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軌道交通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新型轉向架電機剛性懸掛吊座。
背景技術:
目前的鐵路上使用的高速動車組、城際動車組、地鐵客車等一般都采用動力分散的驅動方式,其中動車都采用電機驅動。電機的懸掛方式有架懸式和體懸式兩種,兩種懸掛方式都需要為電機提供一個穩定的懸掛吊座,滿足電機的安裝。對于高速動車組上電機懸掛有采用電機吊架和橡膠節點的彈性懸掛,也有剛性懸掛。雖然彈性懸掛可以帶來較小的剛度,減小電機本身的振動向轉向架上的傳遞,但由于結構比較復雜或為了滿足一定的剛度的要求而體積和重量都較大,重量的增加會增加構架等的負擔,為滿足強度的要求,構架等的強度就要加強,從而帶來整個構架的重量增加。剛性懸掛只有一個電機吊座,結構比較簡單重量較輕,對于一般的振動相對較低的情況下也可以滿足設計要求。傳統的電機吊座一般采用箱型結構,箱型結構由于結構限制,內部部分焊縫無法施焊,所以焊接工藝性較差,同時重量較大不利于減重,同時電機吊座的上蓋板一般設計為較大的燕尾結構,該結構占用的空間較大,焊接量較大,焊接熱影響區較大,產生缺陷的可能性很大。而在實際受力中上蓋板對整體承載的作用貢獻很小。對于傳統的封閉式箱體結構又使整體的重量較大,結構冗余較多,同時焊接工藝性較差,內部焊縫不能完全焊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開放式轉向架電機剛性懸掛吊座,根據電機吊座的實際受力狀態去掉對受力作用較小的結構,充分利用電機吊座每個構件的強度,讓每個構件都有效受力,使整個結構應力均勻,同時簡化結構。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開放式轉向架電機剛性懸掛吊座,其特征在于:主體結構由兩塊側立板、一塊中立板和兩個電機安裝壓條組成,上壓條焊接在兩塊側立板和中立板上面,下壓條焊接在兩塊側立板和中立板前面的下部,中立板和兩塊側立板之間設有U型筋板,側立板外側連接固定有三角筋板,主體結構上部和下部各設置一塊蓋板。
兩側的立板上面留出安裝槽,上壓條卡入安裝槽中并通過半包圍的焊縫與兩端的側立板焊接在一起。
兩個電機安裝壓條采用整體鍛造的結構,上壓條上鍛造出兩個燕尾,與側立板組對焊接,中部鍛出一個對接焊接接頭,與中間立板采用對接焊接。
本發明對接接頭使焊縫只承受拉壓應力,開放式結構使內部的每一條焊縫都能完全焊透,保證電機吊座具有較好的焊接工藝性,同時也能更好的保證電機吊座整體的結構強度。該結構具有結構簡單,焊接工藝性好等特點,同時沒有冗余的結構部件可以減輕整體的重量。由于取消了傳統電機吊座的上蓋板(帶有燕尾),在相同的設計空間下,使立板間距增大30%,大大提高了電機吊座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結構主視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圖3是圖1的俯視圖;
圖4是沿圖1中A-A線的剖視圖;
圖5是沿圖1中B-B線的剖視圖。
圖6是本發明上壓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3,本發明電機吊座主體結構由兩塊側立板3、一塊中立板2和兩個電機安裝壓條組成,兩個電機安裝壓條采用整體鍛造的結構。上壓條1上鍛造出兩個燕尾,與側立板3組對焊接,可以增加結構抗菱形變形的能力,避免額外增加的筋板焊縫處許用應力較低的問題。中部鍛出一個對接焊接接頭,與中立板采用對接焊接,對接接頭使焊縫只承受拉壓應力。兩個側立板上留出電機壓條的槽,安裝壓條可以卡入槽中,通過半包圍的焊縫將安裝壓條與兩端的側立板焊接在一起,這種結構使焊縫承受壓縮載荷,具有較好的受力條件。在內部增加兩塊U型內筋板7,外側增加兩塊三角筋板6,可以很好抵抗電機吊座的橫向變形。上部和下部各設置一塊蓋板5、8,保證吊座足夠的整體剛度。兩塊側立板和一個中立板焊接到橫梁鋼管9上,上蓋板與壓條鍛出的焊接邊焊接同時與立板和橫梁鋼管焊接,下蓋板8與下壓條4、兩塊側立板3、中立板2和橫梁鋼管9焊接在一起。下蓋板上開減重孔,也可以防止積雪或積水。通過合理的安排焊接順序可以滿足每條焊縫都焊透的要求。內部加筋板可以保證足夠的橫向剛度,上蓋板和下蓋板可以增強電機吊座整體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