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洗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到一種用于洗車機的吹干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汽車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中國是個人口大國,中國的汽車保有量達1.3億多輛,汽車日常過程中需要清洗,現有技術中汽車洗車采用人工清洗和機械清洗的方式,在清洗工序結束后,需要對車身進行擦干,現有大多采用人工用毛巾擦干的方式,這種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勞動,且勞動強度大,對于車型較高的大型車,人工不能有效擦拭干凈,導致清洗的效率降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市場出現了洗車機吹干裝置,這類裝置多采用的是頂面吹風系統加側面吹風系統設置,即由兩個頂出風風筒加兩個側出風風筒組成,每個出風風筒都只設有一個出風口,共計設有四道出風口,相應的,配備四個風機,這種設置基本上能將洗車后附在汽車表面上的水珠吹干,這樣雖然可以達到徹底吹干的目的,但增大了洗車機的體積,也增加了設備的造價和運行的費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洗車機的吹干裝置,其結構簡單,造價和運行費用低廉,且吹干效果好。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洗車機的吹干裝置,包括頂部風筒、設置在所述的頂部風筒兩側的側部風筒和用于驅動所述的頂部風筒沿豎直方向移動的升降機構,所述的側部風筒的上端與所述的頂部風筒的側部連接,所述的頂部風筒與所述的側部風筒的內部連通形成通風道,所述的頂部風筒上橫向設置有朝下的頂出風口,兩個所述的側部風筒相對一面的長度方向上分別設置有側出風口,所述的通風道分別通過所述的頂出風口與所述的側出風口與外部連通,所述的頂部風筒和所述的側部風筒的連接處設置有風機,所述的風機用于向所述的通風道內送風。
所述的頂部風筒上設置有位于所述的頂出風口處的第一霧化裝置,所述的側部風筒上設置有位于所述的側出風口處的第二霧化裝置,所述的第一霧化裝置內和所述的第二霧化裝置內均設置有汽車養護劑。在頂出風口和側出風口中分別設置第一霧化裝置和第一霧化裝置,便于將汽車養護劑霧化,然后通過風力作用均勻噴灑到汽車的表面,使汽車表面的漆面得到養護。
所述的頂出風口與所述的側出風口均為條形開口,所述的頂出風口與所述的側出風口之間的夾角為95°~135°。由于汽車的上部分車體是向內傾斜的,頂出風口與側出風口之間存在夾角更好的與汽車外形相匹配,使吹干效果更好。
所述的頂部風筒的長度為2米~2.5米。一般汽車的寬度為1.6~1.8米之間,頂部風筒長度的設置可以使其兩側的側部出風口出風效果佳并且不容易刮擦到汽車。
所述的頂部風筒和所述的側部風筒一體成型。其目的在于增加整個裝置的穩定性,延長使用壽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通過對吹干裝置的優化,使頂部風筒和側部風筒設置在一起,在它們連接的地方設置有用于送風的風機,風機能從頂出風口和側出風口分別送風,使汽車的上表面和側面均能得到吹干,相比較其他的吹干裝置,減少了風機的數量,從四個減少為兩個,造價低廉,在運行中也能節省電力資源。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分解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與汽車配合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如圖1至圖2所示,給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洗車機的吹干裝置的一個優選實施例,包括頂部風筒1、設置在頂部風筒1兩側的側部風筒2和用于驅動頂部風筒1沿豎直方向移動的升降機構(圖中未顯示),頂部風筒1和側部風筒2一體成型,側部風筒2的上端與頂部風筒1的側端連接,頂部風筒1與側部風筒2的內部連通形成通風道13,頂部風筒1上橫向設置有朝下的頂出風口11,兩個側部風筒2相對一面的長度方向上分別設置有側出風口21,頂出風口11與側出風口21均為條形開口,頂出風口11與側出風口21之間的夾角α為95°~135°。通風道分別通過頂出風口11與側出風口21與外部連通,頂部風筒1和側部風筒2的連接處設置有風機3,風機3用于向通風道13內送風。頂部風筒1上設置有位于頂出風口11處的第一霧化裝置12,側部風筒2上設置有位于側出風口21處的第二霧化裝置22,第一霧化裝置21內和第二霧化裝置22內均設置有汽車養護劑。當兩個風機3運行通過頂出風口11和側出風口21進行送風時,在第一霧化裝置21和第二霧化裝置22中的汽車養護劑也會在風力作用下被吹到汽車的表面,從而附著在車體的表面油漆上,使汽車的表面得到養護。
根據數據顯示,一般的汽車寬度為1.6米~1.8米之間,而頂部風筒1的長度為2米~2.5米,從而設置在頂部風筒1下方的側部風筒2保持的橫向距離也大于汽車的寬度,頂部風筒1還通過升降機構設置在洗車機上,一方面可以更好的與汽車配合,使吹干效果更好,另一方面不容易刮擦到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