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鐵路側翻車,它包括側翻車底架總成(1)、裝配在側翻車底架總成(1)上部的車廂總成(2)、鉸接安裝在車廂總成(2)側面的側門(3)、能控制側門(3)開閉的側門開閉機構(4)、安裝在側翻車底架總成(1)底部的轉向架(8)、安裝在側翻車底架總成(1)底部并能對轉向架(8)上的車輪進行行車制動的空氣制動裝置(5)、安裝在側翻車底架總成(1)底部并能對轉向架(8)上的車輪進行駐車制動的駐車制動裝置(6),安裝在側翻車底架總成(1)端部的車鉤緩沖裝置(9),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對側門開閉機構(4)的多個側門開閉操作油缸(4.1)進行控制的氣控液壓系統(7),所述氣控液壓系統(7)包括開門電磁閥(7.1)、關門電磁閥(7.2)、手動閥(7.3)、三位換向閥(7.4)、第一控制氣路(7.5)、第二控制氣路(7.6)、氣源模塊(7.7)、氣液轉換模塊(7.10)、三位四通閥(7.11)、同步馬達供油模塊(7.12)、手油泵(7.14)和與側門開閉操作油缸(4.1)個數對應的多個平衡閥模塊(7.15);
其中,開門電磁閥(7.1)的一端、關門電磁閥(7.2)的一端和手動閥(7.3)的輸入端均連接氣源模塊(7.7)的第一通氣端,關門電磁閥(7.2)的另一端連接手動閥(7.3)的第一輸出端,開門電磁閥(7.1)的另一端連接手動閥(7.3)的第二輸出端,開門電磁閥(7.1)的另一端還連接三位換向閥(7.4)的第一控制端接口,關門電磁閥(7.2)的另一端還連接三位換向閥(7.4)的第二控制端接口;
氣源模塊(7.7)的第二通氣端連接三位換向閥(7.4)的輸入端,三位換向閥(7.4)的第一輸出端通過第一控制氣路(7.5)連接三位四通閥(7.11)的第一控制端接口,三位換向閥(7.4)的第二輸出端通過第二控制氣路(7.6)連接三位四通閥(7.11)的第二控制端接口,氣液轉換模塊(7.10)的氣體輸入端分別接入第一控制氣路(7.5)和第二控制氣路(7.6);
氣液轉換模塊(7.10)的出油口連接三位四通閥(7.11)的進油口P,三位四通閥(7.11)的回油口O與液壓油箱(7.16)連接,三位四通閥(7.11)的第一出油口A連接對應平衡閥模塊(7.15)的油缸頂部供油第一接口,每個平衡閥模塊(7.15)的油缸頂部供油第二接口連接相應側門開閉操作油缸(4.1)的頂部油口,三位四通閥(7.11)的第二出油口B連接同步馬達供油模塊(7.12)的進油口,同步馬達供油模塊(7.12)的各個出油口分別連接對應平衡閥模塊(7.15)的油缸底部供油第一接口,各個平衡閥模塊(7.15)的油缸底部供油第二接口連接相應側門開閉操作油缸(4.1)的底部油口,各個平衡閥模塊(7.15)的油缸頂部供油第一接口通過手油泵(7.14)連接液壓油箱(7.16);
各個平衡閥模塊(7.15)的油缸底部供油第一接口與三位四通閥(7.11)的第二出油口B之間均連接有第四單向閥(7.13),各個第四單向閥(7.13)的輸入端連接對應平衡閥模塊(7.15)的油缸底部供油第一接口,各個第四單向閥(7.13)的輸出端連接三位四通閥(7.11)的第二出油口B。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鐵路側翻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控液壓系統(7)還包括溢流閥(7.9),所述三位四通閥(7.11)的進油口P通過溢流閥(7.9)連接液壓油箱(7.1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鐵路側翻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液轉換模塊(7.10)的氣體輸入端與第一控制氣路(7.5)之間設有第一單向閥(7.8),第一單向閥(7.8)的輸入端連接第一控制氣路(7.5),第一單向閥(7.8)的輸出端連接氣液轉換模塊(7.10)的氣體輸入端;
所述氣液轉換模塊(7.10)的氣體輸入端與第二控制氣路(7.6)之間設有第二單向閥(7.17),所述第二單向閥(7.17)的輸入端連接第二控制氣路(7.6),第二單向閥(7.17)的輸出端連接氣液轉換模塊(7.10)的氣體輸入端;
所述氣液轉換模塊(7.10)的出油口與三位四通閥(7.11)的進油口P之間設有第三單向閥(7.18),所述第三單向閥(7.18)的輸入端連接氣液轉換模塊(7.10)的出油口,第三單向閥(7.18)的輸出端連接三位四通閥(7.11)的進油口P;
各個平衡閥模塊(7.15)的油缸頂部供油第一接口與手油泵(7.14)之間設有一個第五單向閥(7.19),第五單向閥(7.19)的輸入端連接手油泵(7.14)的輸出端,第五單向閥(7.19)的輸出端連接各個平衡閥模塊(7.15)的油缸頂部供油第一接口;
手油泵(7.14)與液壓油箱(7.16)之間設有第六單向閥(7.20),所述第六單向閥(7.20)的輸入端連接液壓油箱(7.16),第六單向閥(7.20)的輸出端連接手油泵(7.14)的輸入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鐵路側翻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位換向閥(7.4)為三位五通換向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鐵路側翻車,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用于側門(3)進行監控的電氣系統(10),所述電氣系統(10)包括左門開指示燈(10.1)、左門關指示燈(10.2)、右門開指示燈(10.3)、右門關指示燈(10.4)、右門位置磁感應接近開關(10.5)、左門位置磁感應接近開關(10.6)、左門位置繼電器、右門位置繼電器、左門開閉操作模塊(10.9)和右門開閉操作模塊(10.10),其中,左門開閉操作模塊(10.9)的一個接線端連接電源的負極,左門開閉操作模塊(10.9)的另一個接線端連接常閉開關K5的一端,常閉開關K5的另一端連接電源的正極,右門開閉操作模塊(10.10)的一個接線端連接電源的負極,右門開閉操作模塊(10.10)的另一個接線端連接常閉開關K6的一端,常閉開關K6的另一端連接電源的正極;
左門位置磁感應接近開關(10.6)的正極電源線BN連接電源正極,左門位置磁感應接近開關(10.6)的常閉輸出線BK連接左門位置繼電器線圈(10.8)的一端,左門位置繼電器線圈(10.8)的另一端連接電源的負極,左門位置磁感應接近開關(10.6)的負極電源線BU連接電源的負極,左門開指示燈(10.1)和左門位置繼電器常開開關K3串聯在電源的正負極之間,左門關指示燈(10.2)和左門位置繼電器常閉開關K4串聯在電源的正負極之間;
右門位置磁感應接近開關(10.5)的正極電源線BN連接電源正極,右門位置磁感應接近開關(10.5)的常閉輸出線BK連接右門位置繼電器線圈(10.7)的一端,右門位置繼電器線圈(10.7)的另一端連接電源的負極,右門位置磁感應接近開關(10.5)的負極電源線BU連接電源的負極,右門開指示燈(10.3)和右門位置繼電器常開觸點K1串聯在電源的正負極之間,右門關指示燈(10.4)和右門位置繼電器常閉觸點K2串聯在電源的正負極之間;
所述左門開閉操作模塊(10.9)用于控制左門位置磁感應接近開關(10.6)的開閉,右門開閉操作模塊(10.10)用于控制右門位置磁感應接近開關(10.5)的開閉。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鐵路側翻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廂總成(2)包括車廂底架(2.1)、左右兩個上側墻(2.2)和前后兩個端墻(2.3),左右兩個側門(3)的下部分別于車廂底架(2.1)左右兩側的鉸接位鉸接,左右兩個側門(3)關閉時,左右兩個側門(3)能與車廂底架(2.1)、左右兩個上側墻(2.2)和前后兩個端墻(2.3)圍成側翻車車廂;
所述左右兩個上側墻(2.2)均包括頂部墻板(2.21)、多個側柱(2.22)和多個壓型導流板(2.23),其中,左邊一個上側墻(2.2)的頂部墻板(2.21)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前邊一個端墻(2.3)的左側和后邊一個端墻(2.3)的左側,右邊一個上側墻(2.2)的頂部墻板(2.21)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前邊一個端墻(2.3)的右側和后邊一個端墻(2.3)的右側,左右兩個上側墻(2.2)的頂部墻板(2.21)內側分別通過對應的側柱(2.22)與車廂底架(2.1)的左右兩側固定連接,每個側柱(2.22)的外側面均固定連接對應的壓型導流板(2.23),當側門(3)關閉時,每個壓型導流板(2.23)位于對應側柱(2.22)和相應側門(3)之間,車廂底架(2.1)的前后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前后兩個端墻(2.3)的底端。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鐵路側翻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兩個端墻(2.3)均包括上端梁(2.31)、端柱(2.32)、橫帶(2.33)、端墻板(2.34)和左右兩個傾斜角柱(2.35),其中,端墻板(2.34)的頂部固定連接上端梁(2.31),端墻板(2.34)的底部固定連接車廂底架(2.1)、端柱(2.32)和橫帶(2.33)垂直交叉固定連接,端柱(2.32)和橫帶(2.33)的內側面固定連接端墻板(2.34),端柱(2.32)的頂面固定連接上端梁(2.31),端柱(2.32)的底面固定連接車廂底架(2.1),橫帶(2.33)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左右兩個傾斜角柱(2.35),左右兩個傾斜角柱(2.35)的內側面固定連接端墻板(2.34),左右兩個側門(3)關閉時,左右兩個側門(3)分別與對應的傾斜角柱(2.35)貼合。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鐵路側翻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部墻板(2.21)由外墻板和內墻板組焊成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