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紡織推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推車,尤其涉及一種紡織推車。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紡織完成后,均將布料成卷分裝,每卷布料的形成通常是由卷取輥在驅 動裝置的帶動下將布料卷取在其上而形成的,在卷取一定量的布料后,就需要移除已經成 卷的卷取輥,更換新的卷取輥,然而,在移除已經成卷的卷取輥時,通常是依靠人工搬運,此 種方式費時、費力,已經無法滿足科學生產的需要,實際使用中,雖然可借助推車完成卷取 輥的搬運,但在此搬運過程中現有的推車運輸量較小,從而需要使用者多趟運輸,因此存在 效率低的缺陷與問題。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化程度較高、使用方便的紡織推車。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紡織推車,包括底框及安裝在底框底部的 車輪,所述底框上豎直的設置有一能夠伸縮的支撐臂,所述支撐臂的頂端設置有托架,所述 支撐臂能夠沿所述底框水平移動,所述底框上還設置有矩形立架,所述矩形立架的兩個豎 直邊框上均勻間隔的設置有多個圓弧形托桿。
所述支撐臂的底部通過滑塊與所述底框表面相接觸,所述底框表面設置有與滑塊 相配合的軌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由于本發明的一種紡織推車,在底框上設置有能夠豎直伸縮和水平移動的支撐臂,該 支持臂的底端設置有托架,使用時,通過支撐臂的水平移動和豎直方向的移動將卷取輥分 別放置在立架的托桿上,此過程自動化完成,無需人工操作,所以省時省力,且效率較高,此 外,由于立架上設置有多個圓弧形托桿,所以運輸量較多,避免多趟搬運,因此本發明自動 化程度較高、使用方便。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底框2,車輪4,支撐臂6,托架8,立架10,托桿12,滑塊14。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參見圖1所示,一種紡織推車,包括底框2及安裝在底框2底部的車輪4,該底框2上豎 直的設置有一能夠伸縮的支撐臂6,所述支撐臂6的頂端設置有托架8,所述支撐臂6能夠 沿所述底框2水平移動,所述底框2上還設置有矩形立架10,所述矩形立架10的兩個豎直 邊框上均勻間隔的設置有多個圓弧形托桿12,其中支撐臂6的底部通過滑塊14與所述底框2表面相接觸,所述底框2表面設置有與滑塊14相配合的軌道(未圖示),使用時,通過支撐 臂6的水平移動和豎直方向的移動將卷取輥分別放置在立架10的托桿12上,此過程自動 化完成,無需人工操作,所以省時省力,且效率較高,此外,由于立架10上設置有多個圓弧 形托桿12,所以運輸量較多,避免多趟搬運。
綜上所述,本發明自動化程度較高、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以上述實施方式為 限,但凡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所揭示內容所作的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納入權 利要求書中記載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紡織推車,包括底框(2)及安裝在底框(2)底部的車輪(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2 )上豎直的設置有一能夠伸縮的支撐臂(6 ),所述支撐臂(6 )的頂端設置有托架(8 ),所述支撐臂(6 )能夠沿所述底框(2 )水平移動,所述底框(2 )上還設置有矩形立架(10 ),所述矩形立架(10)的兩個豎直邊框上均勻間隔的設置有多個圓弧形托桿(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織推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臂(6)的底部通過滑塊(14)與所述底框(2)表面相接觸,所述底框(2)表面設置有與滑塊(14)相配合的軌道。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紡織推車,包括底框(2)及安裝在底框(2)底部的車輪(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2)上豎直的設置有一能夠伸縮的支撐臂(6),所述支撐臂(6)的頂端設置有托架(8),所述支撐臂(6)能夠沿所述底框(2)水平移動,所述底框(2)上還設置有矩形立架(10),所述矩形立架(10)的兩個豎直邊框上均勻間隔的設置有多個圓弧形托桿(12)。本發明自動化程度較高、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B62B3/10GK103029735SQ201210571919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6日
發明者王愛花 申請人:蘇州昭人紡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