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腳輪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帶雙剎的腳輪。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現有的雙剎腳輪,基本是由剎車手柄利用一個角度通過與剎車彈片摩擦滑動至一個反物料角度形成的雙剎結構、此類結構很容易導致彈片或剎車手柄磨損然而失去剎車能力,故針對上述問題,進行進一步的革新。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一種帶雙剎的腳輪,它能有效的防止彈片或剎車手柄磨損致使腳輪失去剎車能力、而且彈片或剎車手柄磨損后,也可以正常使用等優點。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帶雙剎的腳輪,它包括腳輪本體,所述腳輪本體包括腳輪支架、兩根彈片鉚釘、剎車鉚釘、剎車手柄、雙剎彈片、底板、輪子,所述腳輪支架上表面上設置有底板,腳輪支架1內安裝有輪子;所述腳輪支架由左支板、右支板和頂板組成,左支板、右支板設置在頂板的底面兩側;左支板、右支板上部前端對應設置有左弧形凸頭和右弧形凸頭,左弧形凸頭和右弧形凸頭上分別對應設置有左支板通孔A和右支板通孔A;所述左支板、右支板上,左支板通孔A和右支板通孔A的后部分別是對應設置有左支板通孔B和右支板通孔B;所述剎車手柄的兩側面上分別對應設置有手柄左通孔A和手柄右通孔A,手柄左通孔A和手柄右通孔A的下方對應設置有手柄左通孔B和手柄右通孔B;所述剎車手柄內,手柄左通孔B和手柄右通孔B之間設置有剎車鉚釘;其中一根彈片鉚釘安裝在剎車手柄上的手柄左通孔A、手柄右通孔A之間,彈片鉚釘兩端頭分別穿插過手柄左通孔A、手柄右通孔A,分別卡設在腳輪支架的左支板通孔A和右支板通孔A上;其中另一根彈片鉚釘安裝在雙剎彈片的中部凹槽上,彈片鉚釘的兩端頭分別卡設在腳輪支架的左支板通孔B和右支板通孔B上。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帶雙剎的腳輪,它能有效的防止彈片或剎車手柄磨損致使腳輪失去剎車能力、而且彈片或剎車手柄磨損后,也可以正常使用等優點。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腳輪剎車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腳輪剎車后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腳輪支架;11、左支板通孔A;12、右支板通孔A;13、左支板通孔B;14、右支板通孔B;2、彈片鉚釘;3、剎車鉚釘;4、剎車手柄;41、手柄右通孔A;42、手柄右通孔B;5、雙剎彈片;6、底板;7、輪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僅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如圖1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的一種帶雙剎的腳輪,它包括腳輪本體,所述腳輪本體包括腳輪支架1、兩根彈片鉚釘2、剎車鉚釘3、剎車手柄4、雙剎彈片5、底板6、輪子7,
所述腳輪支架1上表面上設置有底板6,腳輪支架1內安裝有輪子7;
所述腳輪支架1由左支板、右支板和頂板組成,左支板、右支板設置在頂板的底面兩側;左支板、右支板上部前端對應設置有左弧形凸頭和右弧形凸頭,左弧形凸頭和右弧形凸頭上分別對應設置有左支板通孔A11和右支板通孔A12;所述左支板、右支板上,左支板通孔A11和右支板通孔A12的后部分別是對應設置有左支板通孔B13和右支板通孔B14;
所述剎車手柄4的兩側面上分別對應設置有手柄左通孔A和手柄右通孔A41,手柄左通孔A和手柄右通孔A的下方對應設置有手柄左通孔B和手柄右通孔B42;
所述剎車手柄4內,手柄左通孔B和手柄右通孔B42之間設置有剎車鉚釘3;
其中一根彈片鉚釘2安裝在剎車手柄4上的手柄左通孔A11、手柄右通孔A12之間,彈片鉚釘2兩端頭分別穿插過手柄左通孔A、手柄右通孔A41,分別卡設在腳輪支架1的左支板通孔A11和右支板通孔A12上;
其中另一根彈片鉚釘2安裝在雙剎彈片5的中部凹槽上,彈片鉚釘2的兩端頭分別卡設在腳輪支架1的左支板通孔B13和右支板通孔B14上。
如圖2所示是腳輪剎車前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剎車實施例中:通過剎車手柄尾端向下壓,有剎車鉚釘旋轉使力,將剎車前端與輪子進行觸碰,剎車尾端與腳輪支架進行觸碰進行的控制剎車。
如圖3所示是腳輪剎車后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進行剎車解除實施例中:將剎車手柄前端往下壓時使得剎車彈片復位來剎車解除狀態。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帶雙剎的腳輪,它能有效的防止彈片或剎車手柄磨損致使腳輪失去剎車能力、而且彈片或剎車手柄磨損后,也可以正常使用等優點。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