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后翼子板支架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后翼子板支架裝置,包括左支架總成和右支架總成,所述左支架總成包括連接支座、上連接管、下連接管、左支架、溢流罐支架和堵板;所述右支架總成包括連接支座、上連接管、下連接管和右支架,其連接方式與左支架總成呈對稱結構形式;所述左支架總成和右支架總成通過連接支座使用螺栓分別與車架左縱梁和車架右縱梁連接;通過溢流罐支架與溢流罐相連;通過左支架和右支架使用螺栓分別與左后翼子板和右后翼子板連接。本實用新型合理的考慮工件的空間結構特性,滿足其布置需要,結構新穎,易于加工,節省成本,經濟實用,可用于同一后翼子板的所有車型,極具推廣價值。
【專利說明】一種后翼子板支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后翼子板支架裝置,屬于汽車配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輕卡載貨車市場競爭力的不斷加大,保證質量,降低價格,美化外觀成為企業提高競爭力的主要途徑,后翼子板作為駕駛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保證擋泥功能的前提下,為了跟駕駛室配合的越來越美觀協調,造型也越來越復雜,重量也隨之增加,導致車輛怠速時后翼子板抖動比較厲害,因此設計一種強度高、易于加工的后翼子板支架裝置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合理地設計后翼子板支架而解決后翼子板抖動問題。
[0004]為解決這一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后翼子板支架裝置,包括左支架總成和右支架總成,所述左支架總成包括連接支座、上連接管、下連接管、左支架、溢流罐支架和堵板,所述連接支座通過焊接與上連接管和下連接管的一端連接,上連接管和下連接管的另一端通過焊接與左支架相連接,上連接管和下連接管的外端都焊接有堵板,所述左支架上還設有溢流罐支架;所述右支架總成包括連接支座、上連接管、下連接管和右支架,其連接方式與左支架總成呈對稱結構形式。
[0005]所述左支架設有安裝左后翼子板的安裝孔、安裝溢流罐支架的安裝孔、連接上連接管和下連接管的焊接用圓弧及起抗折彎作用的多個沖壓筋;所述右支架設有安裝右后翼子板的安裝孔、連接上連接管和下連接管的焊接用圓弧及起抗折彎作用的多個沖壓筋;連接支座上設有車架安裝孔和連接管焊接長圓孔;溢流罐支架上設有左支架連接孔及溢流罐安裝孔。
[0006]所述左支架總成和右支架總成的連接支座通過連接管焊接長圓孔焊接上連接管和下連接管,左支架和右支架通過圓弧焊接到上連接管和下連接管上。
[0007]所述左支架總成和右支架總成通過連接支座使用螺栓分別與車架左縱梁和車架右縱梁連接;通過溢流罐支架與溢流罐相連;通過左支架和右支架使用螺栓分別與左后翼子板和右后翼子板連接。
[0008]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使用雙連接管保證后翼子板支架有足夠的強度和韌性,安全、可靠地把后翼子板及溢流罐連接到車架上,大大降低了后翼子板抖動的幅度,便于溢流罐的安裝及拆卸,且生產難度低,生產成本少,合理的考慮工件的空間結構特性,滿足其布置需要,本實用新型設計巧妙、結構新穎,易于加工,節省成本,經濟實用,可用于同一后翼子板的所有車型,極具推廣價值。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左支架總成結構示意主視圖;
[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左支架總成結構示意左視圖;
[0011]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右支架總成結構示意主視圖;
[0012]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右支架總成結構示意左視圖;
[0013]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示意主視圖;
[0014]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示意俯視圖。
[0015]圖中:1左支架總成、2右支架總成、3車架左縱梁、4車架右縱梁、5左后翼子板、6右后翼子板、7溢流罐、8連接支座、9上連接管、10下連接管、11左支架、12溢流罐支架、13堵板、14右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具體描述。
[0017]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后翼子板支架裝置,包括左支架總成I和右支架總成2。
[0018]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左支架總成結構示意主視圖。
[0019]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左支架總成結構示意左視圖。
[0020]所述左支架總成I包括連接支座8、上連接管9、下連接管10、左支架11、溢流罐支架12和堵板13,所述連接支座8通過焊接與上連接管9和下連接管10的一端連接,上連接管9和下連接管10的另一端通過焊接與左支架11相連接,上連接管9和下連接管10的外端都焊接有堵板13,所述溢流罐支架12通過螺栓連接到左支架11上。
[0021]所述左支架11設有多個安裝左后翼子板5的安裝長圓孔、安裝溢流罐支架12的安裝孔、連接上連接管8和下連接管9的焊接用圓弧及起抗折彎作用的多條沖壓筋。
[0022]所述連接支座8上設有車架安裝孔和焊接用長圓孔,上連接管9和下連接管10通過該長圓孔焊接到連接支座8上。
[0023]所述溢流罐支架12設有左支架11連接孔以及便于安裝溢流罐7安裝孔、及后翼子板連接孔。
[0024]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右支架總成結構示意主視圖;
[0025]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右支架總成結構示意左視圖;
[0026]所述右支架總成2包括連接支座8、上連接管9、下連接管10和右支架14和堵板13,其中連接支座8、上連接管9、下連接管10和堵板13與左支架總成I的連接方式與左支架總成呈對稱結構形式。
[0027]所述右支架14和左支架11的外形類似,只是尺寸略有不同,其原因是左右后翼子板外形結構不同,且沒有溢流罐安裝孔。
[0028]所述右支架14設有安裝右后翼子板6的安裝孔、連接上連接管8和下連接管9的焊接用圓弧及起抗折彎作用的多個沖壓筋。
[0029]所述連接支座8上設有車架安裝孔和連接管焊接長圓孔,上連接管9和下連接管10通過該長圓孔焊接到連接支座8上。
[0030]所述左支架總成I和右支架總成2的連接支座8通過連接管焊接長圓孔焊接上連接管9和下連接管10,左支架11和右支架14通過圓弧焊接到上連接管9和下連接管10上。[0031]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示意主視圖。
[0032]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示意俯視圖。
[0033]所述左支架總成I和右支架總成2通過連接支座8使用螺栓分別與車架左縱梁3和車架右縱梁4連接,這樣就可以牢固固定在車架上,保證在車輛運行時,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同時便于裝配和拆卸,維修方便;
[0034]所述左支架總成I和右支架總成2在通過螺栓固定到車架縱梁的同時,還在其后端通過左支架11和右支架14上小長圓孔使用螺栓連接左后翼子板5和右后翼子板6 ;
[0035]同時溢流罐7通過溢流罐支架12的安裝孔使用螺栓安裝到后翼子板支架上。
[0036]本實用新型使用雙連接管保證后翼子板支架有足夠的強度和韌性,安全、可靠地把后翼子板及溢流罐連接到車架上,大大降低了后翼子板抖動的幅度,便于溢流罐的安裝及拆卸,且生產難度低,生產成本少,合理的考慮工件的空間結構特性,滿足其布置需要,本實用新型設計巧妙、結構新穎,易于加工,節省成本,經濟實用,可用于同一后翼子板的所有車型,極具推廣價值。
[0037]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方案,只是舉例說明,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或等同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實用新型包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后翼子板支架裝置,包括左支架總成(I)和右支架總成(2),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總成(I)包括連接支座(8)、上連接管(9)、下連接管(10)、左支架(11)、溢流罐支架(12)和堵板(13),所述連接支座(8)通過焊接與上連接管(9)和下連接管(10)的一端連接,上連接管(9)和下連接管(10)的另一端通過焊接與左支架(11)相連接,上連接管(9)和下連接管(10)的外端都焊接有堵板(13),所述溢流罐支架(12)設置在左支架(11)上;所述右支架總成(2)包括連接支座(8)、上連接管(9)、下連接管(10)和右支架(14),其連接方式與左支架總成(I)呈對稱結構形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翼子板支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11)設有安裝左后翼子板(5)的安裝孔、安裝溢流罐支架(12)的安裝孔、連接上連接管(8)和下連接管(9)的焊接用圓弧及起抗折彎作用的多個沖壓筋;所述右支架(14)設有安裝右后翼子板(6)的安裝孔、連接上連接管(8)和下連接管(9)的焊接用圓弧及起抗折彎作用的多個沖壓筋;所述連接支座(8)上設有車架安裝孔和連接管焊接長圓孔;溢流罐支架(12)上設有左支架(11)連接孔及安裝溢流罐(7 )的安裝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后翼子板支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總成(I)和右支架總成(2)的連接支座(8)通過連接管焊接長圓孔焊接上連接管(9)和下連接管(10),左支架(11)和右支架(14)通過圓弧焊接到上連接管(9)和下連接管(10)上。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后翼子板支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總成(I)和右支架總成(2)通過連接支座(8)使用螺栓分別與車架左縱梁(3)和車架右縱梁(4)連接;通過溢流罐支架(12)與溢流罐(7)相連;通過左支架(11)和右支架(14)使用螺栓分別與左后翼子板(5)和右后翼子板(6)連接。
【文檔編號】B62D25/18GK203419187SQ201320531900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9日
【發明者】雋兆豐, 齊玉棟, 宋海博, 米士彬, 許賀洋, 張林楠, 趙偉偉 申請人: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