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防摔裝置及具有該防摔裝置的兩輪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544562閱讀:587來源:國知局
防摔裝置及具有該防摔裝置的兩輪車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騎行保護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防摔裝置及具有該防摔裝置的兩輪車。



背景技術:

目前的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等前后兩輪的交通工具在使用過程中,需要依靠人體自身的騎車技能而行駛的,所以對于人的平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當在行駛過程中由于速度過快或者轉彎角度過大時,如調整不當或遇到突發情況,兩輪車容易向左右兩側摔倒,從而可能會對人們的身體造成傷害;同時,對于初步學習騎行兩輪車的人來說,開始時,平衡能力差,騎行困難,更容易在學習騎行的過程中摔倒,增加了學習難度,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因此,業界有必要研發出一種能夠為人們使用兩輪車提供安全保障的防摔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防摔裝置及具有該防摔裝置的兩輪車,其能夠保證人在騎行兩輪車時,起到防摔的作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防摔裝置,適用于兩輪車,包括:

支架,用于與所述兩輪車的車架連接;

輪桿件,所述輪桿件的上部與所述支架的側端轉動連接、下部設有防摔輪子;

以及一用于拉動所述輪桿件以所述支架的側端為中心進行轉動至支撐住所述兩輪車的驅動機構。

優選地,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磁鐵、復位彈性件、外套管和內桿,所述外套管與所述支架連接,所述內桿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間開設有的定位孔,所述內桿的第二端穿過所述外套管且與所述輪桿件的上部連接,所述電磁鐵設置于所述外套管的側方,所述復位彈性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內桿的第二端連接;當所述輪桿件收起時,所述內桿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電磁鐵的伸縮芯;當所述輪桿件下放時,所述電磁鐵的伸縮芯穿過所述外套管插入所述內桿的定位孔。

優選地,所述驅動機構還包括一同步傳動桿,且同步傳動桿上設有可活動點,所述輪桿件有兩根,兩根所述輪桿件分別轉動連接于所述支架的兩側端且通過所述同步傳動桿連接,所述內桿的第二端與所述同步傳動桿的端部連接。

優選地,所述內桿的第一端設有一用于抵接所述伸縮芯的抵接軸承、第二端向下延伸設有第一凸塊,所述外套管遠離所述第一凸塊的位置向下延伸設有第二凸塊,所述復位彈性件為復位拉伸彈簧,所述復位拉伸彈簧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凸塊和第二凸塊連接。

進一步地,還包括手動收桿件和收桿傳動件,所述輪桿件與所述支架的側端內部之間設有可轉動的中心軸承,所述中心軸承的中心處凸設有向外的中軸,所述收桿傳動件的一端與所述中軸轉接,所述手動收桿件的下端與所述收桿傳動件的上端連接,所述手動收桿件上端與支架上部轉接,所述手動收桿件可由電機控制轉動。

優選地,所述輪桿件包括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所述上支撐桿的上部與所述中心軸承的外周連接,所述上支撐桿的側面開設有調節槽,所述下支撐桿的第一端疊在所述上支撐桿內,所述防摔輪子設于所述下支撐桿的第二端,所述下支撐桿的桿身上設有固定且至少一個以上的螺絲孔,所述調節螺絲通過所述調節槽扭于螺絲孔上,所述調節螺絲用于固定調節所述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

優選地,所述支架上端部與所述車架對應的位置設有連接座,所述連接座為開口向上的U型連接座,所述通過緊固件與所述車架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防摔裝置,使用時,可以將其固定安裝在兩輪車的車架上,然后通過開關控制驅動機構工作,從而實現拉動輪桿件轉動直至防摔輪子支撐住兩輪車的側方。當對于熟悉騎行者時,可以在騎行兩輪車的時候,通過驅動機構拉動輪桿件收起,如遇到突發情況,可以自動或者手動啟動驅動機構,通過驅動機構帶動輪桿件轉動,以使得防摔輪子抵接在地上,防止兩輪車倒下;當對于初學兩輪車的騎行者時,可以直接啟動驅動機構,使得防摔輪子抵接于底面或者離地面略高的高度即可,這樣,方便初學者學習騎行,實現保證人在騎行兩輪車時,起到防摔的作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技術方案是:兩輪車,包括上述的防摔裝置,所述防摔裝置與所述兩輪車的車架連接。

優選地,所述手動控制拉線與電磁鐵的伸縮芯連接。

優選地,所述兩輪車為自行車、電動車或者摩托車。

本實用新型兩輪車,由于使用了上述的防摔裝置,從而能夠確保騎行者騎行兩輪車時,通過啟動防摔裝置的驅動機構帶動輪桿件轉動,直至輪桿件連接的防摔輪子抵接在地面,實現防止兩輪車從車輪側面傾斜倒下,從而能夠保證人在騎行兩輪車時,起到防摔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防摔裝置輪桿件放下后的側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防摔裝置的后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防摔裝置輪桿件收起后狀態的側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防摔裝置電路工作原理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防摔裝置與兩輪車安裝后側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防摔裝置與兩輪車車架后上叉連接桿件。

附圖標記包括:

1-防摔裝置 2-兩輪車 7-與防摔裝置U座連接管面

8-連接桿件件身 9-與車架后上叉連接U型面 10-支架

1 1-U型連接座 20-輪桿件 21-上支撐桿

22-下支撐桿 30-防摔輪子 31-軸承

32-收桿電機 36-手動收桿件復位彈簧 40-驅動機構

41-電磁鐵 42-復位彈性件 43-外套管

44-內桿 45-同步傳動桿 48-伸縮芯后端

50-收桿鋼絲 52-手動收桿件 60-收桿傳動件

70-中心軸承 71-車架下管連接座 211-調節槽

221-調節螺絲 411-伸縮芯 431-第二凸塊

441-抵接軸承 442-第一凸塊。

T-電磁鐵 M-輪桿收起、手動桿件復位電機

T1-輪桿放下到位開關 T2-自動與手動轉換開關

T3-手動觸發開關 T4-輪桿到位防誤觸發開關

T5-繼電器 T6-輪桿件收起、手動桿件復位手動觸發開關

T7-輪桿收起到位觸發開關 T8-手動桿復位觸發開關

T9-電源模塊 T10-傾斜角觸發器

R、R1-電阻 D1、D2、D3、D4、D5-單向二極

L1-輪桿放下到位指示燈 L2-繼電器工作指示燈

L3-輪桿收起到位指示燈 L4-手動收桿件回到位指示燈

W-蜂鳴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1~6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頂、底等方位用語,僅是互為相對概念或是以產品的正常使用狀態為參考的,而不應該認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防摔裝置1,適用于兩輪車2,其中,兩輪車2一般包括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等,主要是屬于前后兩輪布置的交通工具,當然,本實施例也不是限定使用在上述三種兩輪車2。

其中,防摔裝置1包括:

支架10,用于與所述兩輪車2的車架連接;支架10且可左右部拆裝(圖未示),支架10可以采用雙層金屬板制成的支架10,該種支架10堅實耐用,金屬材料可以采用鐵、鋁等;

輪桿件20,所述輪桿件20的上部與所述支架10的側端轉動連接、下部設有防摔輪子30;輪桿件20的上部可以通過一中心軸承70與支架10的側端實現轉動連接,通過中心軸承70的設置,可以減小輪桿件20與支架10之間轉動的摩擦力,也為后續驅動機構40帶動輪桿件20更好的進行轉動,防摔輪子30與輪桿件20的下部也可以通過軸承31連接,以確保防摔輪子30能夠進行轉動,在防摔輪子30抵接地面時,可以跟隨著兩輪車2的前后輪轉動;

以及一用于拉動所述輪桿件20以所述支架10的側端為中心進行轉動至支撐住所述兩輪車2的驅動機構40。

其中,輪桿件20可以為伸縮結構或者非伸縮結構,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生產制造,例如,伸縮結構可以實現輪桿件20的長度調節,以適應不同高度的兩輪 車2。而非伸縮結構可以確保輪桿件20的強度更大,對于質量較大的兩輪車2(例如摩托車),其防摔的效果會更佳,穩定性也更好。

具體使用時,可以將其固定安裝在兩輪車2的車架上,然后通過開關控制驅動機構40工作,從而實現拉動輪桿件20轉動直至防摔輪子30支撐住兩輪車2的側方。當對于熟悉騎行者時,可以在騎行兩輪車2的時候,通過手動或者自動控制電路驅動機構40拉動輪桿件20收起,如遇到突發情況,可以自動或者手動啟動驅動機構40,通過驅動機構40帶動輪桿件20轉動,以使得防摔輪子30抵接在地上,防止兩輪車2倒下;當對于初學兩輪車2的騎行者時,可以直接啟動驅動機構40,使得防摔輪子30抵接于底面或者離地面略高的高度即可,這樣,方便初學者學習騎行,實現保證人在騎行兩輪車2時,起到防摔的作用。

當然,本實施例的防摔裝置1應用在兩輪車2上時,可以通過人感知到危險時,手動控制其工作,實現防摔。當前輪桿處于收起狀態下(如圖3),輪桿到位防誤觸發開關T4為接通狀態。先把自動與手動開關T2打到手動一端,然后用手按下手動觸發開關T3,繼電器T5吸合電磁鐵41工作,驅動機構40帶動輪桿件20轉動,直至輪桿件20上設置的防摔輪子30抵接在底面上實現防摔。手動還設有一種像剎車閘一樣的手把,手把線另一頭與電磁鐵伸縮芯后端48連接。當按手把時,線收回,電磁鐵伸縮芯也相應收縮,驅動機構40也帶動輪桿件20轉動,直至輪桿件20上設置的防摔輪子30抵接在底面上實現防摔。此手動是以無電操作,適合于單車上防摔。也可以是通過自動感應技術,例如先把自動與手動開關T2打到自動一端。當兩輪車2傾斜時傾斜角觸發器T10接通,繼電器T5吸合,繼電器T5吸合后電磁鐵41工作,驅動機構40帶動輪桿件20轉動,同樣直至輪桿件20上設置的防摔輪子30抵接在底面上實現防摔。

本實施例中,如圖1~4所示,所述驅動機構40包括電磁鐵41、復位彈性件42、外套管43和內桿44,所述外套管43與所述支架10活動連接,即外套管43可以在與支架10的連接處進行上下和左右的擺動,所述內桿44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間開設有的定位孔(圖未示),所述內桿44的第二端穿過所述外套管43且與所述同步傳動桿45左右端部的中心連接,同步傳動桿45左右端部在與輪桿件20的上部連接,所述電磁鐵41設置于所述外套管43的最外端部的側方,所述復位彈性件42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外套管43外側的大致中間位置和所述內桿44的第二端連接;當所述輪桿件20收起時,所述內桿44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電磁鐵41的伸縮芯411;當所述輪桿件20下放時,所述電磁鐵41的伸縮芯411穿過所述外套管43插入所述內桿44的定位孔內。具體的,當輪桿件20收起狀態時,內桿44的第一端的抵接軸承441抵接在電磁鐵41的伸縮芯411上,且內桿44的第二端頂著同步傳動桿45的左右端部的中心,同步傳動桿45的左右端部在頂著輪桿件20確保輪桿件20處于收起的狀態。此時,復位彈性件42拉伸處于蓄力的狀態。當手動或者自動電路控制啟動電磁鐵41時,電磁鐵41的伸縮芯411縮入,在復位彈性件42的彈性力作用下,拉動整個內桿44朝向內桿44的第一端快速移動,內桿44的第二端則拉動與其連接的同步傳動桿45的左右端部的中心,同步傳動桿45的左右端部再拉動且處于收起狀態的輪桿件20向下轉動,直至防摔輪子30抵接在地面,且內桿44的定位孔與

電磁鐵41的伸縮芯411配合插接,確保輪桿件20不會轉動,從而支撐起整臺兩輪車2,起到防摔的作用。當需要收起輪桿件20時,用手向上按觸發開關T6,一組電從蓄電池經T6上組觸點經單向二極管D1,再經電阻R到繼電器T5,繼電器T5吸合電磁鐵41工作,然后電磁鐵41的伸縮芯411縮入,同時另一組電向收桿電機M供電,電機M轉動帶動手動收桿件52向上提,同時收桿鋼絲50向前拉動收桿傳動件60上端,輪桿件20也被提起。輪桿件20到位后(如圖3)觸發開關T7一觸點斷開,另一觸點閉合此時指示燈L3亮及蜂鳴器W響,電機M同時停止轉動。此時放手,電磁鐵41伸縮芯411伸出,這時內桿44的第一端抵接軸承441抵在電磁鐵41伸出的伸縮芯411上。此時還需向下按開關T6,電也從蓄電池經T6下組觸點向收桿電機M供電,電機M以相反方向轉動,在手動收桿件復位彈簧36拉力下手動收桿件52向下放。到位后觸發開關T8一觸點斷開,另一觸點閉合此時指示燈L4亮及蜂鳴器W響,電機M同時停止轉動,從而完成了輪桿件20的收起及手動收桿件52向下的復位。此次操作是為了預備給輪桿放下前時留活動空間,操作方便,且實用。

在電路圖4中單向二極管D4、D5的設置,是為了輪桿收起電機M自由正反轉,不受其它因素的影響。

本實施例中,如圖1~3所示,所述驅動機構40還包括一同步傳動桿45,所述輪桿件20有兩根,兩根所述輪桿件20分別轉動連接于所述支架10的兩側端且通過所述同步傳動桿45活動連接,所述內桿44的第二端與所述同步傳動桿45的端部活動連接,且同步傳動桿45前端部各有一活動點。具體的,兩根輪桿件20分布在兩輪車2的車輪的兩側,通過同步傳動桿45的設置,可以確保驅動機構40驅動同步傳動桿45轉動,然后同步傳動桿45帶動兩根輪桿件20同步轉動,實現控制兩根輪桿件20的收起和下放,兩個防摔輪子30抵接在底面,兩根輪桿件20共同支撐整臺兩輪車2,穩定性方面更佳,安全系數更高。

本實施例中的驅動機構40的另一實施方式可以是氣缸,氣缸的活塞桿的端部與輪桿件20連接,然后通過控制氣缸的活塞桿的伸縮實現控制輪桿件的收起和下放。當然,本實施例的驅動機構40并非限定上述的兩種實施方式,還可以是其他可以實現控制并拉動輪桿件20轉動的結構組成。

本實施例中,結合圖1所示,所述內桿44的第一端設有一用于抵接所述伸縮芯411的抵接軸承441、第二端向下延伸設有第一凸塊442,所述外套管43遠離所述第一凸塊442的位置向下延伸設有第二凸塊431,所述復位彈性件42為復位拉伸彈簧,所述復位拉伸彈簧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凸塊442和第二凸塊431連接。具體的,抵接軸承441的設置可以減小內桿44對電磁鐵41的伸縮芯411摩擦力,提高電磁鐵41伸縮芯411收放靈活性。而復位拉伸彈簧則通過第一凸塊442和第二凸塊431的拉伸實現蓄力,從而在需要放下輪桿件20時,能夠有彈性力驅動內桿44向前推出,實現拉動輪桿件20向下轉動,實現防摔。

進一步地,結合圖1~4所示,還包括手動收桿件52和收桿傳動件60,所述輪桿件20與所述支架10的側端內部之間設有中心軸承70,所述中心軸承70 的中心處凸設有向外的中軸(圖未示),當然所述輪桿件20與所述支架10的側端內部之間有一根柱子支撐中心軸承70轉動,本領域技術人員知道設置有中心軸承70,需要有柱子支撐中心軸承70轉動,所述收桿傳動件60與所述中軸轉接,所述手動收桿件52的轉動中心部設有與收桿電機36轉軸連接。所述手動收桿件52下端經收桿鋼絲50與收桿傳動件60的上端連接。具體的,當需要收起輪桿件20時,所述當前兩根輪桿件20處于放下狀態,先向上按控制電路中的觸發開關T6,繼電器T5吸合電磁鐵41工作,使得電磁鐵41的伸縮芯411縮入,同時收桿電機M轉動帶動手動收桿件52向上提,收桿件鋼絲50向前拉動收桿傳動件60轉動,輪桿件20也相應向后轉動。輪桿件20向后轉動時同步帶動傳動桿45向后移動,同步傳動桿45的移動同時帶動另一端輪桿件收起,也同時帶動內桿44在外套管43內滑動,直至內桿44的第一端設置的抵接軸承441抵接在電磁鐵41的伸縮芯411上,此時輪桿到位開關T7工作,電機M停轉指示燈L3亮,蜂鳴響就可以放手。此時還需向下按開關T6,電也從蓄電池經T6下組觸點向收桿電機M供電,電機M以相反方向轉動,在手動收桿件復位彈簧36拉力下手動收桿件52向下放。到位后觸發開關T8工作,電機M停止轉動,指示燈L4亮蜂鳴器W響,此次操作是為了預備給輪桿放下前時留活動空間。還有一種手動收桿,就是一邊用手按像剎車閘一樣的按手把(圖未示),一邊用手向上提手動收桿件52,等手動收桿件52向上提一半就可以把手按手把放開,另一手繼續向上提手動收桿件52,直至到位就可以放手,此時電磁鐵41的伸縮芯411抵接軸承441上,完成兩根輪桿件20的收起。操作簡單,方便。

本實施例中,結合圖1~4所示,所述輪桿件20包括上支撐桿21和下支撐桿22,所述上支撐桿21的上部與中心軸承70的外周連接,所述上支撐桿21的側面開設有調節槽211,所述下支撐桿22的第一端疊在所述上支撐桿21內,所述防摔輪子30設于所述下支撐桿22的第二端,所述下支撐桿22的桿身上設有固定,且至少一個以上的螺絲孔(圖未示),且所述調節螺絲221通過所述調節槽211扭于螺絲孔上,所述調節螺絲221用于固定調節所述上支撐桿21和下支撐桿22。具體的,上支撐桿21和下支撐桿22的組合實現輪桿件20的可伸縮,即通過松動調節螺絲221,使得下支撐桿22可以在上支撐桿21的調節槽211內伸縮,然后確定好下支撐桿22的位置后,再鎖定調節螺絲221,固定好下支撐桿22,從而完成下支撐桿22的高度的調節,即整個輪桿件20的高度的調節也完成。通過調節輪桿件20的高度,可以使得整個防摔裝置1適應不同高度的兩輪車2的車型,使用更加靈活。

本實施例中,結合圖2、圖6所示,所述支架10上端部與所述車架對應的位置設有連接座11、71。具體的,連接座11與連接桿件(圖6)的7固定連接管面,連接桿件(圖6)的9面再與車架后上叉連接,連接桿件(圖6)為兩件。連接座71與車架下管連接,實現可拆卸連接或者不可拆連接均可,例如可以采用焊接、鉚釘鉚接,快拆螺絲連接或者等其他緊固件實現連接,其目的是為了實現支架10與車架的連接。

優選地,結合圖2所示,所述連接座11、71為開口向上的U型連接座11、71,且通過緊固件(圖未示)與所述車架固定連接。U型狀的連接座11、71剛好有開口用于容置車架,方便安裝的同時,加強了連接的穩定性,結構設計科學合理,實用性強。其中,緊固件可以采用螺絲或者螺栓等。

結合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兩輪車2,包括上述的防摔裝置1,所述防摔裝置1與所述兩輪車2的車架連接。該兩輪車2由于使用了上述的防摔裝置1,從而能夠確保騎行者騎行兩輪車2時,通過啟動防摔裝置1的驅動機構40帶動輪桿件20轉動,直至輪桿件20連接的防摔輪子30抵接在地面,實現防止兩輪車2從車輪側面傾斜倒下,從而能夠保證人在騎行兩輪車2時,起到防摔的作用。

具體的,所述兩輪車2為自行車、電動車或者摩托車。上述的三種兩輪車2的使用最為普遍,普及到大部分家庭。

綜上所述可知本實用新型乃具有以上所述的優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進以往技術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實用性,成為一極具實用價值的產品。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竹市| 界首市| 泊头市| 呼伦贝尔市| 太白县| 株洲县| 宝丰县| 苏州市| 青海省| 名山县| 五原县| 陇川县| 通河县| 惠水县| 石台县| 察雅县| 锡林郭勒盟| 改则县| 灌云县| 喜德县| 新沂市| 吉木乃县| 扶沟县| 屏东县| 青岛市| 秦安县| 亳州市| 茌平县| 卢氏县| 耒阳市| 嫩江县| 闽侯县| 北安市| 启东市| 黑山县| 铅山县| 怀化市| 蓬莱市| 深圳市| 鄄城县| 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