-3中的左右方向,其中客車前進的方向為前,客車后退的方向為后,圖1中的左側為前,右側為后)設置在左右兩側(圖3中的上下側)。第二蒸發器26的冷風可以通過第二風道5輸送到駕駛區12,由于第二蒸發器沈鄰近駕駛區12設置,因此第二風道5的長度減小,由此,減小了冷風在第二風道5內的損耗, 提高了制冷效果,而且降低了能耗。如圖3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中,第二風道5包括左側風道51和右側風道52,分別從駕駛區的左側(圖3中的下側)和右側(圖3中的上側)向駕駛區輸送冷風。如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中,第一蒸發器M和第二蒸發器沈并聯。節流機構例如可以為膨脹閥,優選地,節流機構包括第一膨脹閥23和第二膨脹閥25,其中第一膨脹閥23與第一蒸發器M串聯,第二膨脹閥25與第二蒸發器沈串聯。由此,可以保證換熱效率,進一步提高制冷效果。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客車100的制冷系統2的其他構成和操作,例如控制電源等,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都是已知的,這里不再詳細描述。如圖1和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具體示例中,第二蒸發器沈設置在位于駕駛區12后面(圖1-3中的右側)的左前車輪上方。例如,可以在駕駛區12后面的左側設置獨立的安裝倉7,第二蒸發器沈設置在安裝倉7內,安裝倉7與駕駛區12通過第二風道 5連通。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客車100可以為一層半客車100。然而,需要理解的是, 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本實用新型的客車100可以為具有相對獨立的駕駛區12和乘客區11的任何客車100。下面簡單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客車100的制冷操作。通過客車100的空調面板開關控制制冷系統2運行,第一蒸發器M和第二蒸發器 26制冷,第一蒸發器M的冷風通過第一風道4輸送到乘客區11,通過第一風道4上的多個出風口分配到乘客區11。第二蒸發器沈的冷風可以通過長度短的第二風道5輸送到駕駛區12,駕駛區12內的風可以通過睡倉的回風口 6可以構成完整的一個制冷空氣循環,由此, 通過獨立的第二蒸發器沈實現對駕駛區12進的制冷。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客車100,駕駛區12由鄰近其設置的獨立的第二蒸發器 26進行制冷,提高了駕駛區12的制冷效果。由于第二蒸發器沈鄰近駕駛區12設置,減小了冷風損耗,不但保證了制冷效果,而且降低了能耗。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0042]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 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客車,其特征在于,包括車體,所述車體內具有乘客區和駕駛區;和制冷系統,所述制冷系統設置在所述車體上,且所述制冷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壓縮機、 冷凝器、節流機構和蒸發器,其中所述蒸發器包括用于對乘客區制冷的第一蒸發器和用于對駕駛區制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蒸發器鄰近所述駕駛區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發器和第二蒸發器并聯。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客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流機構包括與所述第一蒸發器串聯的第一膨脹閥、和與所述第二蒸發器串聯的第二膨脹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蒸發器設置在位于所述駕駛區后面的左前車輪上方。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客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駕駛區后面的左側設有獨立的安裝倉,所述第二蒸發器設置在所述安裝倉內,所述安裝倉與所述駕駛區通過第二風道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發器的冷風通過第一風道送到所述乘客區內,且所述第二蒸發器的冷風通過第二風道送到所述駕駛區內。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駕駛區和乘客區通過分界骨架隔開。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車為一層半客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客車,包括車體,所述車體內具有乘客區和駕駛區;和制冷系統,所述制冷系統設置在所述車體上,且所述制冷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壓縮機、冷凝器、節流機構和蒸發器,其中所述蒸發器包括用于對乘客區制冷的第一蒸發器、和用于對駕駛區制冷第二蒸發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客車,制冷系統包括單獨對駕駛區進行制冷的第二蒸發器,因此提高了駕駛區的制冷效果,并且第二蒸發器鄰近駕駛區設置,減小了第二蒸發器的冷風到駕駛區內的距離,降低了能耗。
文檔編號B60H1/32GK202029669SQ20112008998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0日
發明者袁功建 申請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