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架配件組裝用小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底架配件組裝用小車,屬于手動車輛。本實用新型包括位于車輪上的車體,車體包括扶手、設置有組裝平臺的前板以及連接兩者的連接板,所述車體的前端設有可放置配件的組裝平臺;所述組裝平臺上設有可移動的定位柱和固定孔;所述組裝平臺與前板之間為可拆卸連接。本實用新型首先具有小車的功能,可將需要組裝的配件從任何地點運至組裝位置,再者,本實用新型利用杠桿原理對組裝配件進行操作,省力、簡便,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該小車上的組裝平臺符合多用途設計,更換不同的組裝模塊,可滿足上心盤、加強板等多種底架配件的組裝,一物多用,性價比高。
【專利說明】底架配件組裝用小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手動車輛。
【背景技術】
[0002]鐵路貨車造修時,其底架配件組裝時需要采用頂杠、人力托舉等方法,此種操作方式勞動強度較大,導致工作效率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功能多樣、可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的底架配件組裝用小車。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底架配件組裝用小車,包括位于車輪上的車體,所述車體的前端設有可放置配件的組裝平臺。
[0005]所述車體包括扶手、設置有組裝平臺的前板以及連接兩者的連接板。
[0006]所述組裝平臺上設有可移動的定位柱和固定孔。
[0007]所述組裝平臺與前板之間為可拆卸連接。
[0008]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取得的技術進步為:本實用新型首先具有小車的功能,可將需要組裝的配件從任何地點運至組裝位置,再者,本實用新型利用杠桿原理對組裝配件進行操作,省力、簡便,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該小車上的組裝平臺符合多用途設計,更換不同的組裝模塊,可滿足上心盤、加強板等多種底架配件的組裝,一物多用,性價比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組裝平臺的結構示意圖;
[0011]其中,1、連接板,2、組裝平臺,3、前板,4、扶手,5、車輪,6、固定孔,7、定位柱。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1和圖2所示,底架配件組裝用小車,包括位于車輪5上的車體,車體包括扶手4、設置有組裝平臺2的前板3以及連接兩者的連接板1,所述車體的前端即前板3上設有可放置配件的組裝平臺2 ;組裝平臺2上設有可移動的定位柱7和固定孔6。組裝平臺2與前板3之間為可拆卸連接。
[0013]在本實用新型中,組裝平臺2的形狀為矩形,與前板3的形狀相同。這是為了便于放置,同時也是為了照顧配件的形狀。在實際應用中組裝平臺2的形狀要兼顧前板3的形狀和要放置的配件的形狀。
[0014]組裝平臺2上設有定位柱7和固定孔6,這兩者的作用是定位要組裝的配件的。將配件放置到組裝平臺2上,調整定位柱7的位置,令定位柱7將配件卡住,然后再通過固定孔6使用螺母等將配件牢牢固定在組裝平臺2上,以便于進行組裝。
[0015]將配件安裝到組裝平臺2后,即可使用本實用新型進行組裝。具體操作步驟為:首先,將本實用新型推至目標組裝位置;然后下壓扶手4,在杠桿作用下前板3向上翹起,進而即可將位于前板3上的組裝平臺2連帶配件都向上送至組裝位置;如果配件與組裝位置并不吻合,可以從前后左右等方向調整前板3的位置,直至配件和組裝位置能夠完全契合,最后工作人員完成組裝。
[0016]由于組裝平臺2與前板3之間為可拆卸連接,這樣前板3上就可以設置不同的組裝平臺2,以適用于不同的組裝配件。本實用新型可滿足上心盤、加強板等多種底架配件的組裝,一物多用,性價比高。
[0017]組裝平臺2與前板3之間的連接形式可為多種多樣,比如卡接、螺紋連接等,在可拆卸的基礎上保證牢固即可。
[0018]定位柱7在組裝平臺2上應可以小范圍移動,以便于更好的卡住要組裝的配件,最后通過固定孔6進行固定。通常固定孔6都為螺紋孔,其配件上也設有螺紋孔,兩者通過螺母連接固定。定位柱7和固定孔6的數量根據事情情況進行選擇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底架配件組裝用小車,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車輪(5)上的車體,所述車體的前端設有可放置配件的組裝平臺(2),所述組裝平臺(2 )上設有可移動的定位柱(7 )和固定孔(6),所述組裝平臺(2)與前板(3)之間為可拆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底架配件組裝用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包括扶手(4)、設置有組裝平臺(2)的前板(3)以及連接兩者的連接板(I)。
【文檔編號】B62B1/06GK203920785SQ201420085912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7日
【發明者】李豫川, 田世力, 容春貴 申請人:南車石家莊車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