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饋能懸架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是由動力驅動,具有4個或4個以上車輪的非軌道承載的車輛,主要用于載運人員和(或)貨物,或牽引載運人員和(或)貨物的車輛或作其他特殊用途。汽車包括發(fā)動機、車身、底盤、電氣系統(tǒng)、輪胎,其中底盤包括懸架系統(tǒng),懸架系統(tǒng)是汽車的車架與車橋或車輪之間的一切傳力連接裝置的總稱,其作用是傳遞作用在車輪和車架之間的力和力扭,并且緩沖由不平路面?zhèn)鹘o車架或車身的沖擊力,并衰減由此引起的震動,以保證汽車能平順地行駛。典型的懸架系統(tǒng)結構由彈性部件、導向機構以及減震器等組成,個別結構則還有緩沖塊、橫向穩(wěn)定桿等。懸架系統(tǒng)應有的功能是支持車身,改善乘坐的感覺,不同的懸架設置會使駕駛者有不同的駕駛感受。外表看似簡單的懸架系統(tǒng)綜合多種作用力,決定著轎車的穩(wěn)定性、舒適性和安全性,是現(xiàn)代轎車十分關鍵的部件之一。
懸架系統(tǒng)的彈性部件有鋼板彈簧、空氣彈簧、螺旋汽車懸架彈簧以及扭桿彈簧等形式。汽車行駛時,遇到路面不平的情況,懸架系統(tǒng)的彈性部件壓縮或回彈,盡量保證汽車平穩(wěn)行駛,但是從節(jié)約能源方面來看,懸架上下往復運動的動能白白浪費掉,沒有被回收利用。近年來,隨著各種資源的日益匱乏,人們越來越注重節(jié)約能源,因此,就汽車領域來說,如何將懸架上下往復運動的能量再利用,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饋能懸架裝置,以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使懸架上下往復運動的能量能夠回收再利用。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申請?zhí)峁┮环N饋能懸架裝置,包括齒條、小齒輪軸、發(fā)電機、導向條、內筒、彈性部件,所述小齒輪軸的齒輪部分與所述齒條嚙合,所述小齒輪軸的軸伸端與所述發(fā)電機相連,所述齒條插入所述導向條內,所述導向條固定于所述內筒中,所述齒條為圓柱齒條,所述圓柱齒條具有圓柱面,所述彈性部件套裝于所述內筒外部。
優(yōu)選地,所述彈性部件包括主螺旋彈簧、副螺旋彈簧。
優(yōu)選地,包括下筒、下筒端蓋,所述內筒的一端伸入所述下筒中,所述下筒端蓋穿過所述內筒固定于所述下筒上。
優(yōu)選地,包括齒輪架,所述齒輪架設置于所述內筒上,所述小齒輪軸安裝于所述齒輪架上。
優(yōu)選地,包括行星齒輪增速器、聯(lián)軸器,所述小齒輪軸的軸伸端與所述行星齒輪增速器的輸入端相連,所述行星齒輪增速器的輸出端通過所述聯(lián)軸器與所述發(fā)電機相連。
優(yōu)選地,包括夾持塊,所述夾持塊固定于所述下筒外部。
優(yōu)選地,包括左軸承、右軸承,所述左軸承、所述右軸承分別安裝于所述小齒輪軸的兩端。
優(yōu)選地,包括左蓋板、右蓋板,所述左蓋板、所述右蓋板分別用于固定所述左軸承、所述右軸承,所述左蓋板、所述右蓋板分別安裝于所述齒輪架上。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具體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以下技術效果:當汽車駛上凸起或駛出凹坑時,車橋移近車身,齒條受壓縮向下運動,帶動小齒輪軸轉動,進而帶動發(fā)電機旋轉,當汽車駛進凹坑或駛離凸起時,車橋遠離車身,齒條受拉伸向上運動,帶動小齒輪軸轉動,進而帶動發(fā)電機反方向旋轉,饋能懸架裝置將懸架的上下往復運動轉化為發(fā)電機的旋轉運動,通過發(fā)電機發(fā)電將能源回收利用,不僅節(jié)約能源,而且降低了汽車能耗。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饋能懸架裝置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饋能懸架裝置A向剖視圖;
圖3為饋能懸架裝置B向剖視圖;
其中,1為齒條,2為小齒輪軸,3為發(fā)電機,4為導向條,5為內筒,6為彈性部件,7為下筒,8為下筒端蓋,9為齒輪架,10為行星齒輪增速器,11為聯(lián)軸器,12為夾持塊,13為左軸承,14為右軸承,15為左蓋板,16為右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考圖1至圖3,其中,圖1為饋能懸架裝置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饋能懸架裝置A向剖視圖;圖3為饋能懸架裝置B向剖視圖。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饋能懸架裝置,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使懸架上下往復運動的能量能夠回收再利用。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饋能懸架裝置,包括齒條1、小齒輪軸2、發(fā)電機3、導向條4、內筒5、彈性部件6,小齒輪軸2的齒輪部分與齒條1嚙合,小齒輪軸2的軸伸端與發(fā)電機3相連。當汽車駛上凸起或駛出凹坑時,車橋移近車身,齒條1受壓縮向下運動,帶動小齒輪軸2轉動,進而帶動發(fā)電機3旋轉,當汽車駛進凹坑或駛離凸起時,車橋遠離車身,齒條1受拉伸向上運動,帶動小齒輪軸2轉動,進而帶動發(fā)電機3反方向旋轉,饋能懸架裝置將懸架的上下往復運動轉化為發(fā)電機的旋轉運動,通過發(fā)電機3發(fā)電將能源回收利用,不僅節(jié)約能源,而且降低了汽車能耗。
齒條1插入導向條4內,導向條4固定于內筒5中。齒條1可在導向條4內上下往復運動,導向條4的設置為齒條1上下往復運動提供了運動軌道,導向條4固定于內筒5中,內筒5支撐保護導向條4以及齒條1,當汽車雨天行駛或遇到泥濘路面時,使齒條1、導向條4免受雨水、污泥等雜物的污染,保證饋能懸架裝置能夠正常工作。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中,齒條1設置有弧形通槽,通槽的橫截面為平滑的、向內凹陷的弧形凹槽,導向條4具有一個導向功能的凸起,凸起具有與弧形通槽形狀適配的弧形面,導向條4可滑動地設置在齒條1具有的弧形凹槽內?;谏鲜鼋Y構設計,齒條1為圓柱齒條,齒條1的一側面設置有齒牙結構,齒條1的另一側面則為弧形凹槽,圓弧面對齒條起到雙點支撐的作用。當車身相對車橋扭轉時,齒條1帶動小齒輪軸2繞圓柱齒條的軸線旋轉,解決車身與車橋相對扭轉時齒條1和小齒輪軸2的運動干涉問題。
饋能懸架裝置包括彈性部件6,彈性部件6包括主螺旋彈簧、副螺旋彈簧,彈性部件6套裝于內筒5外部。彈性部件6套裝于內筒5外部,能夠抵抗過大的沖擊振動,保護饋能懸架裝置,主、副雙螺旋彈簧的設置為抵抗沖擊增添一重保障。
當汽車行駛至凹凸不平的路面時,彈性部件6作為饋能懸架裝置與車身之間的緩沖,最大程度地保證駕乘環(huán)境的舒適性,同時,當汽車行駛至極凹凸不平路段時,彈性部件6還能夠抵抗沖擊振動,保護發(fā)電機3。
饋能懸架裝置包括下筒7、下筒端蓋8,內筒5的一端伸入下筒7中,下筒端蓋8穿過內筒5固定于下筒7上。內筒5具有上、下?lián)跫纾瑑韧?的一端伸入下筒7中,內筒5的下?lián)跫缃佑|到安裝在下筒7中的下推力軸承即安裝到位,下筒端蓋8穿過內筒5,下筒端蓋8的下表面與安裝在內筒5上擋肩上的上推力軸承相抵,下筒端蓋8用螺栓固定于下筒7上,下筒7的設置,為內筒5提供支撐,并且設置了下筒端蓋8,下筒端蓋8固定在下筒7上,防塵效果佳。
饋能懸架裝置包括齒輪架9,齒輪架9設置于內筒5上,小齒輪軸2安裝于齒輪架9上。齒輪架9固定于內筒5上,為小齒輪軸2提供了支撐。
饋能懸架裝置包括行星齒輪增速器10、聯(lián)軸器11,小齒輪軸2的軸伸端與行星齒輪增速器10的輸入端相連,行星齒輪增速器10的輸出端通過聯(lián)軸器11與發(fā)電機3相連。車輛行駛至凹凸不平的路面時,齒條1帶動小齒輪軸2轉動,行星齒輪增速器10將小齒輪軸2輸出的轉速增大,行星齒輪增速器10的輸出端通過聯(lián)軸器11與發(fā)電機3相連,發(fā)電機3發(fā)電供給汽車電氣單元,降低汽車能耗,發(fā)電機3安裝位置相對行星齒輪增速器10、聯(lián)軸器11相對固定,可提高發(fā)電機使用壽命。
饋能懸架裝置包括夾持塊12,夾持塊12固定于下筒7外部。夾持塊12用螺栓固定于下筒7上,夾持塊12與汽車轉向單元相連。
饋能懸架裝置包括左軸承13、右軸承14,左軸承13、右軸承14分別安裝于小齒輪軸2的兩端。左軸承13、右軸承14用來固定小齒輪軸2,承擔了徑向載荷,饋能懸架裝置工作時,左軸承13、右軸承14減小小齒輪軸2轉動摩擦,降低能耗。
饋能懸架裝置包括左蓋板15、右蓋板16,左蓋板15、右蓋板16分別用于固定左軸承13、右軸承14,左蓋板15、右蓋板16分別安裝于齒輪架9上。左蓋板15、右蓋板16,分別起到了為左軸承13外圈、右軸承14外圈軸向定位的作用,并且能夠密封防塵。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于實施例公開的系統(tǒng)而言,由于其與實施例公開的方法相對應,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部分說明即可。
本實用新型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