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輪胎裝配流水線,具體是一種直線型輪胎裝配線。
背景技術:
如公告號CN 103419581B公開了一種輪胎半自動裝配機,包括轉盤和機架,轉盤上設有若干用于固定輪轂的工位,機架伸向轉盤上的工位,在機架上設有壓胎裝置,其特征在于,轉盤在驅動機構的帶動下作步進式轉動,而使轉盤上的工位逐次位于壓胎裝置的正下方,所述的壓胎裝置包括可轉動的壓輪,機架上設有促使壓胎裝置沿弧形平動的動力機構,在實現輪胎的裝配時,先把輪胎的
一側部分扣接在輪轂的裝配槽中,在動力機構的作用下,壓輪自輪胎與輪轂相扣接部分向外側碾壓輪胎;壓輪可轉動地聯接在斜板的一端部,斜板的該端部向著壓胎裝置平動軌跡內側斜向伸出;斜板的中部位置鉸接在安裝座上,在安裝座上螺紋連接有調節螺釘,套接在調節螺釘上的彈簧作用在斜板的另一端部。
這種轉盤式裝配機由于寬度較寬,占用場地,不適合與流水線配套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直線型輪胎裝配線,裝配線上設置四個工位,四個工位之間通過漸進式夾持裝置來運動輪轂和輪胎,裝配線的一端放置好輪轂和輪胎,從裝配線另一端將裝配并充好氣的輪胎和輪轂取走即可,直線型的裝配線更加適合與流水線配套使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直線型輪胎裝配線,包括機架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上設置有兩條平行設置的夾持框,夾持框分別與夾持驅動機構和傳送驅動機構連接,在兩條夾持框之間設置直線排列的四個工位,其中中間兩個工位下方和上方設置有裝胎機構和充氣機構,夾持框內側對應的前三個工位的位置上設置有夾持頭,其中與第一個工位對應的夾持頭為輪轂夾頭,與第二和第三個工位對應的夾持頭為輪胎夾頭;所述的夾持驅動機構、傳送驅動機構、裝胎機構和充氣機構均由控制器控制工作。
所述的夾持驅動機構包括夾持氣缸、驅動座、驅動臂、連桿和連接板,在所述的兩根夾持框的內側均固連有連接板,夾持框內側二塊相對應的連接板為一組,在夾持框的內側至少設置兩組連接板,每組連接板中間均設置有驅動座,驅動座通過兩根驅動臂分別與兩側連接板鉸接,所述的驅動座之間通過連桿連接,所述的連接板底部固連滑塊,滑塊與固定在機架上的導軌配合;所述的夾持氣缸固定機架,夾持氣缸的驅動桿與驅動座固連。
所述的傳送驅動機構包括傳送氣缸和傳動夾持框,所述的傳動夾持框有兩根,兩根傳動夾持框通過傳動滑塊分別與對應的夾持框上的傳送導軌配合,所述的傳送氣缸的缸體固定在機架上,傳送氣缸的驅動桿與其中一根傳動夾持框固連,兩條傳動夾持框之間通過導柱和導向座配合實現聯動。
所述的裝胎機構包括升降機構、安裝頭驅動機構、安裝頭和輪轂定位機構和輪轂夾持機構,所述的輪轂定位機構和輪轂夾持機構位于兩個夾持框組成平面的下方,輪轂定位機構包括輪轂放置座和升降氣缸,升降氣缸固定在機架上,輪轂放置座位于升降氣缸正上方并與升降氣缸的驅動桿固連;所述的輪轂夾持機構包括夾持座和同步驅動機構,夾持座由若干個夾頭裝置組成,這些夾頭裝置以輪轂放置座為中心對均勻分布在周圍,同步驅動機構驅動夾頭裝置同步向內側或向外側移動;所述的升降機構、安裝頭驅動機構、安裝頭位于兩個夾持框組成平面的上方,安裝頭驅動機構設置升降機構上,升降機構固定在機架上,安裝頭設置有安裝頭驅動機構底部。
所述的安裝頭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傳動齒輪箱和輸出臂,傳動齒輪箱通過固定座與升降機構連接,驅動電機的輸出端與傳動齒輪箱的輸入端連接,傳動齒輪箱的輸出端設置兩根同軸設置有輸出臂,兩根輸出臂轉動方向相反;在所述的輸出臂上設置有連接臂,連接臂與輸出臂之間設置有位置調節機構,連接臂的下部開有長條狀槽孔;所述的安裝頭包括壓胎輪和連接軸,所述的連接軸的中部樞接在長條狀槽孔內,壓胎輪設置在連接軸的內端部,連接軸外端部與連接臂之間設置有壓胎輪的角度調節裝置。
在所述的第二工位的輪胎夾頭的下側還設置有裝胎輔助機構,裝胎輔助機構包括輪胎檔板和輔助氣缸,輔助氣缸固連在機架上,輪胎檔板設置在輔助氣缸的活塞桿的端部。
所述的充氣機構包括上壓板和下頂座,所述的上壓板由下壓氣缸驅動,下壓氣缸通過座板與機架固連;所述的下頂座包括外頂套和內頂座,在外頂套的內壁和內頂座外壁之間形成有環狀充氣道,環狀充氣道通過管道和控制閥與氣源連通;外頂套和內頂座連接與上頂氣缸驅動桿連接,上頂氣缸固連在機架上。
本實用新型為直線型結構適合與電動車或摩托車生產流水線配套使用,裝配輪胎時只需將輪轂和輪胎從放置在裝置線的第一工位,接下來工作全部由裝配線完成,然后從第四工位將裝配好充好氣的輪胎取走即可,直線型的流水線非常適合與流水線配套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夾持驅動機構和傳送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裝胎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充氣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充氣機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6所示,一種直線型輪胎裝配線,包括機架1和控制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1上設置有兩條平行設置的夾持框3,夾持框3分別與夾持驅動機構和傳送驅動機構連接,在兩條夾持框3之間設置直線排列的四個工位,其中第二工位32和第三工位33的上方和下方設置有裝胎機構6和充氣機構7,夾持框3內側對應的前三個工位的位置上設置有夾持頭,其中與第一個工位31對應的夾持頭為輪轂夾頭35,與第二和第三個工位對應的夾持頭為輪胎夾頭36;所述的夾持驅動機構、傳送驅動機構、裝胎機構6和充氣機構7均由控制器2控制工作。
所述的夾持驅動機構包括夾持氣缸41、驅動座42、驅動臂43、連桿44和連接板45,在所述的兩根夾持框3的內側均固連有連接板45,夾持框內側二塊相對應的連接板為一組,在夾持框3的內側至少設置兩組連接板45,每組連接板45中間均設置有驅動座42,驅動座42通過兩根驅動臂43分別與兩側連接板45鉸接,各驅動座42之間通過連桿44連接,所述的連接板45底部固連滑塊46,滑塊46與固定在機架1上的導軌47配合;所述的夾持氣缸41固定機架,夾持氣缸41的驅動桿與驅動座42固連。
所述的傳送驅動機構包括傳送氣缸51和傳動夾持框52,所述的傳動夾持框52有兩根,兩根傳動夾持框通過傳動滑塊分別與對應的夾持框3上的傳送導軌39配合,所述的傳送氣缸51的缸體固定在機架1上,傳送氣缸51的驅動桿與其中一根傳動夾持框52固連,兩條傳動夾持框52之間通過導柱53和導向座54配合實現聯動,所述的夾持頭固定在傳動夾持框52的內側。
所述的裝胎機構6包括升降機構61、安裝頭驅動機構62、安裝頭63、輪轂定位機構64和輪轂夾持機構65,所述的輪轂定位機構64和輪轂夾持機構65位于兩個夾持框3組成平面的下方,輪轂定位機構64包括輪轂放置座和升降氣缸,升降氣缸固定在機架1上,輪轂放置座位于升降氣缸正上方并與升降氣缸的驅動桿固連;所述的輪轂夾持機構65包括夾持座651和同步驅動機構652,夾持座651由若干個夾頭裝置組成,這些夾頭裝置以輪轂放置座為中心對均勻分布在周圍,同步驅動機構驅動夾頭裝置同步向內側或向外側移動;所述的升降機構61、安裝頭驅動機構62、安裝頭63位于兩個夾持框組成平面的上方,安裝頭驅動機構62設置升降機構61上,升降機構61固定在機架1上,安裝頭63設置有安裝頭驅動機構62底部。
所述的安裝頭驅動機構62包括驅動電機621、傳動齒輪箱622和輸出臂623,傳動齒輪箱622通過固定座66與升降機構61連接,驅動電機621的輸出端與傳動齒輪箱622的輸入端連接,傳動齒輪箱622的輸出端設置兩根同軸設置有輸出臂623,兩根輸出臂623轉動方向相反;在所述的輸出臂623上設置有連接臂66,連接臂66與輸出臂623之間設置有位置調節機構65,連接臂66的下部開有長條狀槽孔661;所述的安裝頭63包括壓胎輪631和連接軸632,所述的連接軸的中部樞接在長條狀槽孔661內,壓胎輪631設置在連接軸632的內端部,連接軸632外端部與連接臂66之間設置有壓胎輪的角度調節裝置67。
在所述的第二工位的輪胎夾頭36的下側還設置有裝胎輔助機構,裝胎輔助機構包括輪胎檔板37和輔助氣缸38,輔助氣缸38固連在機架1上,輪胎檔板37設置在輔助氣缸38的活塞桿的端部。
所述的充氣機構7包括上壓板71和下頂座72,所述的上壓板71由下壓氣缸驅動73,下壓氣缸73通過座板75與機架1固連;所述的下頂座72包括外頂套721和內頂座722,在外頂套721的內壁和內頂座722外壁之間形成有環狀充氣道723,環狀充氣道723通過管道和控制閥與氣源8連通;外頂套721和內頂座722連接與上頂氣缸76驅動桿連接,上頂氣缸76固連在機架1上。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這樣的:先將輪轂放置在第一工位31上,然后輪胎放置輪轂的頂部,開啟輪胎裝置線夾持氣缸41推動驅動座42運動,驅動座42通過連桿44使得各個驅動座42同步運動,驅動座42通過驅動臂43將兩側的連接板45向內側拉,這樣輪轂夾頭35會將輪轂夾住;接著傳送驅動機構啟動,傳送氣缸51帶動傳動夾持框52向前移動,將輪轂和輪胎帶到第二工位32上,然后夾持驅動機構復位將輪轂和輪胎放置第二工位32,然后傳送驅動機構復位。
過入第二工位的輪轂和輪胎,先被放置輪轂定位機構64上,然后輪轂夾持機構65動作將輪轂固定住,同時升降機構61帶動安裝頭驅動機構62和安裝頭63下降,裝胎輔助機構的輪胎檔板37在輔助氣缸38推動下向中間移動,在輪胎兩側起到定位作用,安裝頭63的壓胎輪631會向下擠壓到輪胎,壓胎輪63將輪胎下降一部下壓到輪轂外緣時,壓胎輪在角度調節裝置67的作用下呈傾斜狀態,傾斜狀態的壓胎輪下部會內嵌到輪轂外緣的凹陷部內,此時安裝頭驅動機構62驅動輸出臂623旋轉,壓胎輪631隨著輸出臂623轉動將輪轂全部裝配到輪轂上然后復位,在輪胎裝配的同時,第一工位重新放置好輪轂和輪胎,接下來夾持驅動機構和傳送驅動機構的配合下,將裝配好輪胎的輪轂傳送到第三工位33,第一工位的輪轂和輪胎傳磅到第二工位。
裝配好輪胎的輪轂進入到第三工位后,上壓板71和下頂座72在氣缸的作下從下下擠壓輪胎,使得輪胎內部空間與環狀充氣道相通,此時通過外頂套721的內壁和內頂座722外壁之間形成有環狀充氣道723對輪胎進行充氣,充氣設定壓力時,上壓板71和下頂座72迅速撤離,輪胎重新恢復密閉狀態;接著充好氣的輪胎被夾持驅動機構和傳送驅動機構輸送第四工位,整個裝胎和充氣工作完成。
本實用新型的裝配線為連續間歇式的工作方式,直線式的裝配線更加適合與摩托車和電動車的流水線配套使用,具有工作穩定,快速高效,使用方便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