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自行車。
背景技術:
現(xiàn)在的自行車一般都設置有側支架,由于現(xiàn)在自行車大多不設置主站架,只設置側支撐,因此,側支撐成為了自行車停止后的主要支撐輔助部件,然而,在稍微有點坡度的地方停止放置自行車,支撐側支架的的時候,由于車輛的重心隨坡度下移,后輪轉動有可能自行車停止不穩(wěn)當,因此,針對此種情況有必要進行對現(xiàn)有結構的改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鑒于存在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行車,具有結構簡單,可以在有坡度的地方停放自行車并使用側支架支撐的時候也不會使自行車下滑移動的特點。
一種自行車,包括后輪以及后輪軸和安裝在自行車平叉上的側支撐架,其特征在于:在側支撐架的固定部后部安裝有軸以及繞軸旋轉的側支架,在側支架上端設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從側支架上端水平向里延伸后再垂直向上彎折延伸形成,在固定板上設置有齒,在自行車后輪軸上固定安裝有齒輪,所述齒輪在側支架支撐的時候與固定板上的齒嚙合。
進一步:所述齒輪固定安裝在平叉與自行車剎車之間。
進一步:在固定部與側支架之間設置有彈簧。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對現(xiàn)有結構的側支撐結構進行改進,利用齒與齒輪之間的嚙合,如果齒之間均不轉動,那么導致雙方都不轉動的特點,使得自行車在有坡度的地方放置自行車也不會導致下滑移動,該結構簡單,保證了自行車的停止放置,有利于輔助停車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自行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側支架與齒輪之間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一種自行車,包括后輪2以及后輪軸3和安裝在自行車平叉1上的側支撐架4,其特征在于:在側支撐架的固定部9后部安裝有軸8以及繞軸旋轉的側支架41,在側支架上端設置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從側支架上端水平向里延伸后再垂直向上彎折延伸形成,在固定板上設置有齒,在自行車后輪軸上固定安裝有齒輪6,所述齒輪在側支架支撐的時候與固定板上的齒嚙合,圖中7為齒輪的孔,此處孔與后輪軸3為固定配合。此處,由于齒輪設置在平叉內側,因此通過固定板的彎折后使得固定板上的齒與齒輪嚙合,將齒輪設置在剎車與平叉之間且將齒輪固定在后輪軸上,在側支架上的固定板上的齒與齒輪嚙合后,由于側支架不會移動,因此導致設置在后輪軸上的齒輪不會轉動,當需要騎車的時候將側支架向后推動,固定板的齒與齒輪分離,自行車可以自由騎行;因此,即使自行車因為坡度原因導致有中心向下移動的趨勢,因為固定板的齒與齒輪嚙合,導致后輪軸不會轉動,因此后輪不會移動,可以對自行車停止穩(wěn)定,并且結構簡單.
本實施例中:所述齒輪固定安裝在平叉與自行車剎車之間,該結構盡量減小固定板與齒輪之間的距離,便于布置固定板。
本實施例中:在固定部與側支架之間設置有彈簧。該結構主要是便于穩(wěn)定側支架,使其受彈簧力的限制,不會在受重力情況下自動向后移動,保證側支架支撐自行車的穩(wěn)定。同時由于該結構為現(xiàn)有技術,再此不再累述。