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汽車制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汽車天窗的滑動升降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天窗因其實用美觀性,已在汽車制造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汽車天窗大多采用水平滑動和斜開兩種運動模式,通過滑動升降裝置連接天窗蓋板并控制其運動。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公開的專利申請號為200810044067.X的用于天窗的裝置,包括導向部、支撐部、連接板和滑塊,導向部前端設置有止擋部件,支撐部具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內設有固定在連接板上的第一滑動銷,導向部內設有滑塊,滑塊與連接板之間通過第二滑動銷轉動連接,其中支撐部上設有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導向部在對應第一限位塊和第二限位塊和第二滑動銷的位置處分別設置有第一開口、第二開口和第三開口。當天窗蓋板從關閉的狀態至起翹狀態時,滑塊向前運動,通過第二滑動銷帶動連接板向前運動,第一滑動銷在第一滑槽內運動 ,因止擋部件的阻擋,支撐部只能向上運動,此時第一限位塊脫離導向部第一開口向上運動,第二限位塊同時向上運動到導向部的第二開口處,并卡在其中,實現天窗的起翹狀態。 導向部上設置有多出開口,不利于導向部的加工,且因裝置的安裝空間有限,連接板設置于支撐部前端,支撐點靠前以及連接板自身的體積限制,使得天窗蓋板的起翹高度過低,無法在天窗起翹時有效的實現車內空氣的流通。
鑒于上述現有的天窗的裝置存在的缺陷,本發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工程應用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滑動升降裝置,使其更具有實用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中提供了一種滑動升降裝置,其旋轉支撐部與限位部滑動連接,二者的接觸位置作為旋轉支撐部起翹的施力位置,使得施力點的位置設置更加靈活,便于縮短旋轉力臂,增加起翹高度,便于車內的空氣流通,更具實用價值。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滑動升降裝置,應用于汽車天窗,包括導軌、旋轉支撐部、動力部和限位部,動力部和限位部均沿導軌水平移動;動力部分別與旋轉支撐部和限位部滑動連接;導軌設有前定位部和后定位部,前定位部與位于旋轉支撐部前端的第一定位裝置配合,后定位部與位于限位部后端的第二定位裝置配合,限位部與旋轉支撐部滑動連接。
進一步地,限位部上固定設置有第一止動凸臺,第一止動凸臺包括一傾斜的接觸面;旋轉支撐部上固定設置有第二止動凸臺,限位部水平滑動,第二止動凸臺沿接觸面上下滑動,帶動旋轉支撐部旋轉。
進一步地,限位部上活動設置有定位桿,第二定位裝置設置于定位桿后端。
進一步地,定位桿前端與限位部通過彈簧卡接,前定位部為開設于導軌上的開口,第二定位裝置為設置于定位桿后端且與開口配合的突起。
進一步地,旋轉支撐部后端設置有第一異形導向裝置,第一異形導向裝置包括上翹段、關閉段以及下沉段,動力部沿第一異形導向裝置滑動。
進一步地,限位部上設置有第二異形導向裝置,第二異形導向裝置包括第二上翹段、第二關閉段以及第二下沉段,動力部沿第二異形導向裝置滑動。
進一步地,限位部設置有滑腳,通過滑腳與導軌滑動連接。
進一步地,動力部與導軌間設置有彈片機構。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旋轉支撐部與限位部滑動連接,二者的接觸位置作為旋轉支撐部起翹的施力位置,使得施力點的位置設置更加靈活,便于縮短旋轉力臂,增加起翹高度,便于車內的空氣流通;
2、限位部橫向設置,相對于豎向支撐的起翹方式而言,零部件的設計不受裝置體積限制,降低了設計難度;
3、導軌加工更加容易,降低導軌的加工要求;
4、彈片機構的設置減少滑塊與導向部之間的直接接觸面積,減少摩擦力并降低噪聲;
5、通過設置異形導向裝置,通過特定的形狀對動力部進行導向的同時,也對動力部的運動進行限制,以對起翹、關閉和下沉三個動作進行劃分,加工容易,且形式更加多樣,可通過槽體或凸起等多種形式進行導向。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和圖2為本發明滑動升降裝置的爆炸圖;
圖3為旋轉支撐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定位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限位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彈簧的安裝示意圖;
圖7為導軌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導軌、2旋轉支撐部、3動力部、4限位部、11前定位部、12后定位部、21第一定位裝置、22第二止動凸臺、23彈簧、24第一異形導向裝置、24a上翹段、24b關閉段、24c下沉段、41第二定位裝置、42第一止動凸臺、43定位桿、44第二異形導向裝置、44a第二上翹段、44b第二關閉段、44c第二下沉段、45滑腳。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明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撰寫。
一種應用于汽車天窗的滑動升降裝置,包括導軌1、旋轉支撐部2、動力部3和限位部4,動力部3和限位部4均沿導軌1水平移動;動力部3分別與旋轉支撐部2和限位部4滑動連接;導軌1設有前定位部11和后定位部12,前定位部11與位于旋轉支撐部2前端的第一定位裝置21配合,后定位部12與位于限位部4后端的第二定位裝置41配合,限位部4與旋轉支撐部2滑動連接,二者的接觸位置為旋轉支撐部2起翹的施力位置,其中,限位部4與旋轉支撐部2的連接方式具體為:限位部4上固定設置有第一止動凸臺42,第一止動凸臺42包括一傾斜的接觸面;旋轉支撐部2上固定設置有第二止動凸臺22,限位部4水平滑動,第二止動凸臺22沿接觸面上下滑動,帶動旋轉支撐部2旋轉。
限位部4上活動設置有定位桿43,第二定位裝置41設置于定位桿42后端;定位桿43前端與限位部4通過彈簧22卡接,前定位部11為開設于導軌1上的開口,第二定位裝置41為設置于定位桿43后端且與開口配合的突起。
旋轉支撐部2后端設置有第一異形導向裝置23,第一異形導向裝置23包括上翹段23a、關閉段23b以及下沉段23c,動力部3沿第一異形導向裝置23滑動;限位部4上設置有第二異形導向裝置44,第二異形導向裝置44包括第二上翹段44a、第二關閉段44b以及第二下沉段44c,動力部3沿第二異形導向裝置22滑動。
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天窗蓋板固定在旋轉支撐部2上;起翹時,動力部3沿導軌1向前運動,分別到達第一異形導向裝置24的上翹段24a和第二異形導向裝置44的第二上翹段44a,此時旋轉支撐部2前端的第一定位裝置21到達位于導軌1前端的前定位部11,受到其限制,無法向前運動,此時旋轉支撐部2上的第二止動凸臺22沿第一止動凸臺42上傾斜的接觸面向上滑動,帶動旋轉支撐部2向上旋轉;關閉時,動力部3分別到達第一異形導向裝置24的關閉段24b和第二異形導向裝置44的關閉段44b,此時旋轉支撐部2前端的第一定位裝置21依然處于前定位部11并受到其限制,同時限位部4上的定位桿43到達導軌1的后定位部12,定位桿43在彈簧23的作用下向下轉動,位于其前端的第二定位裝置41被壓入位于導軌1上的后定位部12并受到其限制,此時第一止動凸臺42和第二止動凸臺22相抵觸,上述狀態保證了天窗蓋板和車頂保持了相對關閉的狀態;下沉時,第二定位裝置41受到后定位部12的限制,使得限位部4無法水平運動,動力部2沿第一異形導向裝置24的下沉段24c和第二異形導向裝置44的第二下沉段44c運動,由于第二止動凸臺22與第一止動凸臺42相抵觸,使得旋轉支撐部2無法水平移動,在動力部2沿第一異形導向裝置24運動的過程中,向下壓制旋轉支撐部2,第二止動凸臺22沿第一止動凸臺42上傾斜的接觸面向下滑動,旋轉支撐部2向下旋轉,完成關閉動作。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